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来源:测品娱乐
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李晓兵

摘要:民办高校是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需求的探究中,为提高教育保障,社会环境对教育的认知始终保持在公立学教育上,而忽略了民办学校的基础教育的职能发挥。我们应加强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稳步、平衡发展。

关键词:社会需求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8.05.156

1前言

教育体系针对社会发展背景,结合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在教育需求上存在的差异性,特对民办高校的特点,指出了改进策略。以满足教育管理者,在深入民办高校的改革中,完善各项保障问题。

2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意义

民办学校的办学特点越来越符合、贴近大众群体的教育需求,民办高校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社会教育体系所关注的要点[3]。推进社会教育需求的层次性与民办高校的针对性有效结合,促使教育体系的多元化空间和谐发展。填补了教育市场的空白,确保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教育需求协同共进。

3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现状

结合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现民办高校的办学权责存在内部分配不均的现象,这样导致很多权力在无法实行的情况下,使职能部门失去管理方向。严重阻碍了办学自主权力的有效发挥,失去民办教学特点的市场补充意义。很多参与教育的民众,对民办高校结业后期的社会认可度问题,产生质疑的声音比较繁杂。这样导致民办高校在教育体系中,失去了应有的教育角色。为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体系的完善性,加大扶持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完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4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问题4.1师资力量与同行业水平存在失衡现象

民办高校的设立,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资金方面存在匮乏的现象,使得师资力量不能迎合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公立高校的福利待遇相比,民办高校在人力、物力都不足的前提下,很难将教育管理空间提升。同时,管理者缺乏经验与创新理念,在人员调动与岗位调整上,未对教学周期进行分析预评估,缺乏对学生需求的考量与重视,导致部分教师为此,对前途的发展失去信

心。在社会需求出现不同的机遇时,教师的选择平台就会发生变迁,破坏了教育资源的稳定性。而学生的学习状态,落后于同等公立高校的学习水平。在学生的教育结构上,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与公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失去可比性。4.2教育资源与共享高度不充足

部分教育资源的界定,使民办高校存在一种无法与优越资源接轨的态势中,民办学校需要承担很大压力来迎合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引进新的教学技术和外界合作教学中,因为资源的不饱和,导致教育结构无法满足学生的升学任务,致使增加教育难度,教学目标分散。民办高校的教育设施、试验设备、文体器材等教学物资,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完善。仅凭单方的资源提取,不能满足民办高校的教学标准。社会资金方式的收集,仅仅是学生学费的缴纳,但是在财务的分配上,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与教育设施无关。教育机构组织的参与度不高,致使民办高校办学存在质量与效益风险的双重问题。教育机制在民办学校的界定上,存在不完善的因素,导致民办高校在收费的履行与实际教育分配上,缺失很多教育资源保障。

4.3管理体系、观念转化缺乏融合性

教学模式的松散,教育目标不完善,不能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使民办高校成为社会教育机构的一个收容所。导致一些对学习理念产生模糊的需求者,到民办学校完成学习目标,失去学习目标的清晰度。使社会对民办学校产生一种落后人才培训机构的看法。致使民办高校无法在教育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社会化信息反馈,从教育综合指标的角度衡量,无法把教育人才的重任托付给民办教学。民办高校的初级建设阶段,很多模式都是在摸索中,由于理念体系中很多传统的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程度的障碍。然而,观念的转化仍处于靠外界督导的模式中,不能自主地达到先进的教学模式。在

-206-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高校水平在教育体系中的有效循环。不能引入科学的、全面的、先进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导致教学目标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其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程度,很难以相融合的状态去开展教学体系,使得各科、各部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传递和落实职责处在低模式的协调中。5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对策5.1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

民办教学在社会教育机构的占据比例、职能发挥的认知上需要增强。在社会传播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暗示方向得以重新调整。在教育资源上,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在标准的稳固办学前提下,发挥民办学校对社会教育空白的有力填补。在与经济的扶持上,相关机构帮助并提供民办高校一些咨询、协作渠道,确保民办学校在与信息时代的教育体系发展中保持与时俱进。同时,积极推动非盈利学校联盟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理念。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起到信息共享目标。促使民办学校的教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引进新的扶持,对师资力量的建立也提供了保障性措施。逐渐建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规范化管理教育场所。加大高校发挥二级院校的优质教育职能,增强民办高校的管理规范制度,提升办学竞争力,促进民办高校获取更多的基础支援。加强对教师信心的稳固性,吸取外界信息资源,开展教师内部学习平台及评比指标,将教师的积极性发扬在对学生知识的服务教学中。通过对教师内部评比的办法,可以将教师的优势与劣势很好的发扬与规避,促使民办高校在教育机构体系中,承担应有的教育规模与办学资质。5.2教育资源平台共享

民办高校的教师很难有出去培训再教育、再学习的机会。无法在新时代的熏陶下,把新鲜的学习理念传递给学生。应在教育机构的共享平台中,将培训再教育资源有效地结合民办学校的师资情况,让教师得到有效的学习机会。促使民办教师得到与公立教师同等的教育空间。在师资力量达到稳固的前提下,学生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学习收获。促使教学目标在升学的框架下,实现更多的落实指标。提升师资队伍对教学指标的完成有着重要作用,教学理念要一切以学生为核心,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师在福利待遇上的补充,以达到教师资质的稳固提升。确保学生在民办学校的教育中得到核心价值的学习理念。很多教育经费的缴纳需要一个动态的活动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承担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需要突显层次感。在资源平台上,铺建一个先进的学习理念与稳定的发展空间,促使教师在不同的特殊环境下,感受到引导性的教学理念与可实践性的实践平台,成为替代传统教学方式的常态教学,引导在教学方案中,得到教育高度的实现。提高自身教学理念的搭建,将升华的教育资源成为公众资源平台,充分完善自身的教学资质,引进外

界各教育资源的循环模式,将有效的平台共享建立在绿色的民办高校中。

5.3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效率上,对于管理层需要加大掌控力度。对于教学目标,在新概念不受传统教学方法约束的同时,要深化各部门的职责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目标,在整体教学统筹的规划下得以实现。首先要逐步完成统一高效的教学管理方法,融入到全面的教育体系管理目标中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可实践性要突出指导性原则。可操作性在客观性与教育规范双重标准化的同时,加强自身队伍的资质培养。资源管理模式要具有共享性、转变性、协作性。引入科学合理的机制体系后,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创新模式。民办高校的文化氛围需要突显层次感,采用信息化和管理手段,使学生在优质的校风氛围中,感受到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明确的升学目标。民办学校是高等教育机构,但是要摒弃,民办高校是公办学校资源补充的社会杂音。加强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吸取外界知识,观念的转化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通过内部的管理模式与外界的宏观理论,整合教学新生观念。信息管理的丰富性,需要充分融合在教育观念改进的视野中。寻求多方支持的发展战略目标,不断深化自身发展空间,借鉴国际化教育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心智与情操,加大双向交流平台,建设民办高校的实体经济与资源整合的探索路径。提高与拓展资源渠道平台,以兼容、开放的形式,将技术型教育经验成为生态的教育统筹配置。落实民办教学的灵活性,在内部管控的完善中增强民办学校人才供给的协调发展。6总结

民办高校的教育体系应符合社会需求,在教育市场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将教学目标与时事相结合,把民办高校应有的补充作用发挥出来。积极弥补自身不足带来的教学弊端,充分发挥教育体系空白的补充优势,让民办教学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李爱香.基于社会需求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2).

[2]宋小敏.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的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47-48.[3]万月.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未来英才,2017,(16).

作者简介:李晓兵,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2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