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3期(总第299期)课程教学
合唱教学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湛江市麻章区教师进修学校 谢敏庆
【摘要】在幼师声乐课教学中,大都采用全班齐唱的上课形式,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开展合唱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这成为很多开设有幼师专业的学校对于大纲的合唱曲目视而不见或者将合唱曲目改为齐唱曲目的主要原因。【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合唱教学;培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循序渐进掌握科学的方法,完成教学大纲的合唱曲目是可行的,而且合唱歌曲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扩宽对音乐的视野,以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程度合适的曲目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进行合唱歌曲的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所选歌曲的重难点所在,设计有针对性的节奏练习或发声练习,将问题解决在读谱之前。这样再进行有关歌曲的练习,就会游刃有余。相反,如果之前没有任何练习就直接进入歌曲的训练,遇到问题后再解决,就会使作品的完整性中断,效果不好,也不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由于合唱歌曲的演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切记不可急于求成。可以先将歌曲的重点找出,渗透在平时学习齐唱歌曲的课堂上,待问题解决后再将作品完整演绎,这样可以很好地消除学生对合唱歌曲的恐惧,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潜移默化当中丰富了学生的多声部思维,激发了学生演唱的热情。如幼师《声乐》教材,第二册歌曲第四节《美丽的村庄》两声部的旋律清晰,音准方面难度不大,但休止A分音符需要重点练习。对于幼师学生而言,这属于中等程度的歌曲,可以在二年级上半年学期进行练习,根据歌曲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节奏练习。歌曲中表情记号的运用很多,为了让学生区别感受不同的表情记号,在平时的发声练习中要特意强调,同一个发声练习常常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表情记号效果方面的差异。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表情记号对于乐曲表达的重要性。由于这首歌曲的旋律脍炙人口,再加上之前的练习,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很快地掌握,并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合唱教学的作用
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应根据学生的素质水平,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幼师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在音准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开展合唱教学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一)准确判断学生的素质水平,平衡划分声部
在授课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在给学生划分声部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素质进行搭配。每个声部的学生素质水平要平衡,将素质不同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这样训练起来才协调一致,并且能够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快找到和声的感觉。开展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领略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明白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价值。
(二)循序渐进,从感受和弦入手
进行合唱歌曲的训练在一开始进行声乐教学的同时就可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就建立和声的概念,对今后进行合唱歌曲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类似的发声练习曲还有很多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这样的发声练习既可以使学生尽快找到声音的高位置,锻炼对声乐的控制能力,也可以很好地为今后进行合唱练习打下基础。
二、 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
合唱曲目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扩宽对音乐的视野。在演唱合唱歌曲的时候,各个声部要尽量做到平衡统一,和谐是合唱歌曲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最高境界。要想做到统一和谐,就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并控制调节自己的声音,在这个过程当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控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鉴赏的能力,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作品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在划分声部的时候注意了平衡的原则,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平均分配,在潜移默化
(三)曲目的难度要适当,重点突出
齐唱歌曲的学习与合唱歌曲的学习可同步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永远是教学的准则。对学生的水平客观地判断,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75课程教学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76▲2018年第23期(总第299期)
艺术高考声乐教学中的“视听辨析”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申志颖
【摘要】对于艺考声乐教师来说,做好艺术高考声乐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重视“听辨声音”“视辨感觉”和“思辨学习”等教学环节,这才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良师益友,才是学生快速进步、赢得高考时间的法宝和重要手段。【关键词】听辨声音;思辨学习;视辨感觉;艺术高考声乐教学
一、听辨——学会听再学唱,正确地培养耳朵
在最近几年,伴随着音乐方面的艺术生人数不断上升,艺术生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初学者大部分都是零起步,自身音乐的专业理论不扎实,声乐基础差,层次低,以致成绩不稳定,他们很难很快地区分声音的正确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性,从理论基础、听力等方面着手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在目前的环境中快速获得理想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
对于初学音乐的人来说,要对其视唱及音乐的听辨力进行有计划的练习,充分训练新生的音乐记忆能力、音乐的听力辨析能力、识别曲谱的能力、捕捉旋律的记忆、节奏敏感程度等,当中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了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发声的感觉。
由于合唱曲目较齐唱曲目在听觉上要丰富许多,而完成一首之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合唱作品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所以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声乐、感受音乐的热情大大增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合唱歌曲对学生的感受力有更高的要求,不仅有声部的思维,还要顾及其他声部和整体的统一。通过练习合唱歌曲,让学生有意识地倾听多个声部的旋律可以很好地训练音乐的立体思维,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可以提高他们音乐方面的素质,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积累。
在“听觉培养”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定义是对事物本身特质的思维方法进行反映,同时也是人们概念性的认知事物的本质。在关于声乐的全面教育中,“声音的概念”最基本的一个认知就是对声音本质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看、多思考,并且以熟悉自身音色特点为前提,去认识并且了解声音概念的基本性质,有助于我们客观、合理、科学地树立声音的概念。声音的概念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这种习得需要经历一个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培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在其所处的音乐语境中所受
【参考文献】
[1]鄢丽娟.论合唱艺术中的和谐美[J].歌海,2013(06):98-100.
[2]王彦.合唱训练中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70-71.
[3]刘旭.合唱训练中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J].北方音乐,2014(07):67-68.
[4]宋碧.幼师生合唱训练音准之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7):110-111.
[5]马,章雅轩.合唱训练中的“合”与“和”探究[J].音乐大观,2014(09):220.
[6]仝义琨.中国高校合唱教育文献研究——以2005-2015年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为视角[J].黄河之声,2015(24):29-31.
[7]李爱华.授意、仿像与自悟:普通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方法浅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4(04):43-47.[8]陈东,谢艳群,陈王君.突出特色、树立优势——民族地区高校合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177-178.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在声乐学习当中幼师学生的特殊性,除了基本的声音和歌曲训练,适当加入合唱曲目的练习,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锻炼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多种演唱形式的接触,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迎接各种挑战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然而,合唱教学在幼师声乐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使学生在学习当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艺术的魅力,体会到多种艺术相互渗透的关系,感受到合唱的和谐之美、艺术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