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词牌名的词]有哪些词牌名
有哪些词牌名篇1:《》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是于1925年晚秋所写,抒写出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下面是沁园春长沙教案,欢迎参考!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
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板书课题) 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第 1 页 共 10 页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播放范读录音磁带,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置前,“”这个词,好像不符合豪迈、潇洒的个性,是不是降低了词的格调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第 2 页 共 10 页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深情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常识。(参见练习三提示: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就《长沙》的内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a.“看”统领的借景抒情写到哪些景物 明确: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体会到怎样的意境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唐僧玄览诗中化出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但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并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眼中的秋景的特点,应该怎么说呢(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第 3 页 共 10 页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板书:诗人、关怀天下)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板书:读出关注)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板书: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板书: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同志和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c.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
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这首词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讨论:“携”、“侣”“同学”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
第 4 页 共 10 页
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
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 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板书)。 朗读提示:要读出情志(板书)。 三、整合小结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 四、赏读结束
放投影片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 请朗诵水平好的同学朗读全词,要求读出感情 五、练习
有哪些词牌名篇2: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复习与答案 高考文学常识积累
一、1、我国古代《》《》《》《》等四部儒家经典作品被称为“四书”。《》《》《》《》《》被称为“五经”。“六艺”指:”。《》《》《》《》《》《》。 2、屈原的《》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3、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是《汉书》是,《资治通鉴》是《》是。
4、“乐府双璧”是指《》《》这两篇著名的乐府诗歌。
5、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召集门客编写的《》。 6、唐朝的小说叫“”,宋朝的短篇小说叫“”。
第 5 页 共 10 页
7、被称作“诗仙”的是唐代诗人,被称作“诗圣”的是唐代诗人,被称作“诗佛”的是唐代诗人。
8、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等,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有、等。 9、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的倡导者,白居易和元稹是唐代的倡导者。 10、宋代豪放派词作的代表词人有、等,婉约派词作的代表词人有、等。 11、,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12、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是《》,马致远的杂剧代表作是《》,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是《》《牡丹亭》是明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品。 13、《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的小说作品。
14、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历史短篇小说集有《》。 15、曹禺以前创作的话剧作品有《》《》《》等。 16、《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的优秀诗作。
17、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是《》《》《》和《》。 二、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近500年间的诗歌305 篇。它以四言诗为主,主要运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B、“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C、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相结合的音乐机构。六朝时期人们把这个机构制作、采集的乐歌也叫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D、近体诗指初唐逐渐形成的格律诗,它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及排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传统,汉代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唐代杜甫的《春望》都是继承这一传统的代表作;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唐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琵琶行》都是继承这一
第 6 页 共 10 页
传统的代表作。
B、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四句,绝句每首八句,它们都很重视韵律,押的韵都有固定的位置,偶句押韵,有的首句也押韵。
C、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词、曲子词,每一首词都必须有词牌和题目,词牌规定这首词的韵律,题目表明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D、元曲包括散曲、杂剧,散曲包括两类,一类是套曲,一类是小令。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话本、宋元传奇、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人”、“志怪”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C、古代散文的范围比现代散文宽得多,凡不押韵、不注重排偶的文章均称为散文。
D、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宋代继续发展。其间出现了唐宋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史上称为“传奇”的有两种,一种是唐宋的文言短篇小说,如李朝威的《柳毅传》,一种是元代以后的戏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C、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章叫“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
D、元明清三代小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宋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峰,按艺术风格分,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秦观、李清照、姜夔等都属于婉约派,而苏轼、辛弃疾、柳永则
第 7 页 共 10 页
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也押韵,与唐代兴起的近体诗相比较,它可以称作“自由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中的杂言诗。
C、中国历史上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班马”指的是班固和司马迁,《史》《汉》指的是《史记》和《汉书》。
D、“二十四史”是清乾隆诏定的历代正史,始于《史记》终于《明史》,共二十四部史书。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左传》、《史记》和《资治通鉴》在写法、编排上都采用了相同的体例。 B、赋是从《诗经》中“赋”的手法和楚辞发展出来,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著名作品有曹植的《洛神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二京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
C、骈文,是盛行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体形式。其特点是要求词句整齐对偶,重视声韵和谐和辞藻华丽。《与朱元思书》就属于这种文体。 D、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 有哪些词牌名篇3:2022中秋节灯谜有哪些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第 8 页 共 10 页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是: 1、八归 2、月季 3、花好月圆 4、归有光 5、赏光 6、水袖 7、观光 8、花好月圆 9、明月清风 10、日涨盈亏 11、当归 12、软盘 13、第二次握手
14、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一节复一节 龙(打一成语)。充耳不闻 一(打一成语)。接二连三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亚(打一成语)。有口难言 主(打一成语)。一往无前 呀(打一成语)。唇齿相依
第 9 页 共 10 页
判(打一成语)。一刀两断 者(打一成语)。有目共睹 泵(打一成语)。水落石出 扰(打一成语)。半推半就 黯(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田(打一成语)。挖空心思 十(打一成语)。纵横交错 板(打一成语)。残茶剩饭 咄(打一成语)。脱口而出 票(打一成语)。闻风而起 骡(打一成语)。非驴非马 桁(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瑕 忘(打一成语)。死心塌地 中的(打一成语)。矢无虚发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