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0 Joum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X)7.Vol 15.No.4 研究翔瞎・ 150例眩晕患者I临床分析 米拉吉・卡地尔 【摘要】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病因、病变部位及前庭功能检测的特点。方法对2001~2002年我院门诊病 房共计150例眩晕患者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眼震电图(ENG)、颅脑CT、颈部动脉多 普勒超声检查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梅尼埃病30例,占20%,突发性聋伴眩晕19例,占12.7%,前 庭神经炎4例,占2.7%,耳毒性药物中毒10例,占6.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6例,占37.3%,听神经瘤1例,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5例,占16.6%,脑供血不足5例,占3.3%。中枢性眩晕31例患者ENG显示眼辩障碍试 验有过冲20例,自发性眼震18例,视动性眼震试验双侧不对称25例,视跟踪试验Ⅲ型曲线6例,双温试验轻瘫2 例,麻痹15例。周围性眩晕119例患者ENG结果显示眼辩障碍试验有过冲42例,自发性眼震4例,视动性眼震3-4 例,视跟踪试验I型曲线80例,双温试验轻瘫42例。结论本组150例眩晕患者中,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比中枢性 高。周围性眩晕患者中纯音测听高频听力下降为主,ABR正常。中枢性眩晕患者中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对 听神经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中枢性眩晕患者双温试验异常率低,而周围性眩晕患者异常率偏高,说明迷路病变 与周围性眩晕发病有关。 【关键词】眩晕;眼震电图;病因 【中图分类号】R76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99(2007)04—0320—03 瘤1例。周围性眩晕119例,其中,梅尼埃病30例(20%),突 眩晕是I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综合病症,发病率较高,病 理机制也较为复杂。眩晕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发性聋19例(12.7%),链霉素中毒10例(6.7%),前庭神经 炎4例(2.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6例(37.3%),其中 有些患者合并有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隙狭窄、脑 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2.2眼震电图结果 150例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查后各种疾 病例数及其相应检查的异常数见表1。 2.3纯音测听结果 两大类,可根据患者的I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 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达到解除患者的痛苦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2001—2OO2年期间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和神经内科就诊的150例眩晕患者,其中男40例,女110例, 年龄2o~74岁,平均47岁;20 岁10例,30 岁3o例,40 岁50例,50一岁30例,60一岁20例,70岁以上的10例。均 以眩晕为主诉。应用美国Life—teh ViswAB5102眼震电图 纯音听阈正常者50例,高频听力下降者80例,听力曲 线呈平坦型5例,重度或极重度聋15例。听力正常者占33. 3%,异常者占66.7%。 2.4声导抗检查结果 镫骨肌反射阈≤60 dB,鼓室导抗图为A型曲线5例,其 (electronystagmography,ENG)仪对每位患者进行检查,包括定 标、凝视眼震、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nystagrmus,sN)及位置 性眼震(positiona nystagmus,PN)、扫视试验(saccada test,ST)、 视动性眼震(optokinetic nystagmus test,OKN)、正弦摆动试验 (simusoidal otration test,SRT)、冷热水试验(caloric test,or)、视 跟踪试验(eye tracking test,ETr)及视抑制试验(fisu ̄suppres— sion tsteVST)。ENG常规检查前48小时禁用兴奋剂和镇静 剂。全部病例均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颅 脑CT、颈椎x线、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对梅尼埃病和 中有1例听神经瘤患者有声反射衰减现象。鼓室导抗图呈 平坦型曲线、声反射阈未引出者100例,占66.7%。 2.5 ABR及耳蜗电图检查结果 150例行高刺激率ABR检查,其中结果正常者80例,结 果异常者70例。正常者年龄在25 72岁,平均48.6岁,异 常者25—74岁,平均50.1岁。120例行耳蜗电图检查,耳蜗 突发性聋的诊断符合1997年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聋的诊断依 据和疗效分级标准…,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aebmbasiar 电图正常50例,一SP/AP比值升高70例。 2.6其他结果 3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 间隙狭窄改变,血管造影有动脉钙化、狭窄或阻塞现象。颈 insusiiciency,VBI)I临床诊断标准参考国内相关研究 以及 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标准,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 准参考国内相关著作 ],听神经瘤由神经外科医师协助行影 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确诊。 2结果 部血管彩超检查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5例,占16.6%。 3讨论 本文结果可见,中老年眩晕患者中VBI发病率较高,占 中老年眩晕患者的50%,其I临床特点有:眩晕感较轻,持续 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数月或数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少,多有意识障碍,纯音测听表现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ENG检查有扫视过冲或欠冲现象,视跟踪曲线为Ⅲ型,视动 2.1 150例中诊断为中枢性眩晕31例,其中椎一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者25例(16.6%),脑供血不足5例(3.3%),听神经 1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乌鲁木齐83000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枢性 VBI 脑缺血 5 ● ∞ m 4 听神经瘤 周围性 梅尼埃病 突发性聋 4 ● m 5 5 2 ∞ 3 3 ● ● 5 链霉素中毒 前庭神经炎 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 m 8 ● 9 0 25 注:@ST:眼辩障碍试验有过冲或或欠冲: ̄SN:自发性水平或斜性眼震;③OKN:视动性眼震试验双侧不对称;④E1rr-为视跟踪试验Ⅲ或Ⅳ型、 加 4 ● 9 ● 2 2 加 E1 为视跟踪试验I或Ⅱ型;⑤PN。:I或Ⅲ型位置眼震;⑥PN2:为Ⅱ型位置性眼震;⑦ :冷热试验为半规管轻瘫或麻痹;⑧sPVN:正弦摆动旋 转试验双侧眼震显著不对称;⑨VST:视抑制试验失败 5 ● ● 3 6 3 性眼震不对称,双温试验显示前庭功能低下,图视失败。X CT正常,MRI正常。ENG平稳,跟踪试验呈I型曲线,视动 正常,眼震明显.半规管功能正常或轻度麻痹,ABR正常。位 置试验强阳性,眼震明显。行耳石复位治疗 后,眼震消失。 患者眩晕、恶心、呕吐立即好转。耳石器人生来就有.在体内 新陈代谢过程中衰老、坏死、脱落。脱落后的耳石如果不经 过内淋巴管到内淋巴囊内吸收,而是随体位变化脱落到后半 规管及壶腹嵴内则可引起眩晕。迷路缺血、头部外伤、病毒 线检查表现为颈椎骨质增生,扭颈时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 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导致基底动脉收缩,甚至形成慢性 2 3 ● 6 ● 3 O 狭窄,使位于脑干侧位的前庭神经核及前庭末稍感受器缺血 而产生眩晕。Barber[ ]认为中老年人反复眩晕而无耳蜗症状 者,应疑为本病口’ 。大多数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如脑动 6 3 ● ● 2 2 3 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萎缩等,常合并二种以上 者占30%,合并三种以上者占l5%。很多患者不仅是一个 3 ● ● 2 9 4 侵犯迷路引起炎症,耳石脱落;偏头痛、椎动脉血流受阻,血 管狭窄迷路缺血导致耳石脱落。因此,耳石复位治疗的同时 要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梅尼埃病是特定性内耳疾病,基本 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 耳闷、耳堵塞感,波动性耳鸣同时有恶心、呕吐;纯音测听检 查有重振现象,低频听力下降为主;ENG检查半规管功能一 侧或双侧减退 ]。在本组病例中梅尼埃病占20%,耳蜗电图 m 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而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因此及时诊断 往往非常困难,必须借助于功能检查方法,做到早期诊断和 合理治疗。本组中有1例听神经瘤患者,因肿瘤起源于前庭 H 9 O O ● ● 上神经,当瘤体增大时,压迫内耳动脉出现眩晕及突聋,压迫 面神经引起面瘫。 5 ● ● O O O O O 周围性眩晕临床特点为起病突然,呈发作性,发作时间 短暂,可持续数分钟、数日,无意识障碍,常有耳聋耳鸣。 3 ● ● O O O O O ENG检查表现为视动功能正常平稳,跟踪试验I型曲线,双 AP比值升高、波形异常17例。出现自发性眼震8例,位置 性眼震l4例,变温试验异常l9例。 温试验半规管功能麻痹或正常。本文中前庭神经炎4例占 2.7%,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发病前1~2周有上 由于本组绝大多数眩晕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临床 上易于误诊、漏诊,故对眩晕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并伴听力 下降者,应结合详细的病史分析、纯音测听、声导抗、耳蜗电 图、ENG、影像学、颈部多普勒超声、CT、MRI等全面检查,给 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4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突发性聋的诊断依据和疗 效分级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1. 2宋江顺.椎一基底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脑干反应的 呼吸道感染史。听功能在正常范围,发作期有自发性眼震、 半规管功能不全麻痹,耳蜗电图一SP/AP比值升高,多为单 侧第一神经元受损。 文中耳毒性药物中毒(链霉素中毒)者达6.7%,该类患 者均有明确应用耳毒性抗生素的病史,应用耳毒性抗生素后 导致眩晕、步态不稳、耳鸣、听力下降、口周麻木、恶心、呕吐 等症状I4 ]。纯音测听示陡降型听力曲线,低频听力正常,高 频听力下降为主,ENG提示双侧半规管功能减退或麻痹。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不仅可以进入内耳淋巴液造成内毛细胞的 应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4,18:344. 3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主编.脑血管病学[J].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9.260~267. 4 Barber AO.Vestibular findindings in verterobasilarischemia[J].Ann Rhinol yn ,1971,80:802. 损害,而且还可以造成螺旋神经节的损害 。耳毒性药物一 旦引起耳鸣、眩晕应及时停药,以免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害。 文中周围性眩晕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良性阵发性位 置性眩晕,共56例,占37.3%,56例患者均无颈椎病病史,仅 在头位变动时(某一个位置时)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的发作性 眩晕,严重者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颈椎X线检查无 异常,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异常,纯音测听检查正常,颅脑 5倪道风,徐春晓,姜鸿,等.眩晕症状182例分析[J].临床耳鼻 咽喉科杂志,1997,11:555 6钟乃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再认识[J].I临床耳鼻咽喉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2 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2007.Vol 15.No.4 期 芒掘 旨 23例喉咽返流的诊治体会 窦晓辉 曾亮 汪志伟 【摘要】 目的探讨喉咽返流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咽喉不适就诊,按慢性咽喉炎反复治 疗无效的、结合病史及纤维喉镜检查确诊为喉咽返流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抗酸治疗3—6个月,疗程结束 后观察症状及咽喉部体征有无改善。结果15例(65.22%,15/23)患者返酸、嗳气、声嘶、咽异物感、喜清嗓、咽喉分 泌物多、慢性咳嗽等症状均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咽喉部病变明显减轻。其中3例停药 后复发,再次应用抑酸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另8例(34.78%,8/23)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喉咽返流的诊断主 要是结合病史、症状、喉咽部体征及纤维喉镜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治疗方面需结合饮食疗法及改善生活方 式,并同时使用抗酸药物治疗,疗程至少应3个月甚至更长。 【关键词1胃食管返流;咽喉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99(2007)04—0322—02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返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 吸道炎症。先做咽喉部常规检查(包括间接鼻咽镜、喉镜检 发症时,称为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查),排除扁桃体病变、茎突过长综合征、腺样体肥大、鼻咽 Great)” 。喉咽返流(1aryngop ̄relfux LPR),也就是胃 癌、咽囊炎、会厌囊肿、咽喉部肿瘤。行纤维喉镜检查,见杓 食管返流影响到喉与咽_2 J,文献报道有10% 5o%喉部不适 间区黏膜充血、水肿20例(87%),杓状软骨接触性溃疡2例 的患者与胃食管病变有关…。喉咽返流在相当长时间里不 (8%),后联合水肿、红斑l0例(43%),后联合有肉芽组织1 被耳鼻咽喉科医生所认识,因而大部分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 例(4%),声带水肿7例(30%),梨状窝唾液贮留10例 效的诊治。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O年6月 (43%),喉内较稠的黏液15例(65%),随后行食道吞钡检查 2006年5月门诊病例资料完整的23例患者,旨在探讨喉咽 排除明显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最后行纤维胃镜检查见慢 返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性浅表性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胃溃疡1例。 1资料与方法 结合患者咽喉部症状及纤维喉镜下喉咽部黏膜阳性体征,23 1.1临床资料 例患者均诊断为喉咽返流。 就诊于珠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按慢性咽喉炎 1.3治疗方法 反复治疗无效的患者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22 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及改变生活方式(如禁烟、酒,晚上 —65岁,中位年龄41岁。临床表现有:声音嘶哑10例 9点后不再进食),给予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PPI)gO mg,2 (43%),咽异物感21例(91%),喜清嗓18例(78%),咽喉分 次,日、或联合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0.15 g,2次,日,有腹 泌物多15例(65%),持久咽喉痛2例(8%),吞咽不畅5例 胀者给予吗丁琳治疗,疗程3—6个月。 (22%),慢性咳嗽l6例( %)。返酸、嗳气者l4例(6o%), 2结果 其中只有4例发作比较频繁,>4—5天/周,余10例为偶发 23例患者随访6个月一1年,平均10.5±0.1个月,15 性,<1天/周。9例嗜烟,每天吸烟1包以上,5例不同程度 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 嗜酒。无1例有耳鼻咽喉科手术史。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 查咽喉部病变明显的减轻,表现为杓间区、后联合黏膜充血 5年,平均3.2±0.7年。 水肿及声带水肿减轻或消失,喉内粘稠黏液减少,杓状软骨 1.2诊断方法 接触性溃疡好转。15例患者治疗3 6个月后停药,有3例 就诊时详细询问病史,排除急性胃肠道病变及急性上呼 复发,复发时间为停药后1—3个月,平均1.5个月,再次应 用抑酸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8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包 l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珠 括声嘶2例,其中1例为后联合仍有肉芽组织,1例为声带水 海519000) 肿无明显减轻;咽异物感5例,其中3例杓间区、后联合黏膜 通讯作者:窦晓辉(Email:&xLxiaohui66@hotmail.c0rII) 仍有充血水肿,2例喉内仍有较为粘稠的黏液及梨状窝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