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仪表的发展经历那⼏个阶段?其特点?
1、第⼀代--模拟式仪表---基本结构是磁电式和电⼦式。磁电式基于电磁测量原理使⽤指针来显⽰测量结果。如指针式万⽤表、伏特表、安培表、功率表等。电⼦式基于模拟电⼦技术原理。如记录仪、电⼦⽰波器、信号发⽣器等。
第⼆代--数字式仪表---基本结构中含有A/D转换环节,并以数字⽅式显⽰或打印测量结果。如数字电压表、数字功率计、数字频率计等。⽐第⼀代响应速度快,测量准确度⾼。第三代--智能式仪器仪表---基本结构中含有CPU。功能强⼤、功耗低、体积⼩、可靠性⾼等。智能仪表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仪器仪表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定智能的作⽤。--虚拟仪器及⽹络化仪器
①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VI)---基本结构中含有通⽤计算机。 80年代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提出的.虚拟仪器是以通⽤计算机为基础,加上特定的硬件接⼝设备和为实现特定功能⽽编制的软件组成硬件接⼝--数据采集卡(DAQ)、串/并⼝、通信接⼝卡、VXI控制器等---完成被测信号的采集、放⼤、模数转换及输出信号的数模转换等功能。软件模块--数据分析、过程通讯及图形⽤户界⾯等软件。通过不同测试功能的软件模块的组合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②⽹络仪器---把信息系统与测量系统通过Internet连接起来,做到资源共享,⾼效完成复杂艰巨的测控任务.仪器组成: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由⽹络连起来完成测试任务。现场的数据采集设备将测得的数据通过⽹络传输给异地的微机化仪器去分析处理,分析后的结果被执⾏机构查询使⽤,使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成为⼀体。仪器特点:实现资源共享,⼀台仪器为更多的⽤户所使⽤。环境恶劣的数据采集实⾏远程采集,将采集的数据放在服务器中供⽤户使⽤。重要的数据多机备份提⾼系统的可靠性。测试⼈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修改、扩展⼗分⽅便。2、智能仪表的分类及特点?
2、不同智能仪表的智能化的程度和层次有较⼤区别,智能仪表可分成聪敏型(smart)、初级智能型(Primary Intelligent)、模型化型(Model-based)和⾼级智能型(High-level Intelligent)。聪敏仪器仪表---是以电⼦、传感、测量技术为基础。特点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获得某⼀有特⾊的功能。
初级智能仪器仪表---应⽤计算机及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记忆、存储、运算、判断、简单决策、⾃校准、⾃诊断、⼈机对话等功能。⽬前绝⼤多数智能仪表属于此。
模型化仪器仪表---应⽤建模⽅法及系统辨识,对被测对象状态或⾏为做出估计,建⽴对环境、⼲扰、仪器参数变化做出⾃适应反映的数学模型,并对测量误差进⾏补偿。具有⼀定的⾃适应、⾃学习能⼒。
⾼级智能仪器仪表---运⽤模糊判断、容错技术、传感器融合、⼈⼯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有较强的⾃适应、⾃学习、⾃组织、⾃决策、⾃推论能⼒,使仪表⼯作在最佳状态。是智能仪表的最⾼类别。3、智能仪表的主要特点?1.测量过程软件控制
当测量过程⽤软件控制后,简化硬件结构,缩⼩体积及功耗,提⾼可靠性,增加灵活性,仪表的⾃动化程度更⾼。仪表在CPU的指挥下按照软件流程进⾏⼯作。需改变功能时,只改变程序不改变硬件。随着微机时钟频率的⼤幅度提⾼,与全硬件实时控制的差距越来越⼩。“以软代硬”→灵活性强、可靠性⾼2.数据处理
对测量数据进⾏存储及运算的数据处理功能是智能仪表突出的特点。
①提⾼测量精确度---对随机误差及系统误差处理。采⽤软件对测量结果及时的、在线的处理。可以实现各种算法,各种误差的计算及补偿,⾮线性校准等。②测量结果的再加⼯---提供⾼质量的信息。对所采集的样本进⾏数字滤波,对样本进⾏时域或频域的分析。这样就从原有的测量结果中提取更多的信息量。如⽣物医疗、语⾳分析、模式识别和故障诊断等⽅⾯都⼴泛的应⽤。③⼤容量的信息存储---存储数学模型、以前和现在的测量信息、操作⼈员输⼊的信息、最佳参数等。3.多功能化
智能仪表的测量过程软件控制及数据处理功能使⼀机多⽤的多功能化易于实现。4、按键识别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4、按键是在操作中输⼊的,因此按键需解决抖动和单次键⼊的问题,以协调操作的机械过程慢与CPU读⼊判断快之间的⽭盾。1、按键的去抖动
键从按下到稳定接触要经过数毫秒的抖动过程,键松开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图⽰。对⾼速运⾏的微机系统,⼏毫秒的抖动将会多次读⼊,因此必须进⾏去抖动处理,去抖通常有硬件和软件两种⽅案。2、按键的单次键⼊
按下键到再松开键的⼀次按键操作过程的时间量为秒级,⽽CPU即便考虑延时去抖动的时间,处理按键操作的速度相对较快,则会造成按键单次键⼊⽽CPU却多次响应的问题。通常采⽤软件⽅法解决按键单次键⼊的问题,即当CPU测得按键按下的信号时,不⽴即转⼊处理程序,⽽是反复检测按键的状态,直到按键被松开才认为⼀次按键操作有效。5、键盘的组成形式及特点?
5、分类:按连接构成分为独⽴式键盘和矩阵式键盘或⾏列式键盘;按识别键码⽅式分为⾮编码键盘和编码键盘。
①独⽴式键盘:即“⼀线⼀键”,⽤1个8位输⼊端⼝构成8个键。优点是按键判断简单,缺点是硬件开销⼤,按键多于8个时,就不⽤这种⽅式。
②矩阵式键盘:即由M⾏N列的线构成矩阵,在每个⾏、列线的空间交叉点上跨接⼀个按键,构成M×N个按键的键盘。优点是节约硬件资源,缺点是判断哪⼀个键被按压的软件较复杂。
2、⾮编码键盘
⾮编码键盘:只提供键盘⾏与列的矩阵信号,按键识别、键盘去抖等均由软件完成。硬件简单软件复杂。
编码键盘是识别按键,提供按键读数,⾼质量的编码键盘每按⼀次键键盘⾃动提供键值、去抖动、互锁等,同时产⽣选通脉冲通知微机处理。6、⾏扫描法的原理及过程?6、①逐⾏扫描法
对下页图组成的3×4键盘,要求与键盘矩阵接⼝的端⼝为可编程的输⼊/输出端⼝,若采⽤定时查询⽅式,则逐⾏扫描法过程如下:a.CPU 置⾏线x0~x1全0,若读⼊的y0~y3列线全
为1,则⽆键按下程序返回;由于键随时可能被按下,应周期性进⾏检测,有键按下必有⼀根列线为0,若列线有⼀根以上为0则为串键。
b.CPU逐⼀使⾏线为0(其余⾏⼝线为1),同时读⼊列⼝线,当列⼝线读⼊全为1时,说明按压键不在该⾏,需继续扫描。当列⼝线读⼊不全为1时,则按压键就在读⼊为0的列⼝线和此时为0的⾏⼝线上,合并此时的⾏扫描数据和列读⼊数据,就是按压键的键值,程序可据此进⾏键值分析。 c.若程序采取单次键⼊的⽅式,则应判断按压键是否松开,在松开前不应进⾏新的逐⾏扫描判断。判断是否放开的⽅法与步骤a相似,只是在读⼊列全为1后,延时去抖动并结束⼀次按压键逐⾏扫描的判断过程。逐⾏扫描法以较⼤的软件开销来换得键盘的硬件结构最简。7、说出不同种类触摸屏的原理及特点。8、1、电阻式触摸屏①电阻触摸屏的原理
⽤玻璃或有机玻璃作为基层,与显⽰器表⾯紧密配合的多层复合电阻薄膜屏,内表⾯涂有⼀层导电层,表⾯涂有⼀层透明导电层,两层导电层之间有许多细⼩的透明隔离点把它们隔开绝缘。当触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就有接触,控制器检测到接通点并计算出X、y轴的位置。②电阻式触摸屏的特点
质量稳定、品质可靠、⾼度适应环境。尤其在⼯控领域对环境的要求不⾼,使在触摸产品中占有90%的市场量。优点---不怕油污、灰尘、⽔,经济性很好,供电要求简单,⾮常容易产业化,⽽且适应的应⽤领域多种多样。缺点---太⽤⼒或使⽤锐器触摸可能划伤整个触摸屏⽽导致报废(外层采⽤塑胶材料)。2、红外线触摸屏①红外线触摸屏的原理
红外触摸屏以光束阻断技术为基本原理,是在显⽰屏幕的四周安放⼀个光点距(0pti—matrix)架框,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由红外线组成的栅格。当有任何物体进⼊这个栅格的时候,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在红外线探测器上会收到变化的信号,因⽽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经由控制器将触摸的位置坐标传递给操作系统②红外线触摸屏特点
优点---价格低廉、㈠安装⽅便可以⽤在各档次的计算机上。㈡它完全透光,不影响显⽰器的清晰度。㈢由于没有电容充放电过程,响应速度⽐电容式快。
缺点---㈠发光⼆极管寿命⽐较短,影响整个触摸屏的寿命;㈡由于依靠感应红外线运作,外界光线变化,如阳光或室灯等均会影响其准确度;㈢不防⽔不防污物,甚⾄⾮常细⼩的外来物体也会导致误差,影响性能,因⽽⼀度淡出过市场。①电容触摸屏原理
原理:把⼈体作为电容的⼀个电极,利⽤⼈体的电流感应进⾏⼯作。电容触摸屏是四层复合玻璃屏。当⼿指触摸在⾦属层上时,⼿和触摸屏表⾯耦合出⾜够量的电容(对⾼频电流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指从接触点吸⾛很⼩的电流。
电流分别从触摸屏四⾓上的电极流出,且流经这4个电极的电流与⼿指到四⾓的距离成正⽐,控制器对这4个电流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②电容触摸屏特点
优点---㈠触摸屏中最可靠、最精确的;价钱也是最昂贵的;㈡感应度极⾼,能准确感应轻微且快速(约3ms)的触碰;㈢电容式触摸屏可粘合于显⽰器内,不易破坏,还可以使⽤垫圈密封的接合⽅式,具有防⽔功能,适合于恶劣环境使⽤。
缺点---㈠反光严重,且电容技术的四层复合触摸屏对各波长光的透光率不均匀,存在⾊彩失真的问题,由于光线在各层间的反射,易造成图像字符的模糊。㈡戴⼿套触摸时没有反应,因增加了绝缘介质。㈢当环境温度、湿度改变时,环境电场发⽣改变时,都会引起电容式触摸屏的漂移,造成不准确4、表⾯声波式触摸屏①表⾯声波触摸屏的原理
表⾯声波是在介质(刚性材料)表⾯浅层传播的机械能量波(超声波)。如下页图:屏的左上⾓和右下⾓各固定了竖直和⽔平⽅向的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右上⾓则固定了两个相应的超声波接收换能器。玻璃屏的4个周边刻有45度⾓由疏到密间隔⾮常精密的反射条纹。
表⾯声波触摸屏通过超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来实现,在屏幕表⾯形成⼀个纵横交错的超声波栅格。当⼿指或者其他柔性触摸笔接近屏幕表⾯时,接收波形对应⼿指挡住部位信号衰减了⼀个缺⼝,计算缺⼝位置即得触摸坐标。控制器分析到接收信号的衰减并由缺⼝的位置判定x坐标和y坐标。②表⾯声波触摸屏特点
优点---㈠是触摸屏中较可靠、较精确的⼀种;㈡价格适中,是触摸屏市场很畅销的产品;㈢对显⽰器屏表⾯的平整度要求不⾼;㈣具有低辐射、不耀眼、不怕震等特点;㈤抗刮伤性良好,不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寿命长;㈥透光率⾼,能保持清晰透亮的图像质量;㈦没有漂移,只需安装时⼀次校正。
缺点---需要经常维护,因为灰尘,油污、液体沾污屏的表⾯,会阻塞触摸屏表⾯的导波槽,使波不能正常发射或使波形改变⽽控制器⽆法正常识别,影响触摸屏的正常使⽤;另外⼿指和接触笔必须能吸收声波,容易受到噪声⼲扰。8、说说LED数码显⽰段译码的实现⽅法及特点。8.1、数码显⽰器的段译码
在七段显⽰器上显⽰数字或字符,要将数字或符号转换为显⽰器对应的LED段码,这⼀过程称段译码。对于不同的器件和电路接法,有不同的对应段码,显⽰器各段与段码的对应关系为:a对应于最低位,依次到最⾼位dp。表所⽰为各显⽰信息所对应的段码。段译码有硬件译码和软件译码两种⽅法①硬件译码
硬件译码器分BCD型和16进制型, BCD只能译出数字0~9⼗个段码, 16进制译出数字0~9和字符A~F 16个段码,但在硬件译码芯⽚构成的电路中,要显⽰除此之外的信息就⽆能为⼒了,这是硬件译码的最⼤缺点。②软件译码
软件译码的过程并不复杂,通常只要⽤单字节的查表程序就可完成。段码表中⼀般0~9、A~F对应于⼗六进制的0~F,其他符号的代号则按编程约定的顺序确定。以下是共阴极LED数码显⽰器的软件译码⼦程序,⼊⼝显⽰数据送累加器A;出⼝段译码结果仍由A带出。9、传感器分类、选⽤标准?
9、①⼤信号输出传感器--放⼤电路和传感器成⼀体,传感器输出0-5V、0-10V、4-20mA的信号,直接或经I/V转换后由A/D送⼊微机。⼚家开始设计、制造⼀些专门与A/D相配套的⼤信号输出传感器。
②数字式传感器--⼀般是采⽤频率敏感效应器件构成,也可以是由敏感参数R、L、C构成的振荡器,或模拟电压输⼊经 V/F转换等。输出频率参量,测量精度⾼、抗⼲扰能⼒强、远距离传送等。经电平转换或直接经光电隔离进⼊计算机I/O⼝。
③集成传感器—传感和信号调理做在⼀起。如将应变⽚、应变电桥、线性化处理、电桥放⼤等做成⼀体,构成集成压⼒传感器。
采⽤集成传感器可以减轻输⼈通道的信号调理任务,简化通道结构。④光纤传感器—把传感、变换、传输都由光导纤维实现,避免由传感器引⼊的⼲扰,避免了电路系统的电磁⼲扰。在信号输⼊通道中采⽤光纤传感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现场通过传感器引⼊的⼲扰。10、仪⽤放⼤器、程控放⼤器原理。
1、仪⽤放⼤器测量或数据放⼤器对称性结构同时满⾜对抗共模⼲扰能⼒输⼊阻抗、闭环增益的时间和温度稳定性等要求,是⾼性能的放⼤器。
第⼀级为两个对称同相放⼤器,第⼆级为差动放⼤器。上下对称:R1=R2,R4=R6,R5=R7,可得闭环增益为:Af=-(1+2R1/RG)R5/R4,如R4=R5,则:Af=-(1+2R1/RG),调节RG改变放⼤器的闭环增益,RG⼀般为外接电阻2、程控放⼤器
在实际应⽤中,特别是通⽤测量仪表中,为了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获取合适的分辨⼒,常⽤可变增益放⼤器。放⼤器的增益由计算机的程序控制,这种由程序控制增益的放⼤器,称为程控放⼤器。程控放⼤器是智能仪器的常⽤部件之⼀。
11、怎样确定数据采集的采样⽅式及频率?
12、简述⼏种常⽤的数字滤波算法。12 1.限幅滤波法
程序判断被测信号的变化幅度,从⽽消除缓变信号中的尖脉冲⼲扰。
⽅法:依已有的时域采样结果,将本次采样与上次采样值⽐较,若它们的差值超出允许范围,则剔除本次采样值。
a--相邻采样值最⼤允许增量, Vmax--y最⼤变化速率,T--采样周期,即 a = Vmax T。关键要准确估计Vmax和T。2.中值滤波法
中值滤波是典型的⾮线性滤波器,它运算简单,在滤除脉冲噪声的同时很好保护信号的细节信息。对被测参数连续采样n次(n为奇数),然后将这些采样值进⾏排序,取中间值为本次采样值。对温度、液位等缓慢变化的参数,⽤中值滤波效果良好。3.基于拉依达准则的奇异数据滤波法
拉依达准则:当测量次数N⾜够多且测量服从正态分布时,在各次测量值中,若某次测量值Xi所对应的剩余误差Vi>3σ,则该Xi为坏值予以剔除。称3σ准则。拉依达准则法步骤:
①求N次测量值X1⾄XN的算术平均值:②求各项的剩余误差Vi:③计算标准偏差σ:
④判断并剔除奇异项:Vi>3σ则该Xi为坏值并剔除。对剩余误差⽤上述⽅法,直到⽆坏值。门限紧缩、放宽。1、算数平均滤波
把 N个连续采样值(为X 1 ⾄X N )相加,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滤波值。
即其中S i 为采样值中的有⽤部分;n i 为随机误差。则
按统计规律,随机噪声的统计平均值为零,故有滤波效果:采样次数 N 越⼤,滤波效果越好,但系统的灵敏度要下降。适⽤于直流或慢变信号。2.滑动平均滤波
把 N个测量数据看成⼀个队列,队列的长度固定为N,每进⾏⼀次新的采样,把测量结果放⼊队尾,⽽去掉原来队⾸的⼀个数据,这样在队列中始终有N个“最新”的数据。只要把队列中的数据进⾏算术平均,就可得到新的滤波值。这样每进⾏⼀次测量,就可算得新的滤波值,即滑动平均滤波法。
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为第n次采样经滤波后的输出。3.加权滑动平均滤波
对滑动平均法的改进,即对不同时刻的数据加以不同的权。通常越接近现时刻的数据,权取得越⼤。加权滑动平均滤波算法为:
式中, N为滑动平均项数;为第n次采样值经滤波后的输出;为未经滤波的第n-i次采
样值;C i 为常数,且满⾜
常数C 0 ,C 1 ,…,C N-1 的选取⽅法有多种,通常采⽤ MATLAB 等⼯具设计滤波系数。
去极值平均滤波算法:先⽤中值滤波算法滤除采样值中的脉冲性⼲扰,然后把剩余的采样值进⾏平均滤波。连续采样 N次,剔除其最⼤值和最⼩值,再求余下N-2个采样的平均值。显然,这种⽅法既能抑制随机⼲扰,⼜能滤除明显的脉冲⼲扰。13、简述⼏种数字线性化⽅法及特点。
校正函数法校正函数法代数插值法查表校正法传感器温度误差的校正⽅法14、零位误差和增益误差的校正⽅法。1、零位误差的校正⽅法
在每个测量周期或中断正常的测量过程,把输⼊接地,测零位输出(⼀般不为0)N0;再输⼊接基准电压Vr测得数据Nr;然后接Vx,测得Nx,则测量结果:
2、增益误差的⾃动校正⽅法
基本思想:测量基准参数,建⽴误差校正模型,确定并存储校正模型参数。测量时,根据测量结果和校正模型求取校正值,从⽽消除误差。其原理如2图⽰。校正时,开关接地测数据为X0,开关接到Vr测数据为X1,存储X0和X1,得到校正⽅程:Y=A1X+A0 A1=Vr/(X1-X0)--系数,A0=Vr X0/(X0-X1)--偏移此法测得信号与放⼤器的漂移和增益变化⽆关,达到与Vr等同的测量精度,但增加了测量时间。15、软测量技术的基本思想?
早在复合测量上就有应⽤,如差压法测量⽓体质量流量--智能流量计(差压、⽓体压⼒、⽓体温度和⽓体质量流量),臭氧浓度分析仪也体现软测量思想。16、专机系统知识的获取⽅法?知识的⼈⼯获取 A、会谈式。 B.介⼊式知识的⾃动获取(机器学习)
17、简述数字PID算法,说说消除积分饱和的⽅法。
PID算法是产⽣P、I、D三作⽤控制的数据处理⽅法。P、I、D调节是模拟闭环仪表和模拟系统很早提出、技术成熟、应⽤⼴泛的⼀种校正控制⽅法。18、具体⽤光电隔离器时应注意什么?
①光隔器件的前后通道须⽤相互隔离的电源,达到完全隔离;
②普通光隔速度远⼩于微机总线,不能⽤总线直接连接进⾏隔离,⽤其它I/O⼝或选昂贵的超⾼速光隔;
③被隔离设备应与CPU全部隔离(数据、地址、控制线),为减少隔离器件则选串⾏输出、串⾏总线设备,如V/F、PWM、串⾏A/D、D/A等。④注意具体细节:前、后信号传输是同相位还是反相位,发光管是常量还是常灭,接受端是常⾼还是常低等。⑤模拟信号⽤线性光电隔离器件,⽐数字隔离器减少,⽆法实现⾼精度隔离,成本⾼。19、系统的屏蔽与接地应注意什么问题?20、⽅案设计时可靠性的原则。1、简化⽅案
2、避免⽚⾯⾼性能和多功能3、合理划分软硬件功能4、数字代模拟电路5、变被动为主动
21、⾃诊断⽅式及⾃诊断内容?⾃诊断软件流程?1、⾃诊断软件内容
①⾃诊断软件必须按功能模块的⽅式编制,以实现不同的⾃检⽅式时调⽤不同的模块。②每个⾃诊断功能模块有两个出⼝,正常运⾏状态和故障处理状态。
③故障处理包括:声光报警、显⽰错误代码、I/O通道的设备处于安全运⾏状态。
2、⾃诊断软件⽅式
①上电复位⾃诊断的项⽬最多,运⾏中的周期⾃检项⽬依具体情况定。②故障处理进⼊死循环或其它状态依具体情况定。
1、⾃诊断软件内容
①⾃诊断软件必须按功能模块的⽅式编制,以实现不同的⾃检⽅式时调⽤不同的模块。②每个⾃诊断功能模块有两个出⼝,正常运⾏状态和故障处理状态。
③故障处理包括:声光报警、显⽰错误代码、I/O通道的设备处于安全运⾏状态。2、⾃诊断软件⽅式
①上电复位⾃诊断的项⽬最多,运⾏中的周期⾃检项⽬依具体情况定。②故障处理进⼊死循环或其它状态依具体情况定。22、智能仪表总体设计⽅案内容?
按照设计任务书,设计多个总体⽅案,经专家论证(综合、优化)确定最终⽅案。总体⽅案内容包括:1、⼯作原理
充分掌握被测对象的特征,分析现有仪表采⽤的原理存在的问题,优选先进的智能算法确定测量过程的⼯作原理,确定采⽤的系统⽅式。2、系统组成
完成设计任务书具有的功能、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满⾜使⽤环境等时,协调优化的软、硬件。即总体的软、硬件结构和分⼯。其原理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系统的总体结构。3、主要功能的说明
根据仪表的⼯作原理,描述主要功能实现的过程,对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法。4、主要性能的分析计算
对主要技术指标采⽤的⽅案、关键技术及路线进⾏分析,对指标的分解及计算,采⽤某种⽅法的可⾏性(留有⼀定余地)。5、其它
⽬前技术⽔平、设备及实验条件、⼈⼒财⼒及时间的可⾏性。23、简述传统算法与智能算法的区别
⼆、试⽤8279或8155组成8个健、8位LED显⽰的键盘显⽰电路,说明⼯作⽅式、键值等,编写典型应⽤程序。三、有哪⼏类的A/D芯⽚,举例说明A/D接⼝电路的设计⽅法p88。
常⽤的A/D:ADC0804 ADC0809 AD574 AD572 5G14433 ICL7135 MAX187 ADC530 HS9576 AD7703四、什么是现场总线仪表?现场总线系统与集散系统有何不同?
现场总线的节点就是现场仪表,如传感器、变送器、执⾏器等。但它们不是传统的但功能的现场仪表,⽽是由综合功能的智能仪表。每台仪表内都有⼀个微机,既有CPU,,内存,I/O接⼝、通信接⼝等,也有⾮电量信号检测、变换、放⼤、处理等模拟电路,还有数据采集。控制输出等模数混合电路,具有硬件、软件结合的技术优势和⽐传统仪表优越的性能。
五、说说你理解的模糊控制器。六、试述软测量技术的原理及⽅法。七、试述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具体措施。⼋、简述智能化仪表设计的主要原则。
九、试设计⼀个⼋点温度采集智能仪表,画出硬件电路框图并说明软件采⽤的⽅法。要求:使⽤51单⽚机、8279构成四位LED显⽰和16个键,其它的⾃⼰定。
⼗、设计多周期同步测量的智能电⼦计数器。
⼗⼀、设计⼀个基于模糊加PID控制算法的电机转速智能仪表(设计要求:绘制系统框图,确定模糊控制的⾪属度函数,确定语⾔值分档以及控制规则,确定PID算法,及其程序流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