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研究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U !B: ‘‘ 船舶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冬琴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 1 2003) 摘要: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 了解船舶专业课程一船舶原理的技术内容,介绍了船舶原理这门本科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课 程教学的改进措施,对课程中的实最教学和创新型自选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船舶原理 教学研完 认知手段 中图分类号:G 6 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673—9 795(2009)l 0(b)一o195-o1 合,并适当增加动画效果。由于学生普遍缺 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合作完成船体型线和总 并完成船舶稳性衡准『4 的 养计划中,船舶原理是其中的专业主干课 乏对船舶的感性认识,通过采用多媒体教 布置及分舱划分,放映实船图集资料和制作简单动画,学 计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提高 程,包括船舶静力学和船舶阻力与推进,其 学,内容涉及面广,课程教学复杂。为了迎接新 生可以清楚地掌握典型船舶结构形式和计 学生对已经掌握的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及在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培 的挑战,在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我 算特点。 们应该改变其教学方式以适应时代要求和 技术变迁,将数字化…融入船舶与海洋结构 物设计的教学过程。 学中,尝试将数字现象与本质、认知与方 设计阶段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新软件的热 (3)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情。同时使得学生对船舶复杂三维空间模 现阶段,“船舶原理”课程中多采用传统式 型有熟练的掌握,有利于对船舶设计过程 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和掌 的认识、对具体问题和自主创新性选题的 师的引导作用,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船舶原理”这门本科课程的教 握其中的公式和理论。因此,应充分调动教 开展。法、构想与实际操作等方面放到船舶设计 可通过互动式、讨论式等手段提高教学质 4结语 “船舶原理”是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 教学课程的全过程中,从课程内容、教学手 量。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船设计项目, 段、实验手段的研究改进及自主型研究课 激发学生对船舶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 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保持和发扬该课 程的自身优势,同时结合最新的科技创新 题的选题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船舶 实际动手、创新能力。 数字设计的本质,并能够培养其实际动手 能力。 (4)加强学生上机实践能力。通过在实 成果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代新培养 船设计中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其他 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是我们当前教 的船舶专业课程,例如“船图”、“船舶 学研究的重点。因此,在“船舶原理”的教学 结构”等,而且可以熟悉多种软件的操作, 1存在的问题 中,我们应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 尽管如此,面对社会和用人单位日益 例如AUT0CAD、NAPA、MAXSURF等。这 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船舶高级 提高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要求 , 项工作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能够拓宽和加深 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传统的船舶原理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船舶原理”教学内容,而且保持课堂教学 不足。 和期末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中有些章节需 (5)指导本科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提 [1】夏学知,吴向军,张予鹤.船舶一体化网 要进行修改和更新。譬如,船舶阻力与推进 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进入大三 络系统技术研究【J】.船舶工程,2005(2): 54~57. 内容中的设计图谱还沿用80年代的图谱, 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他们 因此教材内容应作相应地修订,以便于学 参加教师的实际研究项目中,从船舶浮态 [2】缪国平.构建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化性 生了解和掌握位于学科前沿的知识。 计算入手,逐步过渡到船舶性能计算、稳性 能平台促进科技自主创新【J】.上海造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尚待提高。“船舶 校核、船舶阻力估算以及螺旋桨设计。 船,2006(2):47~52. 原理”课程以基础理论为主,存在大量公式 此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船舶专业教 【3]陈,谢云平.NAPA软件在油船总体设 推导和证明,短时间内学生很难接受全部 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广泛参与对 计中的应用fJ].江苏船舶,2008(3):9~ 课程内容,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效果 不高。 l 1. 外交流活动和国内外学术会议,掌握最新 船舶前沿技术与动向。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 (3)课程教学中缺乏实例设计。在授课 过程中,学生缺乏实际计算与分析的经验, 3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 师生互动有所欠缺t虽然通常都安排课程 众所周知,学生在课程教育阶段对船 设计,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课程设计 舶数字化方面的认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有应付之嫌。 施法定检验规, ̄Ij(2004)[M].人民交通出 版社. 在此阶段中,学生仅仅是了解并掌握“船舶 原理”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公式,并不清楚实 2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现的具体手段、方法及数字化软件。随着船 鉴于传统“船舶原理”课程中存在的不 舶设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于船舶专业 足,建议从教学模式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改 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理论 进。 知识,更要结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的 (1)开设船舶设计的相关专题讲座,并 特点,了解建模软件、优化方法、模块化设 在课程授课中增加工程实践内容。这样既 计等。实际上,大量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 的涌现,使得船舶的设计过程越来越向数 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了解书本知识 字化设计靠拢}2]。 并掌握其方法将之应用于实船设计中。 在“船舶原理 这门课程的后期阶段, (2)授课形式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 可以指导学生采用NAPA ̄ 、Maxsurf等软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1 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