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蝴蝶君》争议原因探析

《蝴蝶君》争议原因探析

来源:测品娱乐
《蝴蝶君》争议原因探析

胡严艳

【期刊名称】《世界文学评论》 【年(卷),期】2006(000)001

【摘 要】《蝴蝶君》于1988年夺得了著名的托尼奖,但一直广受争议,褒贬不一。原因首先在于该剧自身不仅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它通过解构东方主义的典型例证《蝴蝶夫人》,成功地瓦解了西方对东方女子的刻板印象,了原有的东西方权力关系,使观众对东方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等有一种新的认识。但它的成功是以牺牲东方男子及东方形象为代价:强化了东方男子“女性化”的形象并将其塑造成狡猾的民族主义复仇者。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这两方面之后,继续从作者本人身上探讨这种尴尬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总页数】5页(P126-130) 【作 者】胡严艳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712.073 【相关文献】

1.“蝴蝶君”的性别追寻——对《蝴蝶君》中伽里玛的一种霍米·巴巴式解读 [J], 谢诗彤;

2.想象的中国 西方的\"蝴蝶君\"——谈电影《蝴蝶君》 [J], 马婷

3.“蝴蝶君”的性别追寻--对《蝴蝶君》中伽里玛的一种霍米·巴巴式解读 [J], 谢诗彤

4.不对称的《蝴蝶君》--《蝴蝶君》的后殖民解读 [J], 徐娟

5.《蝴蝶君》的警示——《蝴蝶君》中黄哲伦创作意图探讨 [J], 张玮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