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与交流电路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12 V,内阻r=3 Ω,R0=1 Ω,直流电动机内阻R′0
=1 Ω,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1时可使甲电路输出功率最大,调节R2时可使乙电路输出功率最大,且此时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额定输出功率为P0=2 W),则R1和R2的值为( )
A.2 Ω, 2Ω C.1.5 Ω,1.5 Ω
B.2 Ω,1.5 Ω D.1.5 Ω, 2 Ω
解析:对于题图甲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当外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R1=2 Ω;对于题图乙电路是含电动机电路,欧姆定律不成立,其输出功率P=IU=I(E-Ir),当I==2 A时有最大值,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 W,发热功率为4 W,
2r所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6 W,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3 V,电阻R2两端电压为3 V,所以R2=1.5 Ω,即B正确.
答案:B
E
2.(2015·广东卷)如图为气流加热装置的示意图,使用电阻丝加热导气管.视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并保持匝数不变.调节触头P,使输出电压有效值由220 V降至110 V,调节前后( )
A.副线圈中的电流比为12
1
B.副线圈输出功率比为21 C.副线圈的接入匝数比为21 D.原线圈输入功率比为12
解析:设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1,原线圈的匝数为n1,副线圈输出电压为U2,副线圈的匝
U1n11
数为n2,则=,当副线圈的输出电压降为原来的一半时,副线圈的匝数减为原来的,C
U2n22U2U2
项正确;由I2=可知,副线圈的电流减为原来的一半,A项错误;由P=可知,副线圈输
RR1
出的功率减为原来的,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因此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也
41
减为原来的,B、D项错误.
4
答案:C
3.为锻炼身体,小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如图是原理图.轻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1间的摩擦不计),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cm.定值电阻R0=5 Ω,ab是一根长为5 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R1=25 Ω,电源输出电压恒为U=3 V,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当拉环不受力时,滑片P处于a端.下列关于这个电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在电路中连入R0的目的是保护电路
B.当拉环不受拉力时,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读数为0.1 A C.当拉力为400 N时,电流表指针指在0.3 A处 D.当拉力为400 N时,电流表指针指在0.5 A处
解析:若电路无电阻R0,且金属滑片P在b端时,回路短路损坏电源,R0的存在使电路不出现短路,因此A正确.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P在a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UR0+R1
=0.1 A,故B正确.当拉力为400 N时,由F=kΔx,则Δx=4 cm,对应的电阻为RaP=20
2
Ω,R1剩余部分接入电路的电阻RPb=5 Ω,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故D错,C正确.
答案:D
UR0+RPb=0.3 A,
4.传统的自行车发电机内部电路如图甲所示,驱动轴一端与自行车车轮相连,另一端连接条形永磁铁,车轮转动过程中,驱动轴带动磁铁在铁芯之间匀速转动,发电机线圈两端产生的交变电压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波形图中正负尖峰电压分别为Um和-Um.两个相邻正负尖峰电压所对应的时间差为Δt,发电机线圈匝数为n.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驱动轴转动的角速度ω=2π/Δt B.线圈电压的有效值U=2Um/2
C.穿过线圈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km=Um/n
D.相邻两个向上尖峰时间内,线圈电压的平均值U=Um/2
解析:根据题述两个相邻正负尖峰电压所对应的时间差为Δt,可得交变电流周期T=2Δt,驱动轴转动的角速度ω=2π/2Δt=π/Δt,选项A错误.由于产生的交变电流不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不是U=2Um/2,选项B错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Um=nkm,穿过线圈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km=Um/n,ΔΦ选项C正确.相邻两个向上尖峰时间内,线圈电压的平均值U=n,因为线圈转过一个完
2Δt整的周期,磁通量变化量ΔΦ=0,所以电压平均值等于零,选项D错误.
答案:C
5.(2015·福建卷)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在T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u=Umsinωt的交流电源,若输送电功率为P,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r,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
3
n1U2m
A.()
n24rC.4()()r
解析:因为u=Umsinωt,所以有U1=
n2U2m
B.()
n14rD.4()()r
n1n2
2
PUm
2
n2n1
2
PUm
2
Um
2
,根据变压器变压规律有:U2=
n2U1
,根据P=n1
22
P2Pn14n1Pr2
U2I2得:I2==,线路损失的功率为ΔP=2I2r=22,所以C项正确,A、B、D项
U2n2Umn2Um
错误.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6.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此导体的电阻R=2 Ω
C.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R=cot45°=1.0 Ω D.在R两端加6.0 V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截面的电荷量是3.0 C
解析:由题图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I与其两端电压U成正比,A正确;导体电阻R==2 Ω,对应I-U图线斜率的倒数,但R≠cot45°,B正确,C错误;当U=6.0 V时,I==3 A,故每秒通过电阻截面的电荷量为q=It=3.0 C,D正确.
答案:ABD
7.图甲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n1与副线圈的匝数n2之比为101,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式电流,两个20 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副线圈两端.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则( )
4
UIUR
A.原线圈上电压的有效值为100 V B.原线圈上电压的有效值约为70.7 V C.电压表的读数为5.0 V D.电压表的读数约为3.5 V
解析:本题考查交流电图象的应用及理想变压器与闭合电路.由图乙可得该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为100 V,所以其有效值为:u=
um
2
=70.7 V,A错误,B正确;由理想变压器原、副
线圈的电压比等于相应的匝数比可得:=⇒u2=
u1n1u2n2
n2u1um
,其中:u1有=u==70.7 V,所以n12Ru2有=7.07 V,故副线圈上的电压表的读数为:uv=
答案:BD
u2有≈3.5 V,D正确,C错误. R+R8.(2015·天津卷)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副线圈匝数可以通过滑动触头Q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原线圈上加一电压为U的正弦交流电,则( )
A.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B.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C.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解析:保持Q的位置不动,则副线圈的输出电压不变,当P向上滑动时,副线圈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副线圈中的电流减小,根据变流比可知,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因此电流表的读数变小,A项错误,B项正确;保持P的位置不动,副线圈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当Q向上移时,副线圈的匝数增多,由变压比可知,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增大,由变流比可知,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电流表读数变大,C项正确,D项错误.
5
答案:BC 三、计算题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1=2 Ω,R2=5 Ω,灯泡L标有“3 V,1.5 W”字样,电源内阻r=1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x.当滑片P滑至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 A,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
(1)当滑片P滑至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
(2)当滑动变阻器Pb段的电阻为0.5Rx时,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 某同学的部分解答如下:
2
U23灯
灯L的电阻RL== Ω=6 Ω,
P1.5
滑片P滑至b端时,灯L和(Rx+R2)并联,并联电阻为:
RLRx+R2R并=
RL+Rx+R2
由RL·IA=(Rx+R2)·I2(IA、I2分别为通过电流表和R2的电流)得I2=流过电源的电流为I=IA+I2
上述解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求出最后结果;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何处,纠正后求出最后结果.
解析:灯L的电阻RL=6 Ω正确.错在没有看出当P滑至b端时,Rx和R2串联部分已被短路,
RLIA
Rx+R2
E=I(R1+r)+U0=1×(1+2) V+3 V=6 V, I0=P/U0=0.5 A, Ix=I-I0=0.5 A, Rx=U0/Ix=6 Ω,
(1)当P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E/(R1+r)=2 A, (2)当RPb=3 Ω时,
RPbRL
R并==2 Ω,
RPb+RL
电流表示数为I″=E/(R1+R并+r)=1.2 A,
6
U并=E-I″(R1+r)=2.4 V, PR=U2并/RPb=1.92 W.
答案:见解析
10.图甲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转动,由线圈引起的导线ae和df分别与两个跟线圈一起绕OO′转动的金属圆环相连接,金属圆环又分别与两个固定的电刷保持滑动接触,这样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就可以保持和外电路电阻R形成闭合电路.图乙是线圈的主视图,导线ab和cd分别用它们的横截面来表示.已知ab长度为L1,bc长度为L2,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只考虑单匝线圈).
(1)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试推导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1的表达式;
(2)线圈平面处于与中性面成φ0夹角位置时开始计时,如图丙所示,试写出t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2的表达式;
(3)若线圈电阻为r,求线圈每转动一周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其他电阻均不计) 解析:(1)矩形线圈abcd转动过程中,只有ab和cd切割磁感线,设ab和cd的转动速度为v,则
L2
v=ω·①
2
在t时刻,导线ab和cd因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均为E1=BL1v⊥②
7
由右图可知v⊥=vsinωt③ 则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
e1=2E1=BL1L2ωsinωt.④
(2)当线圈由图丙位置开始运动时,在t时刻整个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
e2=BL1L2ωsin(ωt+φ0).⑤
(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EI=⑥ R+r这里E为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有效值
E=
Em
2
=
BL1L2ω
2
⑦
则线圈转动一周在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QR=I2RT⑧
2π
其中T=⑨
ω于是QR=πRω
BL1L22.⑩
R+r
答案:(1)e1=BL1L2ωsinωt (2)e2=BL1L2ωsin(ωt+φ0) (3)πRω
R+r
BL1L22
11.(2015·北京卷)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以光照射A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板向B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光照条件不变,a和b为接线柱.
已知单位时间内从A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Ekm,元电荷为e. (1)求A板和B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Um,以及将a、b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I短; (2)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求其电动势E和内阻r;
(3)在a和b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设为P;单位时间内到达B板的电子,在从A板运动到B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ΔEk.
8
请推导证明:P=ΔEk.(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
解析:(1)由动能定理,Ekm=eUm,可得
Ekm
Um= e短路时所有逸出电子都到达B板,故短路电流
I短=Ne.
(2)电源的电动势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上面求出的Um,所以
Ekm
E=Um=
e电源内阻r=
EEkm
=. I短Ne2
(3)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也是U,由动能定理,一个电子经电源内部电场后损失的动能
ΔEkm=eU
设单位时间内有N′个电子到达B板,则损失的动能之和 ΔEk=N′ΔEkm=N′eU
根据电流的定义,此时电源内部的电流
I=N′e
此时流过外电阻的电流也是I=N′e,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
P=IU=N′eU
所以P=ΔEk. 答案:(1)EkmEkmEkm
Ne (2) 2 (3)见解析 eeN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