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货币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有效性分析

来源:测品娱乐
财政金融 我国货币有效性分析 ●陈 茜 [内容提要]贷币是重要的金融宏观手段,货币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贷币的制定和国 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列举了各经济学派关于货币有效性的争论,从近几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货 币措施分析我国货币实践的有效性问题,阐述了影响我国货币有效性因素,并通过总结货币政 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贷币 货币有效性 宏观 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有效性实践分析 费业务。随着我国外汇改革的深入和国际贸易顺差的 2005年我国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货币供应量 增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LI益显现,对我国国民经济 增长将保持在15%左右,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 造成了较大冲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火,稳健的货币政 5万亿元。全年物价上涨仍保持4%左右的水平,新一轮经 策逐步向“从紧”的货币过渡。 济增长已步入较为稳定时期,为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防止 2007年我国金融紧缩力度 前。针对流动性泛 资产泡沫,理顺资金供求关系,央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 滥、逐渐推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外汇储备的急剧膨胀,我国 施: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充分发挥利率杠杆 货币的动作可谓令人目不暇接,极为频繁。主要表现 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三是发挥信贷在 为:一是央行1 o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14.5%,达到 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四是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五 了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属历史罕见;二是央行6次加 是逐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六是加快外汇管理改 息,南年初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79%上调到4.14%;三是 革,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央行逐步恢复对货币市场的 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回笼流动 控制权,削弱因汇改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国内利率结构扭 性,央行先后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 曲,以降低未来货币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保持对 银行发行6期定向央行票据,共7050亿元;四是吸收部分 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控制是确保货币的有效性。 金融机构(主要是城商行及信用联社)的资金作为特种存 2006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保持货 款,1o月下旬,央行在时隔20年后重新启用特种存款;四 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 是通过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回收流动性。6月下旬,财政 展,增强货币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几个方 部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 而=一是灵活运用货币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特别国债 二是落实利率市场改革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利率 的市场化发行起到直接回收流动性的作用。 形成机制、银行利率体系、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 综上所述,五年来的我国货币呈现如下几个显著 产品的定价机制;三是发挥信贷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特点:一是实际把握恰当,具有一定的预见性、科学 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积极发挥货币在优化 性和市场性,通过一定的控速降温,使经济在适度增长区 信贷中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贳彻 别对待、 间内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二是节奏渐进适度,从 有保有压的方针,既要增加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有效 温和预警、适度微调,到适时加大力度,看准了的问题就 益、有市场的企业的贷款,继续增加对农业、中小企业、 果断有力地采取措施;三是实施了差别性。在控制货 增加就业就学的信贷,又要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改进金融 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同时,确保经济正常增长所需要的资金 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强对剧期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四 得以满足;四是手段合理有效。在央行综合利用利率、 是按照金融改革总体思路,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 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适时推出 份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市场创新。 央行票据,采用市场发行或定向发行的模式,较好地控制 六是研究扩大消费的金融支持措施,推广信用卡等个人消 了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五年多的实践证明,央行在制定、 执行货币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的能力 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阻碍我国货币发挥作用的因 素并没有完全消除,其有效性尚待进一步提升。 二、影响我国货币有效性的因素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 一是分支机构收缩。金融机构贷款权限上收,商业银行信 贷过度向大城市、大企业、重点行业集中,中小企业和县 域经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缺乏 经营贷款的激励机制,而且约束条件苛刻,在我国银行主 导型的金融系统中,国有商业银行是货币强有力的传 导渠道,但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出台的措施与稳 健的货币操作是不完全符合的,造成了稳健的货币政 策的实际紧缩效应;三是商业银行体系化解不良资产的难 度依然很大。尽管成立了性银行,剥离了部分性 业务,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3900亿元不良资产, 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存量仍然很大,增量仍在滋生。 (二)银行性相对不足。自1984年起,中国 人民银行行使我国银行职责,但其性在行使时受 到多方干扰,一方面总行赋予分支机构贷款权,央行分支 机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三者合谋,形成地方 通过商业银行向央行分支机构贷款,分支机构向总行 争贷款的“倒逼机制”,刺激央行多发基础货币以满足资 金需求,不利于实现货币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 向银行透支或直接借款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而 银行难以对冲其影响,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形成通 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使我国货币有效性受到影响。 1993年以后,金融改革深化,央行性得到提高。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央行性不够的问题, 1993年统一集行的货币决策权;1994年将 货币发行权、基准利率的调节权等等都集中到总行,取消 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权;1995年通过 中国人民银 行法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民银行的地位;于2003年 4月28 Et成立了中国银监会。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银 行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货币市场还不发 达,以至于央行的货币操作依然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 密切的依存关系。 (三)贷币传导机制存在外部时滞问题。货币政 策效力的发挥有赖于传导机制的通畅,而传导机制的顺畅 又依赖于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微观主体的敏感度。我国正处 于经济转型过程中,货币运用的发挥存在较长的 外部时滞。从金融体系来看,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完善, 利率市场化尚未彻底完成,客观上存在着对存贷款利率的 部分管制、市场分割以及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等诸多缺 陷。在价格形成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金融市场的价格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http://www.pbc.gov.cn 2008年第10期《发展研究》 制显然就很难发挥充分的作用,这严重地制约了货币 经由金融市场的传导。而在信贷传导方面,银行体系在经 过大规模的商业化改造之后,在利润目标的驱动下,商业 银行有很强的规避动机。而且,基于其庞大的资产负 债规模,在实践中也的确有能力去规避货币的影响。 而在微观主体层面,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和居民对金融变 量的敏感程度仍不够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 有效性造成影响。 (四)贷币市场的发育不成熟。货币市场是银行 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工具操作的基础平台,也是 货币传导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从总体上讲,我国 的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货币市场的发展层次低,市场容 量有限,市场规模较小,货币市场功能残缺,货币市场运 行效率较低。这些缺陷使我国的货币操作缺乏坚实的 基础平台。主要表现在:第一,交易主体单一。只准商业 银行及部分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进入市场, 而绝大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却不能进入市场; 第二,交易工具单一。以票据市场为例,目前我国票据市 场上流通的票据有90%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剩下的也大 部分是商业承兑汇票,其它诸如银行本票,大额可转让存 单,短期企业债券,保险单等交易工具几乎为零;第三, 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层次较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 市场各子市场严重分割,风险防范能力差,从而使市场的 流动性较差,互动性较弱,交易不活跃,经常处于低速低 效运行状态;第四,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发展不均衡,结构 不合理。东部发展较快,规模较大,而西部发展较慢,规 模较小,货币市场业务主要集中在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 购市场,其他子市场规模都较小,有的甚至为空白(如货 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货币市场存在的种种弊端导致我 国的货币市场长期低速低效运行,货币市场功能残缺,公 开市场业务操作及再贴现工具的应用缺乏坚实的基础 平台,从而弱化了我国货币的有效性。 三、提高我国货币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 度 第一,按照规范的股份制的要求,在明晰产权、实现 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 理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层之间相互制衡又相 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快建立从总行到分支机构的 严格的内控机制,优化贷款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 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要保持国有股的绝对控 股地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要强化管 理,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股票、 41 财政金融 债券等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创新股票市场交易方式,推进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分步 建设创业板市场;要加快债券市场产品创新,积极发展企 业债券,不断拓展债券市场功能;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 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以国有上 市企业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加强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 露制度,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社会监 督,督促上市企业对股民负责,提高盈利水平;鼓励中小 企业到境外上市,同时,吸引已在境外上市的优质企业包 括银行回归A股市场,使我国居民也能分享到国内优质企 业的发展成果;鼓励条件具备时应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市 场上市,以发展壮火我国的资本市场;应逐步创造条件, 使更多的居民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这样既有利于形成 对企业的评价和优选机制,推动优势企业迅速发展,同时, 又有利于使我国居民在经济发展中更快地积累财富,使人 民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高。 第三,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逐步实施利率的市 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利率的形成机制,银 行通过运用货币工具引导市场利率,要在保持人民币 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 改革;进一步发展外汇交易的零售市场,改革银行结售汇 制度,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稳步推动资本账户开 放,拓宽人民币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同时,要不断扩火 外汇交易的批发市场,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开发避险工具, 改进交易方式,适当扩火银行间市场的汇率浮动幅度,不 断改进银行手段,建立健全汇率体系,加强 市场监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二)加强银行的性,促进货币的规范 化、科学化和透明化 一方面,改变银行行长的任免程序,将目前 银行对负责的隶属关系改变为对全国或人人财 经委员会负责;另一方面,应将货币委员会从目前的 “咨询议事机构”提升为“决策机构”,将货币的决策 程序规范化、科学化,并适当增强其透明度。 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能够保持中国货币及金融市 场的稳定,可以采用渐进方式加以推进,即逐步调整货币 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比例,初期以代表为主,待条 件成熟以后再逐渐减少方而的代表比例,相应增加市 场方面的代表比例。这样做,不仅有利_丁实现币值稳定的 货币目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而 且可以为中国抵御外部压力创造更人的回旋空间。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和完善贷币传导 机制的微观基础 货币传导机制的通畅与发挥运用,取决于良好的 外部经济环境,需要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且有自我 发展能力的现代化企业。 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改革国有企业的治理结 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逐步扩人直接融资比重,使国有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调整和改善其负债结构,改善企 业的经济效益,降低银行不良债权。要对企业直接融资的 资本金进行认真审查,以防止将风险转嫁给银行和社会公 众。只有通过加快企业制度改革,才能逐步完善货币 传导机制,推进货币的市场化操作,使企业真正成为 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经济主体,更加有效地配鼍资源, 承担风险和享有收益。客观地说,这种真正体现所有 者利益的企业才能对货币调节工具的变化做出灵敏反 应,从而提高货币的有效性。 (四)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保证银行 贷币的实施效果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传导的两个重要环 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利用间接方式实施 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发育完善和协 调发展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银行要有效地在货币 市场上进行货币操作。首先只有货币市场发育规范, 才能保证银行干预市场的行为不造成巨大的振荡,商 业银行才能根据银行货币的市场操作导向调整其 经营行为和资产结构,将银行的意图通过市场传 导出去。其次,只有存在规范发展的资本市场,才能将中 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传导的意图传导到社会上去,影 响社会各方而的储蓄和投资行为,实现货币的最终目 标;最后,要使银行货币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 还要求理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只有两个市场之 间存在正常的、规范的资金流通渠道,才能保证货币 的传导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崔建军.中国货币有效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 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曾刚.货币有效性:理论与实践【J】.中国金融, 2008,(9). [3】张辉.浅析我国贷币的有效性[J】.江西金融职 工大学学报,2008,(3). 【4】于立敏、戚晓耀.我国货币的有效性分析[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 [5】滕永洲.影响我国贷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 黑龙江金融。2008.(2). [作者单位: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叶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