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研
作者:李 兵
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7期
李 兵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北京 100035)
摘 要:传统管理思想无法满足当下教育管理新要求,高校将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教育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文章简述公共管理思想内涵,分析高校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并从制订高校发展规划、管理者要朝着职业管理者方向转变、管理者要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运用公共管理理念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管理;高校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7-0010-02
高校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传统管理思想无法满足当下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因此,高校要将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教育管理,创
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教育科研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一、公共管理思想概述
公共管理思想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开展公共管理运动,目的是针对现实中的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新思想和新管理模式。从理论层面看,公共管理理论是对传统行政管理的一种革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放手给专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将原本的管制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绩效方面、采用企业式的管理风格、管理原则由行政化向人格化及人性化方向发展、管理范围由原本的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管理手段从原本的人治转向法治。总体来看,公共管理思想能够触及传统管理的核心,无论是管理方式、管理重心还是管理原则、管理手段都有重大创新。这种管理职能与管理角色的转变,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同样适用,能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二、高校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1.教育思想更民主化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及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责任,采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要注重教育思想的民主化,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不能因为当下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仅仅将就业率作为唯一目标,片面强调学生的专业素养,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德才兼备应是高校教育思想的核心,高校要主动出击,在管理和管理方法方面积极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
2.领导管理机制更民主化
公共管理思想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管理机制的民主化,要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提高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要能够真正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民主化因素,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及合理性。
3.教育思想更多元化
高校管理出现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行政层面的干预过多,实际结果往往就是教育导向的偏离。高校要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如果只重视行政导向,忽略高校的教育目标,则可能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沦为形式。所以,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行政指导不应当过多地干预日常教育工作,管理者也要鼓励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遵循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降人才”才真正符合高校的立校之本。
4.高校管理绩效化
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内部管理从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高校不仅要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更要重视软件的投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高校要通过绩效管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自觉提高教学及管理效率,实现整体的良性运转。
5.管理评价机制多元化
在传统的高校评价方面,高校的自我评价往往并不能完全实现公平化和合理化。在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高校的评价要真正走出创新之路,无论是在评价的广度还是力度上,都要触及高校管理的内核。这也要求高校能够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从原本单纯对结果的重视转变为对过程的关注,重视评价的机动性、动态性以及发展性,使评价真正有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运用公共管理理念推进高校管理工作的策略
1.制订高校发展规划
从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看,管理者要从原本的微观角度朝向宏观角度转变。这也就意味着,高校管理者要实现管理角度的转变,从原本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作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设计师,管理者需要发挥整体统筹作用,其角色和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不同高校在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往往更偏向于协调者的角色,当出现管理问题时,往往并没有站在长远的角度为高校制订发展规划,而是更多地将目光放在眼前的微观问题解决上。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种管理视角对高校教育管理是非常不利的。管理者要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者的角色将会越来越丰富,不仅是协调者,更是规划者和设计者。高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素质培养等,都需要高校管理者进行整体的规划,并结合相关因素做出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要通过科学的预判以及设想,为高校的发展指明道路,而不是仅仅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
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高校要引导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学生的管理要以未来发展方向为导向,仅仅开展知识技能教育是不够的,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艺双馨的合格人才。这种管理理念的更新,需要高校管理者促使教职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目标与学校教育改革步调一致。
2.管理者要朝着职业管理者方向转变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认识到自身的管理水平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的管理结果,因此要从原本的角色朝着职业管理者方向转变。管理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强化自我管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营造良好的管理风气。要对管理团队中的成员提出专业化要求,要求其接受专业训练,具备某一专业的特殊技能,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和过硬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具有更强的性以及自主性,并且需要配合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以及敬业精神。只有整个管理团队都能凭借这种能力开展高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管理者要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高校管理者要认真管理高校的日常事务,不能仅仅是协调者的角色,而应该主动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管理者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引导教师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要定期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并用绩效以及动态评价的方法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行评价,提高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处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公共管理理论角度进行高校管理需要高校管理者能够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专业化需求,对高校的责任进行精细划分,促进高校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管理者要制订高校发展规划,要朝着职业管理者方向转变,要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真正实现高校管理的成功转型,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琴.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管理模式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04).
[2]董日玺.新公共管理理论下的高校管理创新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
[3]唐洪武.“双一流”视角下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9).
[4]季花婷.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