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课 稿
院 别: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 学 班 级: 2010级1班 姓 名: 罗大英 讲课题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指导老师: 刘凯 学 号: 20100441080
《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课时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碱性和热稳定性探究及两者的转化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知识衔接(导入)
讲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钠的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钠)的性质。今
1 第 页 ,共 4 页
天我们接着学习钠的其他化合物。
在古代文学界,存在这样三个才人,他们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他们是哪三位呢?
在我们化学界,也后起了“三苏”,不过她们的性别有所不同,她们就是“苏氏三姐妹”。那么这三姐妹在“性格”上会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其中的两姐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的性质。
第二环节:综合实验探究
过度:虽然“苏氏三姐妹”名字相似,但是她们的脾气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从她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来探究、比较她们,看他们怎样个不同法。
【探究实验系列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探究
⑴对照实验法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溶解热效应、溶解度实验表(非探究点) 实验 甲 现象 乙 操作 用药匙取一1g碳酸氢 钠,放在试管中,观察碳酸氢钠状态。 现象 操作 用药匙取一约1g碳 ① 酸钠,放在试管中,观察碳酸钠状态。 结论 用量筒在试管中加入1ml水,振荡,用手② 触摸烧杯底部,观察碳酸钠的状态。 结论 ③ 结论 用量筒在试管中再加 入10ml水,振荡,观察固体溶解情况。 用量筒在试管中加入 1ml水,振荡,用手触摸烧杯底部,观察碳酸氢钠的状态。 用量筒在试管中再加 入10ml水,振荡,观察固体溶解情况。 性质决定应用,从上述的对照实验中你能想到什么应用吗? 思考 【探究实验系列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探究
⑵ 对照实验法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的碱性及“和盐的反应” (探究点) 甲 乙 实验 操作 现象 操作 现象 在③所得溶液中滴加 将③所得溶液中滴 ④ 2滴酚酞。 加2滴酚酞。 结论 ⑤ 在④所得溶液中用胶 在④所得溶液中用 2 第 页 ,共 4 页
头滴管逐滴滴加胶头滴管逐滴滴加BaCl2溶液,并振荡。 BaCl2溶液,并振荡。 结论一: 结论 结论二: 性质决定应用,从上述的对照实验中你能想到什么应用吗? 思考 {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为何显碱性,为何碱性强弱不一样,请预习选修四P } ⑶思考:碳酸钠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都可以归为钠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Na2CO3 = 2Na+ + CO32— NaHCO3 = Na+ + HCO3—
其大多数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以总结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酸碱盐的反应情况。 ①有气体生成 Na2CO3、NaHCO3能与盐酸反应 ②有水生成 NaHCO3能与碱反应
③有沉淀生成 Na2CO3能与Ba﹢、Ca﹢以及Ca(OH)等反应 ⑷回顾:在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气体,有哪些现象?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预测: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生成什么物质呢?写出离子方程式。
第三环节:综合应用
CO2 + H2O
Na2CO3
(1)固体: 加热 (2)溶液: NaOH
列举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并阐述其原理。
NaHCO3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1、探讨与创新:“套管实验”简单易操作,对比现象明显,用如下所示套管很好验证“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D
①、C和D处的物质分别是
谈谈你的理由
C
②、该对照实验典型的现象是
石灰水
3 第 页 ,共 4 页
1、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会有什么现象?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般实验探究的方法讨论并通过实验验证,每个小组交一份实验探究报告。 2、如何除去固体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杂质?
3、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如何鉴别两种溶液?
板书设计
1、没有多媒体的情况
标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Na2CO3 NaHCO3
一、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二、物理性质
4、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5、溶解度: 能溶于水 > 能溶于水
三、化学性质
1、水溶液酸碱性: 碱性 > 碱性 2、和钡盐等反应: CO32— + Ba2+ = BaCO3 不反应
3、和Na(OH)2反应:只与某些碱反应(Ba(OH)2) HCO3— + OH— = CO32— + H2O 4、和盐酸反应: CO32— + 2H+ = CO2 + H2O HCO32—+ H+ = CO2 + H2O
5、热稳定性: 固体和溶液受热均不分解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6、与CO2反应: Na2CO3 + CO2 + H2O =2NaHCO3 不反应
四、应用 制备烧碱,玻璃,造纸,洗涤剂 治疗胃酸过多,食品发酵粉,灭火剂
副板书:大苏打 Na2S2O3
Na2CO3 = 2Na+ + CO32— NaHCO3 = Na+ + HCO3—
2、有多媒体的情况
加热4 第 页 ,共 4 页
副板书:Na2CO3 = 2Na+ + CO32 NaHCO3 = Na+ + HCO3
教学与反思
1、根据教材进行大胆尝试与改进,尊重大纲,有不拘囿于大纲; 2、教学模式采用以开放式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 3、突出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讨的意思。
—
—
5 第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