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说阅读精选练习

小说阅读精选练习

来源:测品娱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幸福的玫瑰

阿·戈登(美国)

那年的春天,每周六的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维尔福小姐送去一朵玫瑰。无论刮风下雨,8点我准时送到。

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每次我都看着奥森老爹轻轻地用绿棉纸和羊齿叶把花包好,放入盒中,然后,就拿着那个狭长的盒子,在寂静的街道上拼命地蹬自行车,把玫瑰送到凯洛琳小姐手中。

在那些日子里,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都在奥森老爹的花店里替他送花,周薪只有3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些钱已经不少了。

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个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他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他像个慈祥的小妖魔似的从眼镜后面窥视着我:“没有名片,詹姆斯。而且,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

有人送花给凯洛林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城里的人都知道,凯洛林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

可以说,她与杰佛里· 潘尼曼已订婚多年。潘尼曼是城里最有本事的年轻单身汉之一。她等他读完医学院,在他担任医院实习生时她还在等他。实习期间,潘尼曼医生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

那简直是丑闻。我母亲说所有男人都是畜生,应该用鞭子抽杰佛里一顿。我父亲刚好相反,他说每个男人都有权利去娶肯嫁给他的最美丽的女郎。

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美人,名叫克里丝汀·马洛,是从大城市来的。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当然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

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所有公民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风琴了。

凯洛琳小姐不老也不丑,可是她打定主意要使自己变成一个脾气乖僻的老小姐。我第一次送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象个鬼。“喂,詹姆斯,”她无精打采的说。我把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

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候,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她。下个星期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门了,我知道她一定在等我。她的两颊略微红润,头发也不那么撒乱了。

第二天清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推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她昂首挺胸,对潘尼曼医生和她娇妻坐的那排座位连看都不看一眼。“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我照例每周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自豪,是那种虽然表面上遭受挫败而心里却明白仍然受人珍惜、爱怜的女子的态度。

这一晚是我最后一次去凯洛琳小姐家。我把盒子递给她,说:“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处去了。不过有人会继续送花来的。”

她踌躇片刻说:“吉米,你进来一下。”

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送给我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时我祖父的,”她说,“我要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

她把盒子打开,轻触着娇嫩的花瓣。“花瓣虽然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花瓣对我说起星期六的夜晚,告诉我他也寂寞……”

她轻咬着嘴唇,好像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你该走了,吉米,走吧!”

我抓紧给我的帆船模型,跑到自行车那里。回到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去找奥森先生那凌乱的文件夹,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先生潦草难辩的笔迹:“潘尼曼,52朵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13元。已全部预付。”

原来如此,我暗自思量。原来如此!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奥森老爹还象往常一样在做一个栀子花束。

我跟他聊了一会儿,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么样了?就是接受玫瑰的那位。”

“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当然记得。她嫁给了乔治· 霍尔细,那个开药店的,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

“哦!”我说,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想,”我说,“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情人凯洛琳小姐呢?”

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杰佛里·潘尼曼。他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

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

“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那位太太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毁了自己。你瞧,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19.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0.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骨气”的内涵,联系文本分析凯洛琳、克丽丝汀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1)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2)他(奥森老爹)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21.“我”和凯洛琳告别时,凯洛琳为何送“我”帆船模型?(4分)

22.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3分)

23.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幸福的玫瑰”的意蕴。(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

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黄 昏

萨特(法国)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

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

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据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

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 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年轻人讲完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意味深长的沉寂,这沉寂里有年轻人想引起对方同情照顾的心理,也有葛尔特茨比对其故事有无破绽的思索。

B. 第一段中提到那些小人物“荡来荡去、无声无息” “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只是为了说明他们是一群被社会遗忘的人。

C.年轻人的诡计被识破之后,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这一份高傲,是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

D.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几个失意者的形象,意在通过他们之间的曲折故事,来巧妙揭示小说“坏人防不胜防”的主题。

E. 本文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葛尔特茨比和年轻人的形象,而塑造老先生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

17.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

18.简要分析小说中诺尔曼·葛尔特茨比的性格特征?(4分)

19.本篇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就“黄昏”的含义、作用等方面谈谈标题的妙处。(8分)

《幸福的玫瑰》【答案】

19.(3分)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寻找真正的送花人和出乎意料的结尾埋下伏笔。

20.(1)凯洛琳遭到情感的背叛,曾一度消沉,但当她不断受到幸福的玫瑰后,受到了好心人的鼓励,从失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变得自尊、自强,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2分)

(2)克丽丝汀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后,却遭到了人们的鄙视谩骂,但她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反而内疚化为行动,用这幸福的玫瑰来鼓励、拯救心灵受伤的凯洛琳她是一位宽容、善良又智慧的女子,集外貌与心灵美于一身。(2分) 21.(4分)(1)感谢、感恩。这艘帆船模型是凯洛琳的祖父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在离别时将它送给“我”,感谢“我”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她带来温暖,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回报“我”。(2)祝愿、祝福。这艘船模型寄予了凯洛琳对“我”的美好祝愿,她希望“我”以后的生活能一帆风顺。(每点2分) 22.(3分)(1)“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文章的始终。(2)用“我”作为故事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充分表现了小城里众多人物的人性之美。(每点1分)

23.(1)小城人们的正直善良;(2)克丽丝汀的善良;(3)凯洛琳自尊自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4)人性美的光辉;(5)幸福甜蜜的爱情;(答出三点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3分。)

《活着》答案

19【答案】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答案】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答案】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黄昏》答案

16.(4分)AD(B项不仅在说明他们是一群被人遗忘的人,更重要的是在表达“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的观点,表述不够恰当。 C项年轻人的高傲有对葛尔特茨比的不满,是对他的不屑一顾,而不是对自己行为的肯定与满足。 E项塑造老人的形象主要使用的是动作描写,而不是心理描写。)

17.(4分)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展开故事。好处:①有利于对葛尔特茨比的心理进行深入描写,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②有利于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③从葛尔特茨比的角度去观察其他人

物,有利于刻画其他人物形象,更容易揭示小说的主旨。(写对2条可以得满分)

18.(4分)①失意落魄。因为他觉得黄昏是失败者的时刻。②戒备心强,年轻人的神情坦然让他产生了警觉,最终识破了他的诡计。③善良热心。发现掉落的香皂后赶快去追赶年轻人并加以归还,还借给他钱帮他渡过难关。④善于自我反省。告诫自己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每点2分,答对2点得满分)

19.(8分)①小说的题目“黄昏”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真实的时间,海德公园的黄昏,一个是葛尔特茨比所认为的失败的时刻。②从环境来看:黄昏,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人物的出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模糊昏暗的背景;③从情节来看:因为黄昏,才使得老人不能发现自己丢失的香皂,“ 我”没看到座位下的香皂,而年轻人也因没能看到香皂而使自己露出破绽,被我“识破”,情节出现转折起伏;④从人物和主旨来看:因为黄昏,才能在老人找寻香皂的过程中最终展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从而揭示小说的主旨。(每点2分,共8分。)

1\\答案 (1)表现了这四个人经过艰难跋涉后疲惫不堪的形象,反映出他们在求生的路途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答案 (1)马格拉夫是“在已知自己死期将近时,背着他们将其钉好,并密封起来的”。四人不知箱子实情,以为内装马格拉夫发现的贵重东西。(2)马格拉夫嘱咐四人:“要把它送出去,由你们四人合作——两人一组地轮流抬它。”强调四人合作,轮流地抬,目的是让他们全都走出丛林,而非占有箱子。

3答案 (1)富有探险精神,献身于科学;(2)富有 责任感,在困境中给予同伴巨大精神鼓舞;(3)充满智慧,想尽办法挽救同伴生命。

4答案 (1)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生命;(2)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困难;(3)人应该有坚强的信念;(4)人应该信守诺言;(5)人不能只追求物质,还 要有精神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