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染病学习

传染病学习

来源:测品娱乐


传染病学习

时 间

地 点

会议主持

参加人员

学习内容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

2感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3感染的五种表现

病原体被消除.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

4体内有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包括传染病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5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6发热与热型 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波状热5)双峰热6)不规则热

7.皮疹 出疹时间:水痘和风疹于病程第1日,猩红热于病程第2日、天花于病程第3日、麻疹于病程第4日、斑疹伤寒于病程第5日、伤寒于病程第6日出疹。

8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性表现:①极度乏力;②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③黄疸迅速进行性加深;④出血倾向进行性加重;⑤腹胀明显,腹水;后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⑥可出现肝性脑病表现;⑦肝浊音界缩小;⑧酶—胆分离;⑨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9PTA<40% 时提示肝损伤严重,是判断重型肝炎 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其预后最敏感的指标。 PTA<20%者提示预后不良。

10干扰素的禁忌证:①肝脏储备功能差:②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倾向者;③严重的心律失常;④WBC、PLT明显降低;⑤对本药过敏或用药后黄疸加深者。

11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12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典型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典型病程:第1周、第2~3周、第3~4周、第5周临床分型:典型伤寒与非典型伤寒

13典型伤寒

(1)初期:病程第1周,缓慢起病,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2)极期:病程2~3周,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

发症,主要表现:①高热(多为稽留热)②中毒性脑病(无欲貌)③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④循环系统症状(相对缓脉)⑤皮疹(玫瑰疹)⑥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

14 霍乱: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等。

15干性霍乱,少见;急性起病,无腹泻和呕吐,以休克为首发症状,多死于循环衰竭。

16临床分为三期

1.泻吐期(1) 先泻后吐(2) 特征性的粪便: “米泔水样”便并含有少量黏液。(3) 无腹痛(4) 无里急后重 (5) 无发热(6) 症状持续几小时到几天2.脱水虚脱期(1)脱水(2)循环衰竭,休克(3) 代谢性酸中毒 (4) 低血钠: 严重的肌肉痉挛(腓肠肌)(5) 低血钾3.恢复期

17霍乱1.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三项中一项)

(1) 泻吐症状,粪便培养阳性(2) 粪便培养阴性,但来自流行地区,血清凝集抗体测定效价4倍或4倍以上增高(3) 粪便培养阳性前后5天有轻度腹泻表现 二)鉴别诊断

1.大肠杆菌性肠炎 2.病毒性肠炎 3.急性细菌性痢疾

18治疗原则:1.严格隔离2.及时补液3.辅以抗菌4.对症治疗 1.患者应按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且及时上报疫情。

2.补液治疗 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碱,见尿补钾。1)静脉补液:541溶液;2)口服补液盐。3.抗菌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4.对症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休克;低血钾;霍乱毒素

19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20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损害等为特征。

21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是关键。.少尿期 (1)稳定机体内环境 ①控制氮质血症:给以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不能进食者,静注适量葡萄糖,并加入适量胰岛素。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促进利尿:常用利尿剂为呋噻米。亦可用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3)导泻和放血疗法:可用甘露醇、硫酸镁、大黄等导泻。如高血容量综合征引起急性心衰、肺水肿,可考虑放血疗法。(4)透析疗法:对显著氮质血症等

2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 (又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冬春季节多见,儿童易患。

23婴幼儿流脑的特点: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除高热、拒食、吐奶、烦躁和啼哭不安外,惊厥、腹泻和咳嗽较成人为多见,而脑膜刺激征可缺如。前囟未闭者大多突出,少数患儿因频繁呕吐、出汗、失水而出现前囟下陷。

24老年人流脑的特点:①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故暴发型发病率高② 呼吸道感染症状多见,意识障碍明显,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发生率高③ 病程长,并发症及夹杂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④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可能不高,示病情重,机体反应差。

25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多在20×109 /L左右,中性粒细胞也明显升高。并发DIC者血小板减少。二)脑脊液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三) 细菌学检查1.涂片 取瘀斑处组织液涂片染色镜检,简便易行,阳性率高达80%2.细菌培养 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