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六味汤加味治疗喉风咳临床体会
标签:喉科六味汤;喉风咳;治疗应用
喉科六味汤原方出自清·张宗良《喉科指掌》“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要二刀香者妙)、炒僵蚕(二钱)、桔梗(二钱)、生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上药俱为末,煎数滚去渣,温好,连连漱下,不可大口一气吃完。如煎不得法,服不得法,则难见效”。本方被称为“漱咽喉七十二症总方”,“治一切咽喉无论红白,初起之时,漱服可愈”。笔者采用喉科六味汤加味治疗喉风咳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25岁,2012年1月15日因咽痒咳嗽就诊。10余日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经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咳嗽略见好转,但夜咳较甚,遇寒热、异味等刺激则咽部发痒阵咳不止,良久方缓。刻诊:咳嗽,咽痒,甚则气管发痒,余无特殊不适,咽微红,扁桃体(-),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心肺(-),舌淡,苔薄,脉弦略滑。血常规示:WBC 6.0×109/L,L 40.4%,G 60%;全胸片示:支气管炎。治以祛风利咽、温肺止咳,方用喉科六味汤合二陈汤加味。处方:荆芥6 g,防风10 g,桔梗10 g,甘草10 g,薄荷(后下)6 g,红花3 g,僵蚕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干姜6 g,细辛6 g,五味子3 g,茯苓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咳嗽明显减轻,偶有咽痒,舌淡,苔薄,脉缓略滑。上方去干姜、细辛、五味子,继服3剂。
按:外感后咳嗽久不除者很多,用消炎药疗效并不理想。此皆表证已解,邪伏于肺,致久咳不已,当以宣肺散邪。本案患者脉弦略滑,弦乃寒饮郁伏,咳不已者乃病位在肺,故法取温肺化饮,以二陈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患者咽痒,遇寒热等刺激则咳,故以喉科六味汤加红花疏风祛痰、活血散结利咽。二诊时,脉转为缓略滑,故去温肺化饮之干姜、细辛、五味子。
案例2:患者,女,45岁,2012年3月20日因长期咽部不适伴有咳嗽前来就诊。患者为老师,平素讲话较多,患有慢性咽炎,久治不愈。2个月前因重感冒引发剧烈咳嗽,经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后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未见好转。刻诊:咽喉干涩,不时发痒,痒则呛咳,愈咳愈烈,气促面红,涕泪俱出,痰少而呈颗粒状,极难咯出,昼重夜轻,纳尚可,舌质偏淡欠润,脉细数略浮。治拟祛风润燥、养阴生津。方拟喉科六味汤合清肺救燥汤加减:荆芥6 g,防风10 g,桔梗10 g,甘草10 g,薄荷(后下)6 g,红花3 g,僵蚕10 g,麦冬10 g,太子参10 g,苦杏仁10 g,枇杷叶(包)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喉痒呛咳稍减,咯痰较前爽利、色白、质黏,夜间偶有咽痒咳醒,自觉咽部有痰阻感,舌淡,苔薄,脉细略滑。方拟喉科六味汤合二陈汤加减,祛风养血、化痰止咳。处方:荆芥6 g,防风10 g,桔梗10 g,甘草10 g,薄荷(后下)6 g,紅花3 g,僵蚕10 g,法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0 g,当归10 g。
7剂,水煎服。三诊:咽痒咳嗽明显好转,晨起略有干咳,舌淡,苔薄,脉细缓。以参苓白术颗粒培土生金,以资善后。
按:患者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喉风咳。初诊舌脉表现为风燥伤津液之证,故以喉科六味汤合清肺救燥汤加减,祛风润燥、养阴生津。二诊,患者咳嗽好转,据舌象可见津伤已有缓解,故据脉象以喉科六味汤合二陈汤加味,祛风化痰止咳;患者夜咳较甚,《医碥》曰:“日轻夜重,属阴虚,二陈加当归。”故佐当归以养血止咳。
2 体会
喉风咳发病特点是咽喉甚则气管发痒而咳嗽,不痒则不咳,或咳较轻,有时大声讲话或遇冷热、异味刺激即喉痒又作。干祖望据此提出了喉源性咳嗽[1],并指出:“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其所以干燥,系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此其一。‘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是另一个由津枯而造成作痒的途径,此其二。这是由慢性咽炎导致喉源性咳嗽的机制。”
对于喉风咳的辨证分型,王氏[2]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近19年喉源性咳嗽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有24位作者较明确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辨证分型,分型最少为2种,最多为7种,实证53种,虚证39种,虚实夹杂5种,所用的证型名称达97种之多。由此可见,辨证分型很难统一。然而就病程而论,急性期患者多为咽痒咳嗽,伴见一些外感表现,如恶寒发热,或发热,口干等;治疗不当则日久迁延不愈,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咽痒则咳,干咳无痰或喉间有痰阻感。
喉科六味汤加味中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痉;桔梗苦平,祛痰利咽;生甘草甘平,清火解毒;僵蚕咸辛平,祛风散结;薄荷辛凉,疏风散热;红花辛温,活血养血。全方药性归于平和,不寒不热,而能疏风祛痰、散结利咽。无论风寒、风热、风燥皆可随症加减运用。笔者临床抓住“咽痒则咳”,临证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运用喉科六味汤加味化裁治疗喉风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干祖望.干祖望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4-257.
[2] 王俊杰.喉源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J].医科大学学报,2010,33(5):58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