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
贵州精品水果“突围”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邱胜
贵州纵深推进产业,通过种植精品水果,让村民得到实惠,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
仲夏时节,走进水城县发耳镇杨梅园,只见杨梅树枝挂满了一颗颗红得发黑的杨梅,摘下放进嘴里一嚼,酸酸甜甜其味极佳。以杨梅为主要特色产业的水城县,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建的11个国家现代精品农业产业园之一,特色水果成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樱桃、猕猴桃、杨梅、草莓、苹果……贵州纵深推进产业,通过种植精品水果,让村民得到实惠,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
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同时也为威宁苹果品种改良提供技术保障。
“黔红906”作为试验站选育的新品种,在缓解贵州苹果种植品种单一状况的同时,也为贵州发展苹果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
“实验室还同步开展了‘玉华早富’‘黔选1号’的区域试点工作。”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实验室主任黄伟说,这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
水果从低端迈向高端
发展精品水果是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初步形成了一些特色果树生产区域,以桃子、葡萄、杨梅、草莓、樱桃等时令水果为主的城郊水果基地逐渐形成。
同一时间,都柳江、清水江、南盘江、北盘江等低热河谷流域,在原有柑橘生产带的基础上,开始引进试种各种热带果树。
“都柳江”牌椪柑夏橙、“苗疆”牌金秋梨、修文“六广河”牌猕猴桃、“阿栗”牌杨梅……一些特色水果先后涌现。
然而,种类多而杂、规模化程度弱、精品率不高、产业效益低……过去,贵州精品水果产业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从2013年起,贵州50多位果树专家投身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体系,设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育种功能实验室、栽培与加工功能实验室。
此后,关岭、长顺、榕江、水城4个精品水果产业技术推广综合试验站相继建成,在品种引进选育、栽培管理的科学化提升、果品的储藏加工等方面,为全省精品水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今年2月,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威宁综合试验站正式挂牌成立。
试验站设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育种功能实验室、栽培与加工功能实验室,将为全省精品水果产
引进新品
为精品水果产业打基础
抹芽、疏蕾、授粉、浸药……每年四月份,水城猕猴桃种植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
猕猴桃树的藤蔓枝条上,挂满了毛茸茸的棕褐色果实。
水城猕猴桃的发展要追溯到2000年,那时,贵州猕猴桃栽培面积急剧减少到5万亩左右,果农受伤、产业受损。
贵州省精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明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定要让猕猴桃真正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脱贫的特色产业。”他选定了猕猴桃,并把解决猕猴桃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科研的重点目标。
圆梦从这里开始。从引进红阳猕猴桃种苗开始在水城试种,到选择各种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再到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示范种植,万明长带领果树科研团队推进水城猕猴桃产业发展。
研制推广的整形修剪技术减少工作量,提高了修剪效益,节约修剪人工成本30%以上;示范推广的机械辅助授粉技术,降低70%的猕猴桃生产成本……
万明长围绕水城猕猴桃基地进行跟进式的技术服务,重点打造了1000亩核心试验示范区。
从2013年起,该体系通过猕猴桃新品种的转化推广,在水城等地掀起了“三变”的产业化经验模式
2019年7月 第25期63
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农民采摘猕猴桃。(史开心 / 摄)
创新风潮,推进产业发展稳步前进。
2018年,水城猕猴桃面积已发展到13.8万亩,产值6.72亿元。产业覆盖米箩镇、猴场乡等15个乡镇,惠及3.8万贫困户。
随着水城猕猴桃品牌的树立,旅游、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城猕猴桃已成为贵州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和产业促进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此后,草莓、樱桃、葡萄、苹果等精品水果在全省逐步推广。
蓝莓、李子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猕猴桃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三……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果园面积已达708万亩,产量330万吨,产值达168亿元。
作为贵州山地优势特色产业,精品水果产业已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到2021年,贵州将发展“万亩片”精品果园30个以上,“千亩村”精品果园150个以上,把贵州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精品水果产区。
苗,成为玉屏第一个栽种黄桃的人。然而,效益一直不佳。
贵州农科院栽培与加工功能实验室主任马玉华分析,不是“南橘北枳”,而是技术不硬。
2011年,在他的指导下,刘远利改进管理技术,黄桃园开始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产量高、价格俏、销量好。
尝到甜头后的刘远利向银行贷款20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将黄桃园从200余亩扩增至2000余亩。随着刘远利种植黄桃成功,周边群众慕名来找他学习黄桃种植技术。随后,玉屏自治县又结合林业、扶贫等项目扶持农户发展黄桃产业,掀起黄桃种植热潮。
而这,离不开贵州精品水果2个功能实验室与4个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通力合作。他们在马玉华研究员的带领下,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点,破解技术难关。
除玉屏黄桃栽培种植外,他们对息烽葡萄、黔西软籽石榴、赫章大樱桃高效生产等产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关,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使精品水果成为当地的“致富果”。
针对息烽葡萄品种单一现状,实验室浆果团队唐冬梅博士与团队一
起,筛选引进新优品种,有效地丰富了市场,拉长了鲜果供应期,并给游客提供了休闲采摘的场所,进一步扩大了息烽葡萄市场影响力。
实验室樱桃团队吴亚维副研究员带领团队引进大樱桃品种在赫章等地试种,并对贵州省大樱桃(车厘子)“花而不实”、坐果率低、落果严重等现象开展试验,已初见成效。
实验室加工团队周俊良带领团队开发了火龙果果酒、果醋及花干等一系列火龙果加工产品,有效地延长了产业链,使贵州火龙果以多种形式走出贵州,助推“黔货出山”。
5年来,专家们在全省建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24个5400亩,收集引进保存果树种质资源500多个,鉴选出24个优良品种在全省推广,并培养一大批贵州精品水果产业人才。
(责任编辑 / 李坤)
龙里县冠山街道大冲社区一处草莓基地,
种植户展示刚采摘的新鲜草莓。 (潘希来 / 摄)
技术研发
补产业发展之需
2003年,铜仁大龙经开区农民刘远利从浙江省黄岩区引进一批黄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