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浅论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外语教研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年第19期 浅论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邓薇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 广东 广州 510521) ’ 【摘要】模糊语在日常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交际作用。本文先就什么是模糊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接着从日常对话,广告用语和新闻用语 三个方面分析了模糊的运用和交际功能,并在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对使用模糊语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模糊语;交际功能;新闻用语;广告用语;日常对话 一、引言 绩。”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接触到所谓的含含糊糊,模 这种说法一方面保护了存在问题员工的自尊,同时又对他们起到  棱两可的语言。而在语用学上,这也是学者们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话 了提醒、敲打的作用。模糊有时还是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例如,在记者招待会上, 题——“模糊语”。它指的是“词语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 有记者问:你觉得在你的几个助手中,谁的工作最让你满意?答:各人 属性 具体地说,它是符号使用者所感到的他使用的某个符号同他所  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何自然,2003)。 有各人的特点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模糊语是十分常见的。而如果我们能把握其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琼斯(D.Jones)也早在1957年就注意到语言的模 就能更好地起到交际的效果。 糊性质。他指出:“我们大家(也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 运用,在适当的情况下用上它.或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 不妨碍我们使用的词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 ……三、模糊语在广告中的使用及其功能: 模糊语在广告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广告文化中模糊语言 具有常识(直接的感觉,直觉)……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 被大量使用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和迅速传递商业信息 达法和难于下定义的术语,但仍能相互理解。而英国语义学者Ruth 的功能,并用于各种信息传递(伍铁平,1999)。我们先来看以下的例子: 例3.象初恋般的滋味。…Et本渴而心思饮料广告(陈培爱,2001) M.Kempson在她的Semantic Theory一书中把“模糊”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指称模糊(referential vagueness):如The full nmur ̄sunshine 初恋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谁也难以说清楚,只可意会,不可言 lfavor of tree—fresh Australian fruit中的sunshine和flavor之间的关系 传。在这个广告里,模糊语就用到了恰到好处。它给读者或听众留下了 定的“空白“.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从而增强广告的表现力,感染 比较含糊.但是可以使受众产生一定的联想。第二类是词义不确定 (indeterminacy of meaning):众所周知.雀巢咖啡的广告词It is the 力和诱惑力.它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还体现在广告的自我保护上。因为广告是一 taste!这里,taste便是词义不明确。究竟是什么味道,只能靠消费者自 种煽动性的语言,广告语言要求公平,公正,合理,不能欺骗欺诈消费 己去品尝。第三类是词义缺乏所指lack of specification):如:Cleaner, 者.这就要求广告主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如一家房地产公司打出“买一 whiter等。第四类是意义的析取(disjunction)。 模糊语还可分为语境模糊和语用模糊两大类(索振羽,2000)。事 送一”“买房子送家具”,此时的“送”乃消费者购买家具,房地产公司帮 实上,模糊语在语言交际实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通过 其送到家之意,这是明显的广告欺骗行为,但广告上还有一行字:解释 权在开发商。这是弹性最大的模糊术语,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告商 分析日常对话,广告用语,以及新闻用语来讨论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二、日常对话中的模糊语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的几个对话: 例1.乘客:同志,请问到岳麓山还有多远? 售票员:快了!再过两个站就到了。 、推卸了责任。 四、模糊语在新闻语言中的运用 一般说来.新闻语言应力求准确以反映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 很多电视和报纸新闻中,我们还是接触到了“模糊的真实”。 事实上,这种模糊语并没有违反新闻要求的“准确”。很多事物之 间的分界线本身就是模糊的,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思维也必然具有模 例2.学生问:老师,您是不是最喜欢我们班的某同学? 老师答: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f赵静,2001:67—68)。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售票员处于安抚乘客的原因,充分考 糊性。而新闻语言还原了客观事物不分明的一面,恰体现了新闻的真 虑到乘客的情感需要,用了“快了“这个模糊语。而在后一个例句中,老 实性和准确性要求,并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 师为了避开某些敏感的问题。用了这个模糊的巧妙回答。 子: 、值得注意的是.模糊不等于糊涂。糊涂者思路杂乱、逻辑不清,而 例4.在一条国际新闻“布什:先研究研究”,内容是在伊拉克准时 使用模糊语者思路是清晰的,目的是明确的,语言本身也符合语法逻 向联合国递交万页“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报告”后,美国总统称“我 们只有在仔纽研究报告之后,才能判断他的事实是否真实完整。这需 辑(何兆熊,1999)。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在适当的情形下使用模糊语能很巧妙地化解 要一段时间(黎品玉,2001)。” 很多的难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师生沟通中,有时会因 这段新闻.无论从题目,还是内容上,都含有模糊的语言。这正是 事实的反映。在这里,可以说,正是这种模糊反映了真实。 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 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使沟通留有余 我们还经常在新闻中接触到“据初步判断”,“据有关人士透露”, “到目前为止”.“可望解决”等字眼。这些也是模糊语的使用。事实上, 模糊语在新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现场真实 当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事情的来来得及了解清楚,特别对突发 有助于引发观众的视听注意和对事件的探知欲。3.有助于隐蔽地 事件的前因后果尚不明朗时,运用模糊语能给教师留下主动性和灵活 感。2.向观众表达记者的评论倾向。4.有助于体现对观众和被摄象对象的尊 性。有学生反映班上一对男女同学像是在“早恋”,老师在没有彻底弄 地。 清情况前,没有急于作出反应,只是对反映的同学说:“我也注意到了 重。 些反映,不知是否真是这样。请你们不要再谈论此事,不管怎样,我 而在天气预报中,诸如“局部”、“某某地区”等模糊预报术语也是 会按照我一贯的原则来处理好的。” 常使用的。省气象局有关人士解释说,不能去掉这些模糊术语,它能将 一老师表面上的轻描淡写和模糊说法,避免了学生把事态再扩大,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气候状况及其变化情况或可能的演变趋势报告给 有利于今后教师谨慎、正确地处理此事。 百姓。 总之,模糊语在新闻语言中不仅是常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它更 模糊有时也是为了照顾对方的自尊,尤其是批评性的语言CE明 居。1998)。例如: 能帮助反映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结语 “绝大多数员工工作上是非常积极的,但少数员工还是要继续努 模糊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本文试着从13常会 力,还有个别员工犯过严重的错误,要向别的同志学习,争取更好的成 话,广告用语以及新闻用语的数据中来分析模糊语的(下转第274页) 领导们在总结工作报告涉及员工们问题时.一般都这么说: 23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0教学研究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年第l9期 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王恒亮 (郑州市第八十二中学河南 郑州450000)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 知识,学生掌握了练习的方法,就能很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 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商.这是 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 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曰标。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练习的方法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 育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真 E成为体育课 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 堂的主人。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教材是学生 一只有激发学生锻炼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 、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因地制宜的组织练习内容,使教材中的图案, 兴趣是指学生对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 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 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 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安 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兴趣是促使学 排,根据不同的年龄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 牛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 在课前去主动了解动作要点、练习方法、探讨动作难点等,经过质疑问 难,得出结论。通过尝试.学生进行课前探讨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 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 帮助.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人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2.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 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 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 景。我在导人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 到学生的年龄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同时又要 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的课 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 来体会动作 堂内容,闪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课堂环境。有时 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的场地采用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 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 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通过教 J市的引导.师生 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运用互比互练习方法,来促使 ---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 学生对体育产生感情,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围,诱发r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掌握离不开学生 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 的认知规律.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时间的尝试,发现同学们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提高了教学效率。在 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将更透彻。尤其是当学生一次次地发现体育技术的 教学时,只要激发r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规律和奥妙时,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教学中教师要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 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争取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 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 题有些在概念一It.混淆不清,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我在新授 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 教师不要急 前滚翻教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 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 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说动作~样:有的说动作不一样;有 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 的说有相似的地方等.并且多数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 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 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我对技术动作的要点运 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 用恰当点拔.精讲示范;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规范,最后得出正确的结 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新授知识的内 论。 容。 3.安排练习时有趣味’ 2.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 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等。这 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 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 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汁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 例如在前滚翻 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 教学中,我安排r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 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 方法,其问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 时间、参与机会。 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Ir巩固技术的目的.又培养了学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才是提高学生身心素 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 质、掌握体育技能的最佳途径。t 的内容,设汁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 [责任编辑:张新雷】 (上接第231页)交际功能及其运用。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能使我们的 [8]王明居.模糊艺术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交际达到更好的效果。 . 薏 震茎墓霎 ; : 一 【参考文献】 [3]陈培爱.广‘告原理与方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4j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999. 作者简介:邓薇,1982年4月23日生,籍贯湖南娄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 士.现任教于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 [51何自然语用学讲稿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黎品玉.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桂林:广两教育学院学报,2001,(6). [7]索振_剁.语用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艳芳] 2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