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经济竟争已进入白热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往往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上,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到位或空缺的现象,如一但发生一人的死亡事故,从近期善后赔偿统计,少则40-50万,多则70-80万,再加上停产整改和的处罚,累计起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都不少于100万,若对于一个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对于中、小企业很可能就面临着倒闭破产的风险,通过对企业检查的观察和想考分析,企业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要抓好下几方面安全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管理的全履盖
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落实的就是要有人抓安全管工作,勿忌造成安全工作无人管无人过问的现象。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把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有素质的人,培养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负责人,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分担安全管理的责任,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当前安全管理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安全工作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位领导的事,是各个部门、全体职工共同的工作,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职工出了问题,发生了事故都会影响一个企业。因此,安全工作是全员的。
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组成,这些部门共同维系着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性是客观存
- 1 -
在的,各个部门都有承担安全责任生产的责任,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强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是一个科学的理念,它强调安全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不可断断续续、时紧时松。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一思想体现了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天候的。
二 将安全系统工程融入安全管理,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因此,安全工作是全过程的。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际中常见的有:
(1) 危险性预先分析
它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安全检查表
它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事先制定要检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减少漏项。
(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它主是分析系统或各个组成部分,查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影响,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
- 2 -
全可靠性。
(4)事故树分析
它是表示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5)事件树分析
它是从初始事故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找出最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6)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以事故预测为基础,通过分析掌握系统中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从而制定整改控制措施。
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评估、评价、找准企业在整个生产流通领域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通俗地讲,“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3 -
(1)健全、完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不仅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源——消除隐患;还表明了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预防为主;更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强化责任。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只有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部、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解决当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现象的重要措施。据统计,70%左右的事故是“三违”造成的。“严不起来”包括了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外部监督、行政执法、事故查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落实不下去”也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等方面。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对生产负责人、生产管理者、生产操作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和约束,强制企业建立健全上至企业法人,下至普通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上下互保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事故连带,从而解决“三违”事故居高不下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实现根本好转,确保安全生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
(2)加强各岗位安全责任的履行和落实。造成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有:一、安全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在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二、各级安全责任者在落实措施上执行不力;三、各级安全责任者在责任分担上不明确;四、安全监察体系不健全,指导监督跟不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上要有深度,在落实措施上要有力度,在力求取得实际效果上狠下功夫,狠抓落实。
(3)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为更好的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依据相关考核奖惩规定制定企业内部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爱护职工,
- 4 -
避免事故发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手段。事先考核如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目的是为了增强安全意识。个人的安全是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这样可以由他律变为自律,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事后考核如召开事故分析会,违反哪一条就要严肃处理,毫不含糊。同时,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引起职工的高度重视。要引以为戒,从中汲取教训,把个别事故变为搞好安全生产的宝贵财富。
安全责任管理实行重奖重罚,是为了使广大职工都能正确对待对安全责任的考核工作,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激励职工主动学习安全、讲安全、会安全。运用经济杠杆,将安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可提高安全管理的后劲。
四、强化教育培训,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厂报、黑板报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
- 5 -
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车间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地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总之,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笼络高素质的人才、实现高质量的管理,才能使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根据企业特点,开展安全文化、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同时,要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等安全观念,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