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企、政”三方联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王伟麟
来源:《教育与职业(中)》2015年第03期
[摘要]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丰厚的职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与职业教育不能有效匹配,高水平师资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文章提出要通过以课程带动、内培外引、外派企业实践锻炼等手段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 能力素质
[作者简介]王伟麟(1978- ),女,浙江台州人,台州经济研究所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管理。(浙江 台州 318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综合改革、动态调整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浙高职[2013]10号、序号:82)、2013年度台州市社科联研究课题“以提升区域经济为目标的„校、企、政‟联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13YBS04)和2014年度台州市教科规划课题“政校企三方联动视阈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GG14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8-0061-02
伴随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就业市场、面向生产企业、面向社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职业教育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②。
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的问题。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理念游离在表面,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技能。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不高,因此注重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是职业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双师素质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任务针对专业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而提出的。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具有另一职称或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表现为身份的叠加③;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具备熟练的专业职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最好有在企业第一线实际工作经历(含一年以上下企业锻炼经历)或应用技术研究及成果,能够指导学生实习或深入校内实训基地实践。
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教书育人,具备丰厚的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双师素质组成要素如下图。
二、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教育理念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适应,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多数院校为了彰显学校的师资队伍雄厚,在招聘或引进人才上大多考虑硕士、博士研究生,然而有些教师理论水平相对较强,但实践技能薄弱,指导学生的能力普遍不足,解决企业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再者由于企业对于产品开发、工艺规划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造成院校教师与企业缺乏深入的交流。教师对行业、企业的实际现场缺乏认识,导致学校课堂的实践实训内容偏向于某一单项职业技能,实训目标和实训对象(实例)并非真实产品,学生缺乏对实际工作流程知识的系统把握,对实训质量的控制意识不高,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未得到有效开发。
最后,由于缺少企业经验丰富的师资,一般的校内认知实习、基础实训基本上是单一工种的简单、重复操作训练,培养的是具有一般工作能力的操作工。虽然市场需求较大,但由于基础知识单一,市场的供给量也大,竞争激烈,对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也难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校内实训属于材料消耗性实训,耗材经费过大、实际实训效果不大。
三、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的对策
1.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为依托,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根据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中涉及的专业、课程、师资等状况,形成以课程带头人与骨干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企业兼职一线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的梯队师资队伍,在已确定的2~3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提出核心课程建设目标,提炼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把教学、课程开发和科研紧密结合,以教学服务企业。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和牵引作用,推动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注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实验室等硬件建设,保证双师素质、工程实践人才的内培外引,实行开放式师资队伍的培养与交流。积极创造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和教学的硬件设施,“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同时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学校设立专项资金,为教师赴海外学术交流提供资助,给予来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以科研启动,可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项目,贴近企业、贴近生产,做到科研和教学同时推进。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到企业挂职、参与科技开发与服务等形式,培养一支在专业相关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形成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强化教师的技能培训。出台相关扶持,选拔专业教师分批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挂职,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双师型职业教师。从企业选聘一批高级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来从事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十分重要。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等方式,努力打造高技能师资队伍。
4.以“内培、外引与外聘”并举,加强培育专业领军型人才,促进行业领域引领性发展。积极做好“请进来、走出去”措施,落实高职院校自身教师培养建设机制。坚持在内部培养好本土人才,本土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力量,要激活这些“存量资源”,选拔副高、高工或高级技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列入学院专业带头人和教授培养工程;对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和引进,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外引”,就是要坚持从外部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动力,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软引进”模式,采取“客座教授”“钟点专家”“特聘顾问”的方式,引进“候鸟型”领军人才。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与职业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就业水平密切相关。只有深化校企合作,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并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职业院校的双师素质才能提高,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职业院校才能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注释]
①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Z].2004-09-14.
②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2012-10-17. ③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11):3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