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来源:测品娱乐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许勇平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 65003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在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的关键 本文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的 建设。阐述了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和步骤。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械设计与制造 课程体系建设 理 论实践一体化 Exploring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ystem//Xu Yongping Abstract In the professional building,curriculum system is to achieve the key objectives of pe ̄onnel training.This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curriculum of the building,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urriculuii3 ideas,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 acturing;course system;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 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Yunnan Radio&TV University,650032, Kunming,Yunnan,China 1前言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辅助设 计和制造能力,从事机械设备制造、生产、维护调试与管理 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在机械装备制 造领域,从事机械CAD/CAM设计与制造,次要就业岗位在 企业生产领域,从事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工作。课程 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不少高 职院校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科 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 组织与安排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专业 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当前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背,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重视理论知识的传 授,强调知识本位,主要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体 系仍以“三段式”为主,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 课”,忽略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应变能力 提升,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 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需要。 2-2过分强调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虽然规避了重理论 轻实践的缺点,强调技能培养,课程围绕“学科教学”和“技 文章编号:1672—7894(2011)O9—165一O2  ̄g;iJfl练”两个中心建立,但出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的现 象,暴露出理论课程讲授与实践培训严重脱节,学生难以解 决知识间的关联性问题。在教学计划上,简单地将课程中的 实践部分单独拿出来,拼凑成一门实践培训课程;在教学实 施上,则体现出理论课纸上谈兵、实训课重复讲授理论内容 的状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但综合 职业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以至与中专、技校毕业生 层次相当,缺乏发展潜力和综合素质。 3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 思路和原则 基本思路: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 学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要真正实现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 践技能的培养融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互相支撑的职业综合 能力。因此,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理论 知识够用为尺度,构建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目 标,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竞 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构建职业综合 素质教育体系。没有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培养的基础 就不牢;没有突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专业特色就不明;职业 综合素质不高,可持续发展后劲就不足。必须保证学生的职 业岗位技能培养,同时兼顾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 的提高。 4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探讨 4.1建立课程体系建设组织机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使专业建设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更有效地为 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院由校外机械行业专家、领导、能工 巧匠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 改革和建设,特别是课程体系建设起督察和咨询作用。 4.2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资格 种类,保证“双证书制”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随着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已成为就 业的重要尺度,它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确定、课程内 容和方法的选择有指导和定向的作用;同时,职业资格考核 与鉴定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评价内容和手段的改革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从根本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 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我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车工、加工中 心操作工和装配钳工作为本专业毕业生三选一必选工种, 维修电.[作为自由选择工种。使毕业生除学业证外还拥有 (下转第168页) 种敏毛i‘165 体教室,又是“资料室”,全方位的摄像头不但将教师的教学 制度,严格按规定执行,强化管理,维护好理实教室的设 反映到银幕,还将学生的操作投影到银幕,学生不但可以从 施,使学生在动手时爱护设备,不盲目动手,减小设备的破 资料柜上的书籍查阅资料,还能从上网的电脑上查阅…… 坏程度。并且购置耐用、保护功能强、安全性高的设备,防患 在这里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进行动手制作、研究,使 于未然。 学生获得工作的能力。 2.8.3考评问题 2.8在项目教学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学生成绩的评定可由理论和动手 2.8.1“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两部分组成。理论按常规考核进行,动手部分按完成的工作 在电气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强调理论,忽视应 任务情况考核,可以是先让学生自评,然后教师再评,评定 用,会造成学生听过、看过、学过,却不会用、不会做、没有 时一般不强调结果,而强调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能 动手能力、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常言说:“听过不 力考核。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生,仍然要进行补考,由于是项 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它告诉我们,动手给人的印象最 目教学,动手部分的补考比一般的理论教学操作困难,补考 深刻,动手的收效是最大的。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强调 的学生人数多,这时我们可以重新制定一个工作任务让学生 动手,不注意联系理论,学生动手完成了,却不知道为什 考,人数少只能采取其他形式或参加下一个班级的补考。 么要这么做。在电气实习中,我们就发现学生接好了线 总之,作为高职高专学校的一员,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 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接,电路原理不知,电路图不 要高度地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高 懂,更不会画图搞设计。 潜力,会做人、会做事、会迁移,专业技能强、发展后劲大的 2.8_2“管理”问题 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 在教学中,由于缺乏教师,没有设专职实验员,兼职管 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理教师课程又多,造成实验室缺乏规范管理,缺少设备维 展,明确向社会输送的是能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 护,造成实习投资增大;再者,学生在动手时不爱护设备, 门人才 盲目动手,造成的设备损坏量也很大。所以,必须制定规章 编辑杨呈祥 …】H…】…】 …………】…】 …】…】一…,……】…0‘ …】… (上接第165页) 职业资格证。 (3)在保证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如 4.3设置总的学时数和总的课程数,进行学分制考核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部分职业院校将它并人机械制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三年期问学生实际学习 造基础课,但作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我们把机械制造能 总的教学时间和课程数约为2700学时,以保证学生职业综 力培养作为专业核心,因此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作为 合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所学课程总数在35~40门, 核心课程更加突出,教学中加强理实一体化中实践教学,基 学分为130—140学分,也可根据发展情况作局部修改。 本在实训中心授课,效果良好。 4.4根据职业标准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课 (4)根据课程标准,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我院机械设 程及课程标准。形成体系 计与制造专业根据实际条件“引企入校”,总体实行1+1+1 (1)根据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和装配钳工以及维修电 教学模式:第一年学生以“学生”身份学习,考核采用理论加 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 技能;第二年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学习,教师和企业 素质课以职业思想课,职业基础课为主,占17%;而职业能力 专家以“师傅”的身份传授知识和技能,考核采用工作实习 课分为机械类(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T艺、 过程考核;第三年学生以“技工”身份学习,考核以职业技工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机械CAD/CAM、数控机床编程 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要考虑知识的综合,具体课程教学模 与操作等)和电控类(如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 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PLC等),均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占37%;职业技能拓展课(包 (5)课程设置紧跟时代的步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 含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工种鉴定及培训及IS09000课等) 传统的工科专业,而我国已由机械制造大国转变为机械制 均为实践教学占46%。 造强国,变成世界加工中心。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 (2)课程设置必须安排好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的衔接与 生产模式不断出现,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渗 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无缝过渡。如机械设计基础 透到从设计、工艺、制造、检测到经营管理诸多方面。因此, 课,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 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 应的改革与调整。如机械CAD/CAM就结合新软件新工艺的 械零件课程的界限,在整体上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组合:机 出现随时进行相应调整。 械原理一工程力学一机械零件一课程设计。这样刚学完的 知识马上得到应用,既可以使各部分教学内容更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又能使学生学习目的性更明确。在细节上将各部分内容相 [1]辉,胡双喜.高职课程设置“度”的把握——机械设计与制造 互穿插有机组合,建立了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理论课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_新课程研究,2010(2). 和实训课授课地点合一,基础理论讲完后立即进行实训环 [2]张莉莉.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综合化改革『j】.职业技 节。多种教学方式的统一,多媒体、实物、实训、社会调查相 术,2006(1 o). 结合。 编辑杨呈祥 168||r敏 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