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领导谈到“效能”时,他说,牵住机关效能建设这个“牛鼻子”,需要从细节入手,“挑刺拔刺”,治一治机关“富贵病”。
联合国一家专门研究效率的机构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倘若一个组织的人员有25的办公时间放空,则是一个病态组织。机关“富贵病”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少数机关干部服务意识的淡漠、精神状态的低迷。
治理机关“富贵病”,职能的转变是前提。现在,一些地方职能转变进展不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万能”的观念不改变、“父母官”的观念不改变,行政效率就难以提高。
政务公开是治理机关“富贵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过去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其实阳光也是克服机关病的一剂良药。办事标准不公开、办事程序不公开、办事结果不公开,往往是机关病产生的土壤。所以,应当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让一切官僚主义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治理机关“病富贵”,需要有关部门从制度入手,下猛药、动真格,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那些“南郭先生”无地可容。
今年是浙江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狠抓落实年”。机关效能建设是抓落实的一个有效载体。我们有理由期待“落实年”取得成效。在此过程中,整治机关“富贵病”,应当引起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