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学生机械加工创新实践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学生机械加工创新实践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测品娱乐
高职学生机械加工创新实践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兴树森 马元国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13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发展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本文对高职机械加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了机械加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关键词:机械加工;创新能力;教学实践

1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也有明显提高。对我国8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院校和3所企业的800名高职学生做的调查结果显示: 68%的学生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满意;87%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67%的学生认为其这种方式存在不合理性;96%学生对校方的教学计划设定创新实践类课程内容有必要性。为此,本文通过对高职机械加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探索机械加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备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的重新组织与运用。创新总是在解决问题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高职学生机械加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高职院校开设的《机械加工》课程,是一门具有较长的历史的机械类专业课程,以前是以讲授为主,动手实验较少,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为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人才,进行了如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3.1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的教学理论,培养一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要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为实现让学生在三年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职业化的培养目标,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应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选取有效的、前沿的、贴近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开发学生创新课程,不同专业的机械加工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产品制作兴趣小组等课程。这些课程都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3.2课程体系改革

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好学生的标准是分数的高低,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高职院校,要转变陈旧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创造力的考核比例。按照“以职业为导向、以模块构知识、以知识提升能力”重新设计课程体系。3.2.1引入强化人文与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我校开展各类型的课外活动,例如: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李凯军做职业生涯报告会、英语课外活动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部、汽车维修知识培训班以及“勿忘国耻 凭吊先烈” 和开展雷锋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

3.2.2建立校企合作的能力培养系列课程

我校开展与米其林、捷豹路虎和一汽大众等的订单班培训项目以及一汽大众DTMS系统一级助理技师认证实操考核培训班、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数控车与加工中心培训的合作课程。构建“专业技能训练、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课程体系由学科型向工学结合型转变,课程内容由知识型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

2高职学生机械加工创新实践课程培养的目标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要尽早确定,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学校应多鼓励学生树立人生理想。要敢说、敢做、敢想。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及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有意识有目标的学知识,并根据需要,带有创造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是是在大量吸取经验基础上,经过大量实践形成与发展。任何学问都是逐渐丰富起来的,创新思维的行程过程就是知识的积累和升华。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不是片面的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敢于开辟新路,想前人之不敢想。所以,只要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就应该加以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2.3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是在不断地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要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不断改革并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站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知

170丨学术平台丨设计艺术与理论

3.2.3开发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程

为响应教育部有关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精神,我校组建了“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创业产品制作兴趣小组”和参加国家、省、市创新创业作品大赛等。使学生从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自谋发展的能力,在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增加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的性和实用性,这样的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可以投入生产工作。这使得德国双元制培训成为最受欢迎和最实用的职业教育。3.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要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以“注重过程,淡3.3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突破是高职院校提升机械加工专业教育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方法,而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环节在于创造性地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改进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深入讨论为基础,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技术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并以实验室和实训平台的建设为前提。以多学科教学为基础,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努力实现教学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我校采取低年级学生在校实训中心接受多工种的基本技能培训,高年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的定向培养和一些顶岗实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3.2建立学生创新实践中心

我校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设备比较齐全的有利条件,组建两组创新实践团队,一组主要进行手工产品创新制作(学生创新工作室);另一组主要进行机械加工产品创新制作(创新创业产品制作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专业的课程进度和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开展融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以学术和科技活动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实践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甘当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助手”,为学生搭建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平台。3.3.3进行技能竞赛项目

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项目,例如:英语口语、汽车维修、汽车喷涂、汽车营销、车工基本技能、钳工基本技能、创新作品等竞赛。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多组织实践性强的竞赛。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对各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营造“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氛围。3.3.4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

为了充分利用德国在汽车领域雄厚的技术和经验储备,联合构建符合现代汽车维修和维护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汽车机电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为德国五大汽车生产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汽车售后服务技术人才。我校同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保时捷、宝马、奔驰、奥迪及大众)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双元制,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训,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两种身份,在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进行设置,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减少培训费用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目

化结果”为原则,推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3.4.1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旧的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对于英语和高数可以采取实践课程替换的方式考核。实践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30%、实践报告和产品制作占40%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3.4.2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首先,在学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参与实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作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30分);其次,任何团队只要完成了基本功课,就认为能够获得合格成绩(30分+30分),这样同学们在做扩展功课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心理压力,更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后,进行撰写报告、成果答辩等其他技能环节的考核。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现、培养和提高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推行德、智、体、美综合评价体系。3.5营造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实践教学离不开校内的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实践基地的建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及思维的发展。3.5.1营造激发创新思维的软环境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技术改善教学模式。学校建立师生、学生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对话通道,学生可通过校长信箱、校长与学生座谈、师生座谈、校园贴吧等多渠道直接参与专项问题讨论与建议,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保护其批判质疑精神,形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3.5.2营造激发创新思维的硬环境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良的实践教学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基地,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密仪器,提高实训基地硬件水平,以适应新的创新实践教学的需求。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之地,所以,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全方位开放。在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设施的基础上,开发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根据专业的特点,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较高的实践合作企业。

参考文献:

[1]杭国英.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2008(10).[2]崔淑红.鼓励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1(05)10.

[3]石爱平.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实践教育的研究与思考,2010(5).[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吕谊明.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项目教学应用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4.

本文系项目名称: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ZCY200。

设计艺术与理论丨学术平台丨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