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练习题(三)
(综合练习题) 2014年12月18日
班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据图回答1~3题。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2.图中路基最可能被侵蚀、冲毁的路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W B.X C.Y D.Z 下图中XY 一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回答第4~5题。
4.对于图示地区及锋面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雨区位于PQ线西北侧 B.位于北半球,雨区位于PQ线东南侧 C.位于南半球,雨区位于PQ线西北侧 D.位于南半球,雨区位于PQ线东南侧 5.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高三练习三·第 1 页(共 8 页)
读下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季节与洋流流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季 B.乙图中洋流⑧自低纬流向高纬
C.甲乙两图中洋流⑦、⑧的流向一致 D.甲乙两图中洋流⑦、⑧的流向受信风影响 7.关于洋流对我国沿海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海沿岸流对沿海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B.黄海暖流与黄海沿岸流交汇,是舟山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C.冬季从上海航行至新加坡,顺风顺水 D.渤海石油泄漏受洋流影响污染程度降低
下图中,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c、d距地面3000米,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有关a、b、c、d四处气压和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压a>b,气温d>c B.气压c>d,气温b>a C.气压c>b,气温a>d D.气压a>d,气温b>c 9.此地,a地与b地和c地与d地之间的风向可能为( ) A.a~b间,东南风 B.c~d间,东北风 C.a~b间,偏西风 D.c~d间,东南风 10.若a、b两地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和海洋,则图示时期( ) ①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 ②地中海沿岸酷热难当 ③三峡水库蓄水量大增 ④珠江入海口咸潮易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三练习三·第 2 页(共 8 页)
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 m。据图完成11~12题。
11.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
A.岩层断裂,海浪侵蚀 B.岩层断裂,珊瑚淀积 C.珊瑚淀积,泥沙堆积 D.岩层断裂,泥沙堆积 12.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中游落差小 C.河流含沙量大
B.地转偏向力作用 D.入海口潮差小
14.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2011·山东省质量监测)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15~16题。
15.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侧蚀作用明显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练习三·第 3 页(共 8 页)
B.受断层的制约 D.河流下蚀作有强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箭头表示盛行西风,读图完成17~18题。 1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18.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图示③阶段类似的是( )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 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
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 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读“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比较表,回答19~20题。
甲工厂 乙工厂 原料成本 41 3 劳动力成本 22 23 技术成本 6 43 运输成本 10 6 其他成本 21 25 19.下列工业部门与甲、乙两工厂最吻合的是( )
A.服装工业、化学工业 B.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 C.水产品加工工业、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石油加工工业 20.关于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B.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上升 C.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低 D.乙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高
近几年,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回答21~22题。
21.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2.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经过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据此回答23~24题。 23.甲点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高三练习三·第 4 页(共 8 页)
24.乙点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种植园农业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25~26题。
25.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
A.城市化过程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 26.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 A.甲——A B.乙——B C.甲——B D.乙——F
(2008年全国卷Ⅰ)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27~28题。
27.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8.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 下图为“某国农业带局部分布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影响农业带①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地势平坦 ②气候适宜 ③劳动力 ④消费市场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0.农业带②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相 同,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农场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
③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④耕作制度能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垦和休整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高三练习三·第 5 页(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 ,乙的气候类型为 。
(2)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是 ,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填甲或乙)
(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甲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 。
2.读我国东海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是什么?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
(2)图中乙岛屿是我国的,从海底地形说明是我国的领土。(2分)
(3)指出图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分)
高三练习三·第 6 页(共 8 页)
3.(2012年江苏地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分析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的主要原因。(4分)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分)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至少两点)。(4分)
(4)P热带、亚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有利条件。(4分)
4.读下列材料和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三练习三·第 7 页(共 8 页)
材料:甲国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千万,经济上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开发程度非常低。目前,甲国全面改革开放,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 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
2007年,我国在甲国投资建设以冶金、建材和机电为主的“东方工业园”,2010年5月 13日起中国工业企业陆续入园。
(1)描述甲国地形特征。(3分)
(2)评价甲国发展水电的自然条件。(5分)
(3)分析甲国吸引我国建设“东方工业园”的有利条件。(5分)
高三练习三·第 8 页(共 8 页)
高三地理练习题(三)
(综合练习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C 12 B 22 D 3 D 13 A 23 A 4 D 14 C 24 C 5 A 15 A 25 A 6 B 16 D 26 B 7 C 17 B 27 B 8 D 18 D 28 A 9 A 19 C 29 B 10 B 20 D 30 C 答案 A 题号 11 答案 A 题号 21 答案 A 部分选择题解析:
4—5题【解析】第4题,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拔高线速度大。XY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该等值线在山脉处向偏南方向弯曲,说明越向南自转线速度越小,故得出该地在南半球。PQ为锋面,则可知PQ一线为低压槽,低压西侧为冷锋,该冷锋向偏北方向移动,冷锋降水在锋后,故雨区位于PQ线东南侧,答案:D。第5题,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地区,离山脉越远,线速度越小,故可以得出山脉东侧西高东低,A选项正确。
6—7题【解析】第6题,A项:甲图是冬季,可根据洋流6的运动路线判断,此时盛行东北风,是冬季;B项:乙图是夏季,南海盛行西南风,⑧是从南向北流,正确;C项:显然流向相反;D项:是受季风的影响。第7题,A项:黄海沿岸流是寒流,是减温减湿;B项:舟山渔场是暖流和黄海沿岸流交汇形成;C项:冬季南海洋流方向是有东北向西南,去新加坡顺风顺水;D项:污染程度加剧,洋流带动污染物扩散。
13—14题【解析】第13题,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与中游河流落差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第14题,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答案:13.A 14.C
15—16【解析】第15题,侧蚀会使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易出现连续弯曲的河湾;若出现断层,河流会沿断层发育,弯曲程度不会很大;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同一半球,河流弯曲应有顺序性;下蚀会使河流不断加深。第16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河道曲折,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没有标明方向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结合等高线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凸岸堆积,所以聚落在凸岸,发生洪涝灾害时不易被
高三练习三·第 9 页(共 8 页)
淹没。答案:15.A 16.D
25~26题【解析】第25题,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答案:A。第26题,甲第三产业比重非常高,乙第一产业比重非常高,A阶段、B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低,因此乙——B组合正确。答案:B
27—28题【解析】第27题,从材料可知该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所以该地必然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而珠三角地区在北回归线附近,1月平均气温高于3℃,因此B项正确。第28题,现代条件下,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种植结构和规模。答案:A
29—30题【解析】第29题,农业带①为美国的乳畜带分布区,靠近城市密集地区,市场广阔;纬度较高,气候温凉,适宜牧草的生长。答案:B。第30题,农业带②为混合农业区,将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生产规模大。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乙 甲 (3)洛杉矶 旧金山
2.(1)海沟(2分) 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2分)
(2)位于我国架上,是我国向海洋延伸的部分;与日本有深海沟相隔。(2分) (3)差异:乙岛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2分)
理由:乙岛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海洋上,气温受海洋热力性质影响;3月气温回升缓慢,9月气温下降缓慢,故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2分)。
3.(1)常年受极地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污染小(4分) (2)全球定位系统(GPS)(2分)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两个即可得4分)
(4)大牧场放牧业;(2分)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捷;地广人稀(4分)
4.(1)以高原山地为主(1分);地势中部高、四周低,(1分)地势起伏大(1分)(3分)
(2)有利:年降水量多,径流量较大(1分);落差大(1分);水能资源丰富(1分);多峡谷,适合建水电站(1分);不利: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5分) (3)矿产资源丰富(1分),甲国地价低(1分),劳动力廉价(1分),工业品需求量日益增大(市场需求量大)(1分),优惠(1分)。(5分)
高三练习三·第 10 页(共 8 页)
8—10题【解析】第8题,由高空c、d处的等压面状况,可知近地面a、b处与其相反,a处温度高,气压低,b处温度低,气压高;同一水平面上气压a<b,d>c,气温a>b,d>c,垂直方向上,气压a>d,b>c,气温a>d,b>c。答案:D。第9题,由上题可知,若a、b位于北半球,a~b间为东南风;c~d间为西北风。若a、b位于南半球,a~b间为东北风;c~d间为西南风。答案:A。第10题,若a、b两地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和海洋,则此时上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答案:B
11—12题【解析】第11题,M处有几条等高线相交,表示陡崖。该处地貌的成因最有可能是岩层断裂,南部地区相对下降而被海水淹没,北部地区相对上升并受海浪侵蚀。第12题,河流一般发育于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山谷处;图中虽然没有标出等高线的数值,但显然自沿海向内陆等高线数值增大;故①④处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②③处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答案】11.A 12.B
19—20题【解析】第19题,根据甲乙两工厂主要成本的百分比可以看出甲厂原料成本比例最大,为原料指向型;乙厂技术成本所占比例很大,为技术指向型。C选项中水产品加工工业和电子工业符合此特点。答案:C。第20题,题目所给信息并未涉及到劳动力数量,所以A错;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力成本的比例并没有必然联系,还要看其他成本因素的影响,B错;由第10题分析可知C错误;乙工厂为技术指向型,从业人员素质高,工资水平高。答案:D
21—22题【解析】第21题,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而不是分布在城市中心区,B项错误。收入差距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C项错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是商业网点或工业区,D项错误。答案:A。第22题,若P处地势平坦,工厂林立,则应属于工业区,形成的住宅区只可能是低级住宅区,房价不可能太高。在其他三个选项的条件下形成的住宅区是高级住宅区,房价会明显偏高。答案:D
23—24题【解析】第23题,甲点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A项正确。第24题,首先推出乙点地理坐标为(37°S,62°W),然后结合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推出该点在南美洲东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区,选项C正确。
高三练习三·第 1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