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来源:测品娱乐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30答1、何谓架⽴筋?

答:架⽴筋是指梁内起架⽴作⽤的钢筋,从字⾯上理解即可。架⽴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数⽬时使箍筋的⾓部有⽀承。所以架⽴筋就是将箍筋架⽴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于4m时,不宜⼩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于10mm;当梁的跨度⼤于6m时,不宜⼩于12mm。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筋注写在括号内,以⽰与受⼒筋的区别。2、何谓通长筋?

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变化的可能。现⾏《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和底⾯⾄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和底⾯纵向受⼒钢筋中较⼤截⾯⾯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架⽴筋;只有采⽤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筋。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架⽴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筋是“⼀般”构造需要。3、凡是“没有明令禁⽌”的连接区域,钢筋是否就可以连接呢?

答:事实上,除⾼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的⾮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弯矩)较⼤区等等。

4、剪⼒墙开洞以后,除了补强钢筋以外,其纵向和横向钢筋在洞⼝切断端如何做法?

答: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于5d绑在⼀起;当因墙的厚度较⼩或墙⽔平钢筋直径较⼤,使⽔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时,可伸⾄保护层位置为⽌。5、剪⼒墙的⽔平分布筋在外⾯?还是竖向分布筋在外⾯?地下室呢?

答:在结构设计受⼒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受⼒,但在钢筋混凝⼟结构中不存在绝对不受⼒的钢筋,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有其⾃⾝的重要功能,在节点内通常有满⾜构造锚固长度、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在杆件内通常有满⾜构造搭接长度、布置起点、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分布钢筋通常为与板中受⼒钢筋绑扎、直径较⼩、不考虑其受⼒的钢筋。

剪⼒墙主要承担平⾏于墙⾯的⽔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对平⾯外的作⽤抗⼒有限。由此分析,剪⼒墙的⽔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的外侧和内⾯都是可以的。因此,“⽐较⽅便的钢筋施⼯位置”(由外到内)是:第⼀层,剪⼒墙⽔平钢筋;第⼆层,剪⼒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平钢筋。剪⼒墙的竖筋直钩位置在屋⾯板的上部。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通常放在外侧,但内墙不必。6、为什么钢筋端头及弯折点10d内不能焊接?

答:不焊接肯定⽐焊接要好,《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002第5.4.3条有“不应焊接”的规定。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较⼩处。同⼀纵向受⼒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于钢筋直径的10

倍。

7、如何控制钢筋绑扎、点焊的缺扣、漏焊?

答:对钢筋绑扎、点焊的缺扣、漏焊、虚焊的标准,新的国家标准《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04-2002对此未作出明确要求,但原国家标准《钢筋混凝⼟⼯程施⼯及验收规范GBJ204-83》第5.3.1条具有很好的参考性,这些要求可以在施⼯组织设计中做出明确或在企业标准⾥做出规定,有利于施⼯也有利于验收。①钢筋的交叉点应采⽤铁丝扎牢;②板和墙的钢丝⽹,除靠近外围两⾏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钢筋不位移。双向受⼒的钢筋,须全部扎牢;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与受⼒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向错开设置;④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的平分⾓,圆形柱则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采⽤插⼊式振捣器浇筑⼩型截⾯柱时,弯钩与模板的⾓度最⼩不得⼩于15°

8、如何准确运⽤《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当⼀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配合⽐的混凝⼟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次”的规定制作试块?

答:《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1条第1款、第3款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0 m3的同配合⽐的混凝⼟,取样不得少于⼀次;当⼀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配合⽐的混凝⼟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次。”对此不少⼯程理解为“超过1000m3时总体上每200m3取样⼀次”!如此操作,甚⾄发⽣这样的不正常现象,今天某幢号连续⽣产900m3混凝⼟取样9次制作试块,明天某幢号连续⽣产1050m3混凝⼟取样6次制作试块,这显然是对规范条⽂的不正确理解与运⽤。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是超过1000 m3时总体上每200 m3取样⼀次,⽽是指对超过1000 m3的部分每200 m3取样⼀次。因此对于连续⽣产1050 m3混凝⼟,取样应为11次,即在达到1000 m3前,每100 m3取样⼀次,共10次,超过100 m3的50 m3取样⼀次(不⾜200m3时也按⼀次考虑)。

9、在⼯程中经常遇到柱钢筋由于采取措施不得当导致柱筋偏位,在柱底部对钢筋进⾏校正,有没有更合适的处理⽅法?答:柱钢筋偏位主要是纵筋搭接“别扭”引起,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改⾰搭接形式。10、如何选择地下室墙体⽌⽔榫的做法?

答:应在施⼯组织设计中予以明确。《地下⼯程防⽔技术规范GB 50108-2001》对地下施⼯缝的构造形式做了较⼤的改动。原规范推荐的凹缝、凸缝、阶梯缝,均已取消。原因是凹缝、凸缝、阶梯缝均有不同的问题,凹缝清理困难,这使施⼯缝的防⽔可靠性降低,凸缝和阶梯缝则⽀模困难,不便施⼯,但⽬前实践中许多⼯程这⼏种形式仍在应⽤,施⼯组织设计审批过程中如遇此类情况应提醒其慎重选择。

11、柱墙以基础为⽀座、梁以柱为⽀座、板以梁为⽀座,是这样的吗?。

答:是的。搞清楚谁是谁的⽀座是⼀般的(初级)结构常识,如果深⼊探讨,从系统科学的整体观出发看问题,结构中的各个部分谁也不是谁的⽀座(正如肩⾅并不是胳膊的⽀座的道理相同),⼤家为了⼀个共同的⽬标(功能)结合到⼀起。我们根据各部分构件的具体情况,分出谁是谁的⽀座,只是为了研究问题和规范做法更⽅便⼀些。相对于剪⼒墙(含墙柱、墙⾝、墙梁)⽽⾔,基础是其⽀座,但相对于连梁⽽⾔,其⽀座就是“墙柱和墙⾝。12、在⾮框架梁中,箍筋有加密与⾮加密之分吗?

答:通常所说的箍筋加密区是抗震设计的专⽤术语。⾮框架梁没有作为抗震构造要求的箍筋加密区,但均布荷载时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箍筋间距,⽀座端承受剪⼒⼤,要求的箍筋间距⾃然应较密⼀些。13.何谓约束边缘构件?

答:约束边缘构件适⽤于较⾼抗震等级剪⼒墙的较重要部位。其纵筋、箍筋配筋率和形状有较⾼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范围请参见GB50011-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4.6条和《⾼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7.2.16条,主要措施是加⼤边缘构件的长度ιc及其体积配箍率ρv。对于⼗字形剪⼒墙,可按两⽚墙分别在端部设置边缘约束构件,交叉部位只要按构造要求配置暗柱。⾄于设计图纸上如何区分约束边缘构件,只需看其构件代号即可,凡注明YAZ、YDZ、YYZ、YJZ即为约束边缘构件。

14.框架柱纵筋伸⾄基础底部直段要≥La能否不“坐底”?

答:不同部位的安全度是不同的。柱根如果出问题,上边再结实也⽆⽤,所以,柱纵筋“坐底”加弯钩,可确保柱根的牢固。⾄于弯构为10d还是12d,或者⼲脆200,这不是主要问题,04G101-3第32页右下⾓“柱墙插筋锚固直段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给出了统⼀规定,应予以执⾏。对柱纵筋的锚固,未发⽣地震时,即便直锚⼀个锚长也不会发⽣问题。但当地震发⽣时,许多构件会进⼊弹塑性状态,直锚⼀个锚长的柱纵筋就不⼀定能够确保稳固了。15.什么是框⽀梁?

答:图纸上注明构件代号为KZZ的即为框⽀梁。框⽀梁⼀般为偏⼼受拉构件,并承受较⼤的剪⼒。框⽀梁纵向钢筋的连接应采⽤机械连接接头。习惯上,框⽀梁⼀般指部分框⽀剪⼒墙结构中⽀承上部不落地剪⼒墙的梁,是有了“框⽀-剪⼒墙结构”,才

有了框⽀梁。⾼层建筑混凝⼟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10.2.1条所说的转换构件中,包括转换梁,转换梁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包含了上部托柱和托墙的梁,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框⽀梁仅是转换梁中的⼀种。托柱的梁⼀般受⼒也是⽐较⼤的,有时受⼒上成为空腹垳架的下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因此,采⽤框⽀梁的某些构造要求是必要的。

16.是不是梁柱整体现浇最佳呢?但梁与柱砼标号不⼀样,施⼯起来是很不⽅便的?施⼯缝该如何处理呢?答:施⼯不⽅便可以改⾰“⼯法”。施⼯缝应留在梁顶。17.阳台拦板竖向钢筋应放在外侧还是⾥侧?答:内侧,否则⼈⼀推,可能连⼈加栏板都翻出去。18.锚固长度怎么定义?

答:简单地说,把受拉钢筋安全地锚固在⽀座中所需要的钢筋长度。

19.技术⽂件中经常有受拉区、受压区、受拉钢筋、受压钢筋等,施⼯时应如何判断?

答:混凝⼟结构中的受拉区、受压区主要是指混凝⼟构件截⾯产⽣拉应⼒、压应⼒的区域,通常,受压区主要是基础柱、墙、桁架上弦、受弯构件(梁、板)正弯矩区域(跨中)的上部和负弯矩区域(跨边)的下部;受拉区主要是指桁架下弦杆、轴拉构件和受弯构件(梁、板)正弯矩区域(跨中)的下部和负弯矩区域(跨边)的上部,当然,受压构件处于⼤偏⼼受压状态下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存在拉应⼒,在⽔平荷载(地震作⽤和较⼤风⼒)作⽤下,情况更为复杂,应由结构的内⼒分析确定。混凝⼟结构中的受拉钢筋、受压钢筋是指承载受⼒后构件中承受拉⼒、压⼒的受⼒钢筋,由于钢筋与混凝⼟通过粘结锚固作⽤⽽共同受⼒,故受拉区和受拉钢筋,受压区和受压钢筋的位置基本⼀致。此外剪⼒、扭矩也会分别引起拉应⼒或压应⼒,应根据内⼒分析确定。20.何为4肢和6肢箍?

答:对梁⽽⾔,箍筋垂直⽅向的根数为n根,则为n肢箍。

21.剪⼒墙窗洞上⼝常留有⼏⼗厘⽶的砌体,施⼯很是⿇烦,能不能在主体浇筑时放置过梁钢筋⼀次现浇到位?

答:从⽅便施⼯⾓度来说,外墙梁均应做到窗上⼝,两层梁之间砌砖的做法不便施⼯,下部窗过梁常因认为⾮主体结构⽽把插筋忘掉。当设计没有这样做时,不允许施⼯⾃作主张做出变更,将梁⾼加厚,并不是梁越⾼越好,对于抗震结构来说,梁⾼加厚可能造成“强梁弱柱”,结构薄弱点的转移在地震来临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22.当梁纵筋为两排或以上时,箍筋的弯钩是否应钩住第⼆排或以上的纵筋,⽽实际⼯程都只钩住第⼀排,这样做是否正确?答:能钩住第⼆排当然更好,现⾏规范对此尚⽆明确规定;只钩第⼀排时,⾓度要更⼤⼀些,否则弯钩会与第⼆排筋相顶。23.请问钢筋混凝⼟柱在下层柱混凝⼟浇筑多长时间后(或者说混凝⼟的强度达到多少后),对上层柱的主筋进⾏电渣压⼒焊⽐较合适,混凝⼟规范好像没有对这种技术间歇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但我认为应该要有⼀定的强度要求的,如果混凝⼟的强度不够,在施⼯时,很容易造成钢筋与混凝⼟脱离⽽导致没有“握裹⼒”造成节点出现质量事故。

答:过早地在混凝⼟结构上加载,对混凝⼟结构的耐久性、徐变的影响不容忽视。⼀般认为即便采取可靠的稳定措施,也要等到混凝⼟初凝或常温下⾄少24⼩时之后。

24.为什么钢筋代换必须办理“正式的设计变更⽂件”,⽽不能由施⼯⽅⾃⼰按等强或等⾯积计算⾃⾏代换?

答:《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1.1条以强制性条⽂的形式,要求钢筋代换必须办理设计变更⽂件。这是因为钢筋代换可能出现下列影响混凝⼟结构性能的问题:①直径变化以后,其保护层厚度变化,可能引起耐久性问题或裂缝宽度的变化。②钢筋品种、强度级别代换可能引起应⼒⽔平的变化,从⽽影响变形挠度和裂缝控制。③钢筋品种、强度级别代换可能引起钢筋延性的变化,考虑结构构件内⼒重分布的设计条件可能不再满⾜。施⼯单位往往并不明察设计的条件和设计意图,⽤所谓“等强或等⾯积”进⾏验算进⾏钢筋代换可能出错,因此规范做出此规定,应严格遵守。25.地下室的柱箍筋如何加密?

答:地下室的柱属于“基础结构”的柱,宜全⾼加密。

26.当转⾓墙的内侧⽔平筋伸⾄对边≥LaE,是否可以不加15d弯钩?

答:要加15d弯钩。⽔平筋受剪⽽⾮受弯,其端部不完全是锚固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实现墙体转折部位的整体可靠性。27.剪⼒墙结构中,顶层暗柱和连梁纵筋收头时应该是梁筋包柱筋还是柱筋包梁筋?答:柱筋包梁筋。

28.当梁底(或顶)设计为⼆排钢筋,⼀、⼆排钢筋的允许最⼤间距是多少?

答:⼆排筋与⼀排筋越接近,⼆者合⼒中⼼的位置越⾼,所产⽣的抗⼒越⼤。但⼆者有最⼩间距要求,以保证混凝⼟对两排筋均实现可靠粘接。设计时,梁的有效⾼度也是按以上原则考虑的。因此,两排筋通常只有最⼩净距要求,⽽⽆最⼤间距规定,当然可以这样理解,最⼩净距即为(设计者考虑的)最⼤间距。29.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长度和搭接区段配箍应按哪个直径计算?

答:不同直径钢筋搭接连接时接头所需要传递的⼒取决于较⼩直径钢筋的承载⼒。因此,应按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搭接长度。搭接区段箍筋制约搭接钢筋因传⼒⽽引起的分离趋势,因此按偏于安全的原则,取箍筋直径为不⼩于较粗直径钢筋的d/4,⽽箍筋间距则相反,按偏于安全的原则应取较⼩值,按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配箍间距(5d或10d)。30.框架梁下部钢筋在⽀座部位受压吗?

答:抗震框架梁受横向作⽤(如地震作⽤)时,框架梁下部钢筋在⽀座部位受拉、压反复作⽤,并⾮仅仅受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