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研究!1998年第3期(总第57期)
∃11∃
质就是意义,它指的是外部世界的话,那么意义从何而来?是外部世界本身就具有意义还是符号使用者赋予了它意义?是形式的结构决定了意义的结构,还是意义的结构决定了形式的结构?这是语义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Sapir-WhorfHypothesis就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之一。
英语中的∀samantics#(语义学)一词最早来自于法语的∀semantique#。欧洲的语义学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法国。最早使用semantique这个词的法国学者是MichelBreal。他在13年在向美国语文协会宣读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Palmer1976:Introduction)。最初semantics的研究内容是语义变化。当时,人们的兴趣逐渐从语言的起源问题过渡到了语言(意义)的变化问题,作为语言学研究模仿对象的学科由哲学变为生物学和历史学。这个时候的语义研究主要是寻找语义变化的类型,规律和原因。这可以看作是语义学研究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人们开始考虑语言交际和理解,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语境中的语言互动的机制等问题。同时,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义研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语义的结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第三阶段,语义学与语用学互相重叠,词义被作为句子意义和说话者意义的一个附带现象来研究。言语行为的类型等也成为研究的内容。
Lepore,E.(1987)编辑的NewDirectionsinSemantics一书中将其中的论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成语义学,概念作用语义学,存在主义语义学,语义场,言语行为,时态和时间量词,真值条件语义学等等。说明现代语义学正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学科研究的态势。
总而言之,语义学从词源学,词典学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语言学各个方面(除语音学外)的一门学科。从研究单个词的历我国的语义学研究与教学
束定芳
英语语言学博士。著有 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
实践与方法!,参与编写 英语衔接词词典!、 英语语言学!等。发表论文60余篇。
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中心内容。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等说到底也是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析哲学家们对语言的研究归根结底也是对语言意义的关注。Leech(1976)提出意义研究可以有三条路子。一条是∀语义学路子#,把语用学作为语义学的一部分,把语用研究看作是语义研究的一种延伸。另一条是∀语用学路子#,把语义学作为语用学的一部分。因为语义脱离了语用就失去了意义。第三种是所谓的∀互补路子#,给语用学和语义学划定各自的领域,将两者的研究视作是互补的。
但是,语义的研究有很多的困难。∀Meaning#一词在英语中的意义据Ogden和Richards统计有16种之多。汉语中相对应的词∀意思#的含义和用法也非常丰富。∀意义#与词义有关,与说话者意图有关,又与听话者的背景知识有关,同时还受到多种语境因素的制约。意义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使得意义研究成为语言学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部分,难怪Bloomfield要感叹对意义的研究只有等到科学发展到了相当的阶段才有可能了(Bloomfield1933:140)。
我们知道,语言符号具有两面性。语言符号由形式和物质(substance)两部分组成。形式可能是语音形式,也可能是书写形式。形式和物质都具有结构。如果说物∃12∃
史转向研究词的组合与聚合关系,并且从比较语言学中出来,更多地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
从国内语义学学科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还尚未形成一支学科队伍,还缺少合适的学科带头人。国内没有一个语义学协会之类的学术组织,也没有举行过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研究论文一是数量比较少,二是质量不大高。很难说反映了语义学的国际学术趋势。
关于 语义学!课程的开设问题。许多外语院校的本科阶段开设的语言学概论课中,语义学只作为一门分支学科作一简单的介绍,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术语和结构主义语义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许多院校的研究生语言学专业无法开设这一课程。一是缺少师资,二是缺少合适的教材。几本中文版的专著作为教材不太合适。贾彦德编写的 语义学导论!,主要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的一些内容,而且主要供中文专业用。徐烈炯编著的 语义学!重点在生成语义学和真值条件语义学方面。
英文版的语义学专著有一些,但大都不合适作为教材。OgdenC.K.&I.A.Richards的Themeaningofmeaning(1923),Ullmann,S.的Semantics(1962)Palmer,F.的Semantics(1976),Leech,G.的Semantics(1974),Lyons,J.的Semantics(1977)等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语义学著作,但它们只反映了当时的语义学发展情况,而且有作者的取舍在里面,不能反映语义学的完整面貌,因此只适合作为语义学课程的参考书。Hurtford,J.的Semantics,acoursebook(1983)编得非常好,但同时也带来问题。第一,它原来是作为大学生的教材,内容比较浅显,而且编排方式适合自学。作为研究生的课程不妥当。第二,这本教材虽然涉及到了语义学中的许多问题,但
外语研究!1998年第3期(总第57期)它似乎更注重逻辑语义学方面,对其它方面涉及不够,不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有的院校干脆用Lyons的两卷本Semantics,尽管这两本书具有综合性和权威性等特点,但是,困难也显而易见:学生无法接受和消化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因此,我国外语界语义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编写一本能够反映语义学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和方法,目前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教材。
展望21世纪我国外语界语义学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1)加强学术交流。一方面要加强与海外语义学者的交流,另一方面是加强国内外语界和汉语界语义学学者之间的交流。(2)编写综合性的语义学教材。介绍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3)培训语义学课程师资。(4)分专题结合汉语语例进行研究。这是最应该加强,同时也将是最能取得成果的领域。
参考书目
1.Bloomfield,L.(1933)Language,NewYork:Holt.
2.Gorden,W.Terrence(1980)Semantics:ABibliography,1965-1978,ScarecrowPress,NewYork.3.Gorden,W.Terrence(1987)Semantics:ABibliography,1979-1985.ScarecrowPress,NewYork.4.Hurtford,J.&B.Heasley(1983)Semantics:acoursebook,CUP.
5.Leech,G.(1983)Semantics,CUP.6.Lyons,J.(1977)Semantics,2vols,CUP.7.Nerlich,B.(1992)SemanticsTheoriesinEurope1830-1930,fromEtymologytoContextuality,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8.Palmer,F.(1976)Semantics,CUP.
9.Ullmann,Stephen(1962)Semantics,anintroductiontothescienceofmeaning,BasilBlackwell&Mott,Ltd.
10.贾彦德(1986) 语义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1.徐烈炯(1990) 语义学!,语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