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印刷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印刷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f World教育培训 2D O.2 印刷工程高等教育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田培娟 余节约 关键词:印刷 高等教育 现状 现 I犬及对策研究 印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着相 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 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印刷技术和印刷设备,我国印刷 工业在产值规模和产品质量上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因此,社会对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各地高校纷纷开设印刷工程专业。但是,在其发展 在这一点上,不同国家对工程师的分类有不同的认 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依据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 所承担的基本职能,工程师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类: ①工程技术应用类型。指那些在工作生产或工 程施工第~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 等工艺、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人才,他们要善 于解决生产、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以保证 各种机器和复杂的工程系统的建造和正常运转。 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 我国印刷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印刷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起步晚, 办学规模小,对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的研 究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工程科技研究、开发类型。指那些从事新产 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开 发、设计工作的工程科技人才。 ③工程管理类型。指那些以工程科学技术背景为 主的从事规划、管理、经营等工作的工程管理人才。 通过对印刷工业在职工程师的任务范围、活动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特点和素质要求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本行业工 程师主要以工程技术应用类型为主,也有少部分属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学科基础,以培 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但 不同学科门类的工程师所承担的职能有明显的不同, 于工程管理类型,而基本没有工程科技研究、开发 类型。学生毕业后的服务面向和工作范围以在印刷 55 4 世界教育培训 201O.2 工业生产现场应用现有技术,组织、管理、优化生 产过程,维护复杂机器,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为主。 我们印刷工程的高等教育应该以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和毕业生的服务面向作为起点确定培养目标,围绕 培养目标,确定办学层次、制定教学计划,聘请合 适的师资,以达到目标的实现。而不应该重理论、 轻应用,重科研、轻制造工艺,培养出的大量研究 生、本科生无用武之地,而适合于从事印刷工艺技 术工作的人员依旧短缺,既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 技术也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办学层次设置不合理 印刷工业需要的是工程技术应用类型的工程师, 培养这类工程师以专科层次最为合适。德国的印刷 业在工艺、材料、设备、管理及教育等各方面都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德国印刷工程教育院校来看, 从事印刷工程本科教育的院校约占lO%,高职教育 学校及其它学校约占90%。从德国对印刷工程毕业 生的需求量来看,本科及本科学历以上需求量约 17%,高职及其它学历的毕业生需求量约73%,无 技术要求的毕业生需求约10%。通过我们对某一印 刷企业进行调查,该企业今年拟招聘40多人,其中 中专层次20余人,专科层次l0余人,本科层次少 数几人,该企业计划专科层次的服务面向是工程应 用类型工程师,本科层次的服务面向是工程管理工 程师。我国的印刷(包括包装类)工程本科院校现 有40多所,并且有更大的发展,从事高职教育的学 校不超过10所。国内开设印刷工程专业的高校都在 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办学层次,积极扩招本科生和 研究生,我们认为并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反而导致 出现人才结构不合理、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象。 3)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印刷工程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 科,涉及的学科广泛。国内的印刷工程技术科学课 程设置普遍存在多而杂现象,有化学、光学、色彩 学、材料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等课程, 企图让学生掌握印刷工程所涉及的各种科技问题, 学生要在有限的三年或四年时间内同时学习上述诸 多学科内容,结果广而不精、学无所长。按照高等 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每一专业都应有明确的 主干学科,主干学科通常是二门或二门以上的学科 组,使学生获得解决一定工程实际问题所必需的专 56 门知识和技能。印刷工程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经常 需要面对复杂的印刷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但印刷 工程的毕业生往往因为对机械学习不够深入而读不 懂机械图纸。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产业分工的细 化,越来越多的印刷辅助材料是从印刷专业市场上 直接购买,而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印刷企业技术人 员,在生产现场制备。某些学科的知识对现代印刷 工程师来说,已变得不再重要,在技术科学课程设 置上应及时适应这种变化。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 对培养目标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确立以机械(包 括电路)、色彩、印刷材料等学科以主干学科,对本 科的教育还应加强管理学的学习,而化学、感光材 料课程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应予以删减,使我们 的学生能做到学有所精,学有所长。 4)师资配置不恰当 高等工程教育本科教学计划的内容,各国都实 行三个阶段,即基础科学课程、技术科学课程和专 业工程课程。美、日等国通常把基础科学课和技术 科学课程放在学校进行,上课的教授不是工程师, 而把专业工程技术课程放在工业企业学习。德国等 西欧国家三个阶段都在学校进行,他们的技术科学 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授都是工程师。我国的高等工 程教育本科教学计划是三个阶段都在学校进行,尤 其是国内印刷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薄弱,缺乏对新 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技术条件,而印 刷工程专业又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工程师而非科 研型工程师,所以印刷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特别需要 由具有较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讲授,才是恰 当的。只具有理论、实验知识,没有生产实践经验 的教授,可以讲授技术科学课程,但并不适合讲授 专业工程课程。由于我国具有重文凭、轻能力,重 科研、轻生产工艺的习惯,引进工程师到学校担任 教授是不可能的,国内高校的印刷工程专业教师普 遍不是工程师。新上印刷工程专业的学校引进一批 具有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优点是计算机、 外语和理论知识较强,但他们的弱点是不了解工业 生产,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针对青年教师的这些特 点,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到印刷生产第一 线,锻炼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教材建设滞后 高质量的教材需要在深入了解行业需要的基础 f World教育培训 2010.2 上,由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 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和研讨,才能开发出来。目前, 因为实力有限,不能或者不愿在教材研发上投入过 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和知识创新能力;还要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 管理第一线去,学习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 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既要成为 多费用和精力,导致教材质量普遍不高。 本专业的讲师、教授,又要成为本专业的工程师、 2我国印刷工程高等教育改革对策研究 技师等。总之,印刷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建设一 支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 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要, 高校要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采取一 系列的改革措施。 1)进行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印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提升的重要性, 印刷学科的建设也成为各相关高校的工作重心之一。 印刷高等院校面向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应合 理设置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积极开设专 业选修课程。印刷工程专业一般在一年级开设基础 课,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程,三年 级开设主干课程和其余的专业课,四年级开设专业 选修课程并在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笔者认 为,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期不能少于半年, 最好为一年。学生在企业实习,可以将所学的专业 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把握设计、 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整个印刷生产全过程, 提高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 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 在专业办学中,各校都为自身的发展制定了方 向:北京印刷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成为特色突出、规 模适中的传媒科技类大学,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 决心建成为本学科亚洲一流的科系,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学院的发展目标是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包括 世博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契机,以印刷出版学 科建设为龙头,为我国的印刷包装与媒体传播行业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工程及 应用型人才。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讲师、工程师) 教师队伍 高等院校的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 量,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从事 印刷高等教育的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 生动且具有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具 “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3)加强与印刷工程企业的联系、交流、合作 各高校应重视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 节。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帮助企业研究课 题,辅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i企业以建立实习基地、 提供教学实例,向学校提供支持。根据优势互补, 共同受益的原则,巩固和建设一批相对稳定、形式 多样、效益显著的“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社 会、企业的大课堂中锻炼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增 强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科研意识,启发创造 性思维,也强化了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和市场竞争 意识,便于学生上岗就业。 高校在加强和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开 展对外合作办学。如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学院与 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合作,进行印刷技术专业的 教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与美国罗切斯特 理工学院合作办学,开设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 电子出版专业。加强我国印刷高等教育与欧美等国 印刷高等教育在培养计划、教材、师资、培养过程、 工厂实习、外语教学等多方面的合作,不仅使学生 受到了不同文化和生活背景下良好的高等教育,而 且也实现了国际印刷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 以上分析了印刷工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印刷工 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适 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注: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重点 课题“印刷包装类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研究”阶段 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迎春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