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奇妙的点彩画(2课时)

奇妙的点彩画(2课时)

来源:测品娱乐
奇妙的点彩画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使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能够根据需要实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能够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实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课件,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实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相关点彩画的资料。

(2)课件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实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能够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能够怎么表现?

(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能够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即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5.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实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画家的点彩画。

教学反思:

《奇妙的点彩画》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第10册教材中的第12课。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本课亮点:

用欣赏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欣赏,发现点彩画的特点,同时对点彩画有个大体的认识。

在学生兴趣达到高潮的时候,让学生有一个初步尝试的过程。通过不同学生对点彩画的尝试,发现点有大小、疏密、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两种色点混合发和多种色点混合法的不同效果。

在作画方法上,把几个步骤以范画的形式清楚地展示在黑板上,作画方法一目了然,学生很清楚要怎么着手去创作。

在作业要求上,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用不同的作业要求,分三个层次,可以临摹、选构图、自由创作让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

不足之处:

教材要求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作品还不是很完整。教学语言不够清晰。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语言缺乏条理性和导向性。导致部分学生不理解创作意图。在技法介绍上,没有把麦克笔的特性向学生做示范,只是在黑板上用粉笔示范,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不会把多种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上。

我会努力丰富自己的经验,争取在以后的课上给学生更大的作画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