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E 国内银行信贷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王红 ;杜功波 ;杜鉴恒 (1.辽宁省朝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辽宁朝阳122000; 宁省朝阳市环境监察局,辽宁朝阳122000;3.辽宁工业大学,沈阳121000) 摘要:健全银行信贷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是:调节信贷配 给,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维持银行信贷规模,调整银 行信贷结构;鼓励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建立为中小企业 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长状况来衡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可以得出我国 1978 2012年间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978"2012年我国GDP增长率单位:% GDP增长率 关键词:国内银行;信贷;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7—0124—01 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现阶 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民间金融由于其脆弱性和监管难度 较大等原因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国内银行信贷则成为投资 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核心动力。 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 一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银行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 1998年我国银行宣布不再对银行信贷的规模额 度进行直接控制,这项规定有利于完善和发展银行信贷市 场,使银行信贷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从而起 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金融机构信贷余额并不是反 映信贷行为最适合的变量,而新增信贷可以不计偿还信贷 的对冲量,能够更为直观地表现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金 融机构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几乎都与当时的经济环境 合拍,也可以说银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自觉的顺应了宏 观经济周期。 (二)银行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年的3 6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 322亿元,可见 增幅之大。此外,通过对GDP增长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 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1994年达到36.4%,当 然期间也发生了几个阶段的波动。在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 及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2012年我国的GDP增长率达 到了7.8%。在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国家统计 马建堂表示可以用“四个稳”、“四个新”来评价,其中即 包含了经济增长的总体平稳。 (二)国内银行信贷的增长状况 银行信贷结构是指信贷资金在投放过程中,其总量资 产在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客户结构、期限结构、 币种结构上的组合方式。其结构不仅取决于商业银行自 身,更有社会经济、、市场、环境、投资者等多重因素的 影响。商业银行作为信贷结构调整的主导,既想要做好风 险防范,更想要实现收益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 贷结构还不尽合理,面临着信贷投放的产业结构倾斜,贷 款期限结构不匹配,信贷地区结构性倾斜,信贷品种结构 和客户结构单一等问题,导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合 理,阻碍信贷收支平衡和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 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配置的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 影响,如宏观的经济环境、的金融、银行与客户之 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其信贷资源配置只能在 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实现最大的效益。如若商业银行信贷 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大量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使用,大量 闲置的资金,或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率较 高,都不利于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阻碍社会经济的 增长。 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传统的核心业务,商业银 行所提供的贷款在经济发展、投资扩张等方面都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可以用来反映截 至某日以前银行已发放的贷款总和。如图所示,我国银行 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1 890亿元增加到 2012年的62.99万亿元。这表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银 行贷款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这两者之间的阶段性波动和 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虽然在经济理论和经验检验方面对 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一直存在着不一致 的观点,但不能否认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另有 相关分析指出,我国工业与商业贷款的平均增长率同第 二、三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趋于一致,但是信贷资金效率偏 低的农业贷款增长率与第一产业平均增长率相比相差甚 远。总之,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上,银行信 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忽视的。虽然如此,我国银 行信贷仍然存在着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影响了银行信贷资 金的效率,降低了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三、我国银行信赞存在的问麓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金融深化 :、我嗣缝济增长与镶行信赞的现状 (一)我国GDP增长的现状 一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可以用co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 对银行信贷分配的直接干预,这对经济增长有显 著的积极影响。但在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关 系并不十分牢靠。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我国近年来 直保持着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吸收国的地位,多年来一 (下转第126页) 一收稿Et期:2013-03—27 作者简介:王红(】964一),女,辽宁朝阳人,研究方向:经济学;杜功9 ̄(1964一),男(满族),辽宁丹东人,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杜鉴恒(1990一),男(满族),辽宁丹东人,研究方向:计算机。 N鼎 。E —●—■———■ 蠢 建立诸如人民币债券、人民币现货、人民币期货的全球结 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外汇储备结构等方面必须要加快和深 算系统,同时不断完善人民币的其他相关市场。工作重点 化改革,以拓展更大的金融生存空间。如果人民币能够实 步骤可以遵循先内而外的顺序,从港澳台到周边国家,再 现国际化,将会迎来几大利好。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将会成 到主要的贸易国,最后进到全球市场。最后,在五到十年之 为全球性的发钞银行,从而获取全球性的铸币税收入;第 内需要尽量避免与美元、欧元、13元等主要货币发生较大 二、中国对外经济的汇率风险将会全面减少;第三、中国企 规模的汇率冲突,同时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人民 业的融资成本和贸易成本将会有效降低,从而建立中国的逆 币大幅度的升值或者贬值。 差融资能力,并且使国际收支高效平衡。嗍第四、中国的金融 四、人民币嗣际化的前景 机构将会在全球有效扩张,全球范围内投资将会扩大,从而 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其战略步骤如下:在初期的三年 获取丰厚的金融收益,并极大地提高中国的货币管理能力。 之内可以限于经常性项目和管制性资本项目的结售汇;三 至五年之内需适度放宽资本项目的结售汇;/k至十年左右 参考文献: 的时间,需力争实现在除了一些特殊项目之外的资本项目 的全部兑换,力争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司 f11张立力,唐懿明.渐进式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 在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机遇时有两大战略:第一 关思考l J1.金融经济,2012(20):5-7. 就是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之时进行,此时 f21陈雨露,王 芳,杨 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 的构建成本较低;第二就是推进人民币合理有序的转型。 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 前者实际上是人民币扮演者的角色,而后者是扮演建 题『J1.经济研究,2005(21:35—44. 设者的角色。欧元的构建经验告诉我们,还是应该选择后 【3】李晓,李俊久,丁一兵.论人民币的亚洲化….世界 者 即稳步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本位币的战略。 经济,2004(21:2I_34. 据权威部门估计,到2014年,中国的GDP将到达50 I4l李种,论英镑、美元和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 万亿人民币左右;到2016年中国GDP将超过60万亿元人 的启示lJ1.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1):8-13. 民币。以此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来计算,未来五至十年之 闵娟.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IJ1.华东经济管理, 内人民币经济体将可能会在三个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第 2005(1):139-141. 一、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第二、人民 【6】章玉责.中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前景[J].商 币将会通过经济增长而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第三,人民 业研究,2005(31:l22—125. 币将会可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构建成为一个紧密型 f71阚景阳.人民币境外流通及国际化研究IJ1.金融理论 的区域经济体,从而建立一个与美国、欧盟所并列的大型 与教学,2006(2):13—15. 经济体。[71以此来计算,在经过五至十年左右的时间,人民 袁晓军,李娟.试论人民币自由兑换与国际化的同一 币很有可能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 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08—3l1. 上述的时间表也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的基本 路线图。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外汇管理、人民币与 [责任编辑:文筠] ・——卜一十“—_一”—卜.-—-卜 —-卜”——+r”—卜”—卜”—卜一—卜一—卜一—卜一—+_”—+_“—卜一— 一+一—卜一—・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卜一—卜 +-+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 (上接第124页) 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外商 时通过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合理 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动力。相比 的资金配置会使产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做 之下,银行部门的发展对于经济的贡献还不够显著。更多 出相应转变。因此,为提高银行信贷的贡献率,银行信贷应 的原因在于更多的信贷分配给了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这意 该向高效益、高效率产业倾斜,对于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味着,非国有企业获得信贷增长总体上有助于经济增长,其 予以杜绝,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获得的信贷越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应该越显著。但事实 (三)鼓励民间金融发展,进一步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 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非国有经济对 的中小金融机构 ,这种银行信贷配给的不合理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 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从而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 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仍然是大量地方性的中 (二)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及资金的配置不合理 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也需要有人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从 2012年全年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企业贷款增速放 现实来看,只有土生土长的民间金融机构能够充分利用地 缓,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长较快;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快 方的信息,用最低的成本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 于各项贷款,年末增速有所放缓;工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 水平,最大程度的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一金融服务业的普遍 款增速减缓;“三农”贷款增速回落;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 缺陷。因此,作为整个银行信贷结构的补充,在做好监管的前 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增加;住户贷款增速回 提下,应该鼓励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如非国 升。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房地产贷款与平台贷款被看作是 有的投资公司、民营银行、保险公司、金融中介机构等等。 未来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最重要两类贷款。房地产贷款增 长加速,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旦风险爆发,银行将面 参考文献: 临着严重的不良贷款危险。 [1】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 四 健全银行信贷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2005[J].经济学(季刊),2009(3). (一)调节信贷配给,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 [2I张军.中国的信贷增长为什么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 在我国现阶段,对非国有企业的银行信贷还相对较少, 著【J】.学术前沿,2006(7). 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非国有经 【31宋海林,刘 澄.中国货币信贷理论与实证lM1. 济的效率明显高于国有经济,因此在信贷方面应适当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向非国有企业倾向,做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 【4]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 利用效率。 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中介目标的 (二)维持银行信贷规模,调整银行信贷结构 选择lJ1.金融研究,2005(5).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应继续维持信贷的规模,防止信贷 I责任编辑:文筠I 萎缩,使其稳步健康的增长,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