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精神特质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精神特质

来源:测品娱乐
第27卷第4期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Vo1.27 No.4 2013年7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ulN 2013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历史演进 与精神特质 刘 玮,高雅静 (fg北体育学院,石家庄05004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演进历程进行了纵向、系统的梳理,指出侠义精 神具有重义轻生、万死不辞,重友轻利、两肋插刀,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谨慎谦卑、与世无争,舍己为人、意气任侠等精 神特质,借以彰显侠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武术文化;侠义精神;演进;精神特质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3)04—0094—03 侠义精神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甚至原始氏族时 期,就开始萌芽。侠义精神源于原始社会的正义观念,这成 为原始氏族成员共同尊奉的理念。《礼记・礼运篇》记载, 先民“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 “侠”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特定人群,始终充满传奇 色彩。侠义精神是历代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缩影,深刻影响 了国人的价值评判理念。侠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国 人,历来备受称道,广泛传扬。远溯春秋战国,近至明清民 国,无数侠客活跃于历史舞台。他们扶危济困,以铮铮铁骨 维护人间良知,用实际行动给社会带来不容亵渎的浩然正 气。历代侠客作出了难以计数的悲歌壮举,以其非凡的生命 张力书写了光耀千古、异彩纷呈的伟诗。 侠义精神是有其特定文化内涵的,“在中国传统武术文 化的侠义精神中,侠是指他们(侠士)的行为特征,义则是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显 而易见,原始氏族内部讲求成员平等互助,彼此之间施财好 义;对外则是同仇敌忾,将保卫家园、维护族人利益视为神 圣义务。这也初步形成了侠义精神中团结、奉献、尚武、除 恶的核心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的正义观念越发 受到重视,并且加以全力提倡,逐步成为侠义观念的渊源。 他们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侠和义融合成侠义精神。,,Eli早 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就曾为侠作了精彩评判:“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l2 寥寥数语 把侠义风范描绘得淋漓尽致,为肝胆倾交、义重如山的英雄 侠客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侠客之中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武侠。顾名思义,以武行侠 者谓之武侠。历代社会都难免黑暗与挣扎,面对强大的暴力 至此,侠义精神作为一种社会美德,由氏族血亲义务心理发 散至不同群体中,进而移植到氏族解体之后的历代社会中。 正所谓乱世生侠,春秋战国,正值弱肉强食、混乱无序 时期。于此社会背景下,群侠纷起,竞相投身除暴安良的事 业之中。最早展示出来的、具有明确主观目的的侠义意识是 恩报观念,即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吕氏春秋・观世》 记载,“受人之义而不死其难,则不义。”这是针对当时社会 广泛存在的门客关系而提出的。其时,权贵们大量收养门 与,要实现行侠仗义的善良愿望,行使扶危济困的社会 职责,卓绝超群的武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安 身立命的基本保障,正所谓“武无侠不立,侠无武不成”。 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更具典型特征和广 泛意义。 客,这些门客大多属于侠的群体,正因如此,侠也被称之为 “侠客”。这些侠客忠于知己,重义轻死,为了报答知遇之 恩,尽心竭力,死不改志。 据《拳经》记载,“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 于唐宋,盛极于明清。”通常看来,侠客大多拥有非凡的武 l侠义精神的历史演进 侠义精神是历代侠客集体形象的光辉写照,不同时期体 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历经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逐步形成 功,但是这些传奇武功并非在侠群体诞生之初就全部具备。 早在春秋战国,侠客们并非都深谙武功,但他们却用全部的 热情书写着侠者的慷慨悲歌。春秋战国,群雄争霸,血雨腥 风,亡国丧身司空见惯,“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了一个备受推崇的精神体系。 1.1先秦时期的萌芽与建构 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血火交融 收稿日期:2013—04—10 作者简介:刘玮(1980一),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 第4期 刘 玮,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精神特质 95 的时代背景下,涌现了一批批血气方刚的义勇之士。他们积 极游走,奔波列国。如卿相之侠中的战国四公子,布衣之侠 量明显减少,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更高层次的行为取向,他 们不再局限于单打独斗的个体莽撞行为,而是将视野提升到 为国为民惩奸除恶的高度,这显然已经远远超越了既往的行 为与认知。宋代民间习武行为继续发展,体现出新的特点。 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开始出现表演性 质的卖艺行为,他们借助武艺吸引过客获取一定的经济报 酬。到了元代,统治者开始采取严厉措施,全面禁止民间练 武,以武见长的侠客数量也因此相对减少,但元代的民间武 艺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有所发展,习武行为开始转入地下秘 鲁仲连、唐雎等义士,刺客之中的豫让、荆轲等人,他们以 武行事,是这一时期备受称道的著名侠客。但是据相关记 载,他们并非武功盖世,更多只是倚仗过人的胆识与气魄, 正因如此,他们更多地扮演了失败者的悲壮角色。陶渊明就 曾感慨荆轲刺秦的义举,“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尽管 壮志未酬,但是这一群体演化出极为强烈的人格尊严与恩仇 意识,真正是视名节重于生命。整体来看,这一历史时期表 现的侠意识还略显单纯,但是侠义观念的基本内容、基本理 密进行。在元代,行侠者数量不多,但此时期,侠义观念仍 念已经完全具备,这些侠义精神作为核心体系被历代传承。 1.2汉唐时期的升华与定型 先秦时期的侠义精神是相对模糊的,大多体现在零散的 个体上,缺少系统的升华与系统化。到了汉唐时期,这种情 况发生改观。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将侠作为一类特定群 体写入正史,以史学家的身份对侠客、任侠现象以及侠义观 念及精神进行分析和褒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 诚”是说侠重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办事有始有终, 说话一言九鼎。“赴士之厄困”是强调侠见义勇为、趋人之 急、拯救危难的英勇行为。而且“不爱其躯”,为了他们认 定的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即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气度,他们助人不夸 耀,不居功自傲,做了好事不图报偿,甚至不让人知道。 在司马迁笔下,记录了大量的游侠,他们身上有着强烈 的复仇观念,在他们的观念中,复仇要遵守道义,行事光明 磊落,绝不能落井下石、乘人之危。汉代侠义观念定型后, 在全社会传播扩散开来,被广泛认同。 隋唐时代,社会依然动荡不安,无数侠客挺身而出。这 一时期的侠客更加注重自身的武功造诣,他们苦练本领,毫 不懈怠。受到当时边疆少数民族剽悍风尚的影响,初唐时期 的侠客们颇以走马骑射为荣,他们崇尚武力,性格刚烈,英 姿洒脱。整体看来,唐代社会普遍盛行尚武风气。大唐帝国 开疆拓土,势不可挡;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有目共睹。值此 之际,国人的民族意识与英雄情怀空前高涨,升华为一种豪 气冲天的时代精神。可以说,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 姓,无不推崇习武。因此,相比先秦时期,汉唐侠客崇尚武 力,武艺更加精湛,以武报国的宏愿更加强烈,其精神风貌 愈加昂扬向上。从另一角度看,汉唐侠客武艺的精进,是与 中国民间武术的总体发展密切相关的。唐代大兴武举制度, 讲求以武取材,大大促进了民间武术组织的成立,以及专门 从事武术的人员的激增,一时之间,习武之风空前兴盛,大 量武侠随即涌现。中国自古崇尚武德,武德的精髓进一步充 实了侠义精神的内涵。至此,侠义精神得以升华并基本定 型,其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与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扩 散开来,更加深刻广泛地影响了后世侠客以及普通百姓的价 值理念。 1.3宋元明清时期的丰富与完善 经由司马迁的总结与提升,侠义精神有了明确的行为准 则,历经宋元明清等几个阶段,这些准则更加丰富,侠客们 的行为也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宋代,个体行侠者的数 然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更加严格的行为规范,侠客们也 因此更加注重自律与修养。元人罗春伯的《任侠十三戒》, 全面规范了侠客的行为,成为这一群体共同的行动规范,这 些戒律完整反映了元代的侠义精神。元代还出现了“十八般 武艺”这一颇富总结提升性质的术语,体现了武术在元代的 发展状况。 明代取消禁武命令,民间练武活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不少武术著作专门传习探讨武术技艺与精神。这一时期, “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确,相关准则更加规范, 为后世武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清代,统治 者重新禁止民间习武活动,然而,由于民间频繁,各种 武术组织难以禁止,以“社”“馆”形式涌现的团体不断增 多,同时出现了职业的镖行、镖局,他们除了走镖之外,平 时精进武艺。明清以来,盛行“北少林、南武当”之说,一 直传为美谈;太极拳、八卦掌等盖世武功也不断完善,武术 随之变得更加专业,更加丰富多彩[3]。至此,侠义精神进一 步融入了武术气脉,可以说,随着时代发展,武与侠愈发血 脉交融,不可分割。 2侠义精神的文化特质 侠义精神有其深厚的历史内涵,蕴含了丰富且深远的文 化特质。大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2.I重义轻生。万死不辞 历代侠客,胸怀正义,心系天下,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 与超人的胆识,他们崇尚除恶安良的义举与为国捐躯的豪 情。春秋时期的专诸,为了帮助阖间完成复国伟业,义无反 顾地鱼肠藏剑,刺杀王僚。尽管最终失败而惨遭分尸,但是 慷慨陈词,视死如归。赵国名相蔺相如,临危受命,毅然携 璧赴秦,与秦王展开激烈周璇,在危难之际,不惜以死相 逼,誓与玉石共存亡,最终不辱使命,保全国宝,赢得尊 严。古代侠客的这种壮举不胜枚举,他们此种舍身取义的精 神激励和鼓舞了世代民众。面对国家利益,将生死置之度 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正是历代侠客们集体追求之境 界与归宿。 2.2重友轻利,两肋插刀 士为知己者死,可以很好地概括侠的种种壮举。正所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侠客们深知知己的重要性,他们与知己 倾心交往,彼此视若兄弟,一旦知己遇难,必定全力以赴, 倾其所有,甚至毫无顾忌地奉献自己的生命。他们肝胆相 交,义薄云天,不分贫贱,不计得失,这样的人物和故事俯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第27卷 仰皆是,这种情感和行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时至今 日,仍然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2.3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一之士,所以大过人者,则存乎胆与气矣。胆恃气而后克,义 气所鼓,胆即赴之。”这种血气性质,决定了他们具有超越 常人的胆量和坚定的意志,当面对强敌,或身临绝境,必披 坚执锐,冲锋陷阵,“气高轻赴难”。 侠在人间周人之急,勇管不平之事,扶良惩恶,轻死重 言既出,驷马难追”“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在侠士眼里,信守承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了一句诺言, 必然竭尽全力,慷慨赴死毫无惧色。纵观历史上的侠客,为 义。“义”是侠的灵魂,唐代李德裕在《豪侠论》中指出: “夫侠者……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侠 实现诺言而慷慨赴义者比比皆是。荆轲为了践行对太子丹的 承诺,明知九死一生,丝毫未悔,成就了“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一诺千金、诚实守信 即为侠士们严格信守和秉承的准则。 2.4谨慎谦卑。与世无争 义精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过程,“行一己之志,成英 雄之悍勇;执一个义字,求天下之大公。侠的人格精神,郁 勃绾结于历史流程的纷枝错节间。”[3]侠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武 学的智慧和力量,中华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孕育成 长,不断汲取传统哲学、兵法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的思 想和观念精髓,使武术理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侠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武术中得以继承发 展,在习武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习武之人崇德尚 义、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其含义极其丰富深远[4]。 参考文献: 历代侠客始终注重谦虚之德,时刻保持谨慎的处世之 风。真正的武侠从不以身怀绝技而自骄,他们深知人外有 人,绝不逞强斗狠。当他们受到误解指责时,也是极为克 制,绝不滥施武力,伤害无辜。他们讲究施武之德,鄙视恃 武逞强。他们与世无争,崇尚自由。他们居无定所,周游列 国,除暴安良,行侠仗义。他们不为名位、不求爵禄,超然 于世;他们不分贫贵,一视同仁。在他们的意识中,对正 义、公平、自由的追求才是他们最为向往的境界。 2.5舍己为人。意气任侠 [1] 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侠义精神口].搏击・武术 科学,2007(8):12. 《墨子・经说上》日:“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 精辟地概括了“任侠”精神实质和内核,即不顾一切地去扶 危救困、为人解难,这正是侠之行为准则。同时侠身上具有 慷慨多气、无所畏惧的胆气,崔颢《游侠篇》说“少年负胆 气,好勇复知机。”清代贺贻孙《皆园集序》言:“古今侠烈 [2] 司马迁.史iSE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刘素静,王海泊,马振水.作为体悟的中华武术文化现象 解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4):82-84. [4]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与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5.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hivalrous Spirit in Traditional ,Ⅱshu Culture LIU Wei.GAO Ya-jing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 ̄iazhuang 050041,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paper conducts longitudinal and systematic combing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hivalrous spiri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It points out that the chivalry has the spirit of heavy righteousness,shrinking from no sacrifice,being honest and trustworthy,making and honoring promises,being cau— tious and humble,standing aloof from worldly success,and sacrificing oneself to protect others,so as to reveal the historical val— ue of chivalrous spiri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Key words:Wushu culture;chivalrous spirit;evolution;spiritual qual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