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美学元素融入与体现
作者:钱小轮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年第12期
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承文化、艺术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变化,从而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展示观念与展示方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变化。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特别是主题性博物馆建设成效显著,茶、丝、瓷、中医药等产业主题馆;西湖、运河等自然人文主题馆,无不反映出杭州在历史、文化、产业、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深厚积淀。文章从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出发阐述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
关键词:主题性博物馆 展示设计 美学元素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栖息地,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桥梁,通过展示将所承载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诠释。主题性博物馆作为地域性、专业性特色较强的博物馆在展现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地域文化,发掘深层次文化精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杭州作为文化、艺术、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名城,有诸如丝、瓷、中医药、钱币、西湖、运河、印学等主题性博物馆。特别是面对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如何整理和提炼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积淀,凸现特有的文化审美理念有着积极意义,并以此来张扬城市文化个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杭州的城市文化品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是在对(杭州)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形态的一次全面调研、分析基础之上,探讨地域性美学元素在当代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体现与融合。通过对空间类型、艺术特征、传达方式、视觉元素的分析,实现:①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②当代主题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整理和挖掘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在的文化根源与美学理念,为此类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价值,同时指导实践教学。
1 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
展示设计在实现其展示物品、传递信息等物质功能性的同时,还必须有艺术(审美性)的精神感染力,一种足以影响参观者心理的精神氛围。而参观者的精神意识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地域环境与民族特点相统一。因而在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地区、本民族、本行业特色的美学元素,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 迎合受众文化意识的需要 展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优化展示环境,烘托形成具有浓烈视觉特点的氛围,吸引参观者目光,帮助其理解、明确展示物所富含的文化、艺术内涵。而所有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围绕参观者展开。因此,设计师必须特别注重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在其习俗、喜好、价值观、民族心理上下功夫以寻求可传达情感的视觉载体,投其所好。而一个人的心理需求,总是受其文化熏陶的影响,与其所处地域、民族文化特性相统一的。因而,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美学元素,以求触动参观者的视觉神经,引起参观者的内心共鸣是实现良好的展示设计效果必不可少的。
1.2 形成文化品牌,保持文化独特魅力的需要 当前许多设计师特别喜欢“拿来主义”,把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直接拿来用甚至于照搬照抄,没有考虑到文化、地域的差异性,在国外适合参观者的设计风格在国内是否也一样适合。如此,观众进入博物馆看到的是一派“洋”气,缺少了应有的那份亲切与熟悉。此外,作为主题性博物馆不管是产业性、地理人文性还是其他各类主题性博物馆都有其主题性特点,一种产业有一种产业的特性与视觉语言以及表现元素,在展示设计中应以不同的造型语言加以表达。如丝绸博物馆的设计、布局,不仅仅要将各种不同的丝绸加以展示,更需要将中国悠久的丝绸文化加以展现。丝绸是如何产生形成、如何分布、如何流传、如何在当代得到发展的,从蚕到茧到丝再到绸,工艺是如何的,都需要在展示设计中得到体现与展示,这些都需要一个特定的、独特的展示环境加以实现。再如“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视觉特点就更为突出,不仅在于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将这条从隋唐到现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动脉的历史、经济、文化价值加以展现,这需要大运河特有的视觉元素来得到体现。可见,在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地区、本民族、本行业特色的美学元素,不仅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的民族品牌、文化的保护,保持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2 当代主题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
博物馆与展示活动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文化、科技、经济交流、展示活动,通过博物馆将本国、本地区、本行业的精华凝聚在一起,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显现,浓重而充满视觉冲击力。在展示设计趋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是各种展示设计的内在要求,从其指导思想、理论背景、创作手段方式、风貌个性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分析民族地域特色在展示设计中营造的途径方式和表现形态。
2.1 空间构架上,突出民族、地域建筑风格 从主题性博物馆整体构架而言,展示设计可以从外部整体结构和展厅布局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无论那一方面,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同时,更要强调人们在这一空间中的精神需要与环境文化的内涵,实现功能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寻求当地(地域)建筑装饰、陈设中最具特色的视觉要素作为设计元素,是实现展示设计本土化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由于自然环境、民族情趣的不同其建筑风格在形态特点、内部结构都各具特点。如:屋身低平,装饰简洁,开朗大方的北方风格;屋顶坡度较陡,檐角飞翘,雕刻装饰精致,秀丽灵巧的江南风格;房屋高大,门窗狭小,装饰富丽繁杂的岭南风格等。它们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仅是建筑实体,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于设计师而言,对这些建筑及装饰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从中吸取具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元素并将之运用于展示设计当中。“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西湖茶乡龙井村南高峰下,占地约3.7公顷,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整体构架是由几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组成,倚山而筑,面对五老峰,东毗新西湖,四周茶园簇拥,以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相勾连,富有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和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举目四望,粉墙、黛瓦、绿树与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把参观者带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围之中,融入于山明水秀、茶香悠远之间。在设计中充分融入江南园林建筑的美学元素,同时结合自然环境,运用自然山势的起伏、水系的流动,应是取景,契合茶博馆的特性,亲山、亲水、亲自然。
2.2 局部装饰上,应彰显地域风格与产业特色 如果说展馆与展厅是整个博物馆建设的骨骼,那么局部的装饰设计则是肌肤是点缀,它同样可以起到渲染整个展示设计效果的作用。装饰与展具的擺设也是体现人文情怀的重要因素,在文风基调的基础上统一安排,达到浑然一体,突出主题性博物馆的专业特性及其所具有的人文精神。
在展示设计中仅仅强调个性是不够的,个性仅仅是一种外在造型形式,更需要有丰富的内部实质来体现。一个主题性博物馆有什么样的主题特征,有什么样的功能性质,就必须用什么样的材料、色彩、装饰符号,什么样的造型来体现它。展示设计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感性创作,它不同于纯艺术,可以自由挥洒、无拘无束、大胆地凭设计师主观判断、想象来进行体现。以运河馆为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杭州市北拱宸桥,东起金华路、南至衢州街、西临京杭大运河。建筑环运河文化广场呈扇形状布置,平坡结合,立面细部提取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开放式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传统而不复古”。博物馆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在展厅装饰设计上充分结合大运河的地理、经济文化特点,将与京杭大运河千年历史休戚相关的元素运用于设计之中。如在第二展厅“大运河的利用”中,专门设置了“漕运故事半景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合成一部反映明清时期大运河漕运的10分钟全景短片,投射到长61米、高12米、弧度达270度的环型全景银幕上。再现了这条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大通道的历史文化背景,再现了这条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而终日繁忙的物流系统,与政治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在第三展厅“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中则设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观众只要带上特制的眼镜坐在椅子上,就能身临其境从杭州到北京的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如此,在装饰设计中充分融合地域性、产业性特点,强调博物馆的主题。
2.3 色彩设计上,体现展览性质、突出展示文化 色彩被认为是最能影响人心里的视觉要素,通过协调展板、展具、灯光等色彩环节,营造出特殊的人文氛围与意境。在不同的展示环境中根据展览地点、展览性质,营造不同的情调与氛围,实现不同的展览性质和目的。自然博物馆,总是设计成一种自然、纯朴、生命力的境界,从而有利于参观者进入大自然的怀抱,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想的放飞。这样,在整个色调设计中,多以与大自然接近的色调。比如,海洋馆都以海水之蓝色为主调,以体现大海之浩瀚、生命之源泉;植物馆都以森林、草木之綠色为主调,以体现生机、活力;而在与沙漠有关的馆内设计中往往以沙漠之黄褐色为主调,以体现沙漠之干旱、无情。在民俗类主题馆中则可大量使用“土”色,土色是指具有本土特色的色彩体系,土而不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都形成了具有各自代表性的色彩文化。因此,对色彩进行准确的设计显的十分重要,不能照搬别人的色彩经验,而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来选择使用色彩。色彩的发展总是与各种艺术形态联系在一起,彼此共生。如山水的淋漓墨色;工笔的鲜艳;壁画的厚重;书法的黑与白;瓷画的轻盈;建筑装饰画的富丽乃至于民间的版画、年画等富有浓厚泥土气息的色彩,都将为博物馆展示色彩设计带来无穷无尽的设计元素。 2.4 背景音乐设计上,应合景、合物、合展览性质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总是从形、色、声、像等全方位来考虑问题。声乐的有和无、和谐与纷乱,对展示效果有着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参观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视觉来选择、分析做出判断,这一过程中声乐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能是“一落千丈”的负面影响。“声情并茂”,“情”不光指情感还指情景,即声乐设计不仅要迎合参观者的心理,拉拢参观者的情感,达到“以声传情”;同时还要符合空间情景,达到“声”与“景”的和谐统一。在不同的主题博物馆、不同的展厅中应选用不同的背景声乐加以渲染、调和。在一个设计的具有浓郁中国传统风味的展示环境里(如茶、丝、中药类博物馆),配以西方的摇滚乐、爵士乐总是不适宜的,如同“张冠李戴”使人不舒服。此时,若配之以中国古典声乐那悠扬的乐曲,达到声、情、景的和谐统一。身临其境的参观者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愉悦,一个好的心情对于实现展示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展示设计总的来讲呈整体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不断涌现。博物馆展示设计既要有时代感,又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要兼有地域性、民族性、产业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能够反映出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与产业特性,在设计中对各地不同民俗文化、本地域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种种文化遗迹进行整理,提炼出独具特色的造型加以运用,这就是设计中的地域性手法。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街区都存在自己深层次的文化特异性。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便是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将不同时代思潮和不同地域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从文化内涵、社会发展和人性需要来思考和设计,把本土文化和地域特点融入现代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新生,陈蓓.室内设计的地域特色分析.北京.《装饰》,2006年,第2期. [2]姜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8.
[3]刘淑婷.室内设计本土化之文化思考.北京.《装饰》,2004年,第6期. [4]张驭寰.中华古建筑.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
钱小轮,男,1978年出生,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展策划、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