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学 计划
学校: 级别: 科目: 教师: 时间: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担任七(4)、(5)两个班数学老师。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于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勉强去做.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是学校教学长期而重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平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 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 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 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在第四节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与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概率初步》一章,让学生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进
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 重点是理解概率与频率的意义,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乘、除运算的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能根据具体问题,用表格和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感受变量的思想,发展符号意识。
4、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6、在探究频率与概率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及发展合作意识。
五、教学具体措施
充分体现培优扶困的实施,提高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减少低分人数,切实做到:
1、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
教学的基本要求,尽量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2、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效率,对作业严格要求,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找出原因,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坚持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有积极性,了解学生装学习数学的特点,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坚持学习,多听课,多模仿,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5、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开展数学活动课,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课 题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课 时 教学 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2、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 3、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进行简单的运算。 4、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正整数幂的一些运算性质。 1.整式的加减复习 1 2.同底数幂的乘法 1 3.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2 4.同底数幂的除法 5.整式的乘法 6.平方差公式 7.完全平方公式 2 2 3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8.整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余角与补角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特征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2 2 2 1 2 1 2 1 2 5、要求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 3.能从表格、图像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代数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5.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第4页 共5页
1.小车下滑的时间 1 2.变化中的三角形 2 3.温度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1 2 第九第四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4 1、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中积累学生的数 周 2.图形的全等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第六章 概率初步 3.图案设计 4.全等三角形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三角形 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8.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形 1 1 1 3 1 1 1 2 2 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三 边之间的关系,三解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3、了解图形的全等,利用全等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按要求完成作图。 4 1 1 1 3 1 1 1、丰富的现实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3、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5.镜子改变了什么 6.镶边与剪纸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1 2 2 1、经历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十七周 第十八周 1.游戏公平吗 2 析实验结果的实验过程。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很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了解概率的意义。 4、学习两种事件。 2.摸到红球的概率 1 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单元测试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