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设计理念的思考
近些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国通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年检登记的博物馆已达3866家,比“十五”末期增加1500多家,比“十一五”末期增加614家,目前仍以每年二三百家的速度增长。我们在看到整体上博物馆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不同于一般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博物馆的设计,第一,要使其成为一座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第二,要使其成为一个展示本地域历史、文化,展示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展示城市风貌、民风民俗等多元一体的宣传教育窗口;第三,要使其成为所在城市的一个会客厅,能够让接待会客者在此感到体面,让受邀来访者在此感到舒适和礼遇;第四,要使其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使社区居民产生归属感;第五,要使其成为所在城市和人民心中一件珍贵的展品。
当然,在博物馆的设计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大公共空间的设计问题。博物馆序厅、大厅、阳光大厅等设计一般会设计的比较宽阔、高大、肃穆、庄重,着重氛围渲染,给参观者以视觉的震撼。对这些大公共空间的设计,空间比例关系应把握适度,避免超高、超大,否则,既造成建筑空间浪费,又会带来维护运行难度。
执行行业标准规范问题。《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虽然执行了20余年,笔者认为该规范总体上仍体现了其严谨的科学性,经过实践验证的合理性,行业标准的规范性,应继续认真贯彻执行该规范,只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个别标准可以与时俱进,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馆在新馆设计时缺乏系统地研究该行业标
准规范,造成诸多设计缺陷和设计漏项。
扩建馆中新建筑与老建筑的结合问题。新建筑与老建筑的结合应考虑三合,即形合、骨合、神合。形合,新建筑与老建筑主体外观或建筑形制、色调、空间关系要相合,外观协调,合为一体。骨合,就是要解决新建筑与老建筑空间关系的衔接,衔接的好,可使两个建筑或浑然一体,或有机生长,分而不两立。如国家博物馆,采取嵌入的方式将新旧建筑巧妙地连接起来,尊重了原有建筑的历史和建筑文化,新扩建部分在建筑尺度、空间特征、立面机理上承接了旧建筑的特质,新建筑从中间嵌入老建筑中,既体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和尊重,又体现了整体建筑的有机生长和骨合一体的特征。神合,新建筑与老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有机统一,就像神经系统构造图一样,将新、老建筑各个的使用功能科学且有效地布局,在有机统一下各负其责,并使各个功能之间的交通组织联系科学、合理、便捷。
深化设计的问题。博物馆建设系百年大计,项目中标后,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还应根据功能合理和方便好用的原则,密切协商,进一步进行深化设计,应尽最大努力满足博物馆功能的需要,避免造成所建非我所要,不要也得要的尴尬境地。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说: 人有两种,一种即“吃饭是为了活着”,一种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些古语皆鼓舞人们要树立雄心壮志,要有远大的理想。 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砖的工人:“你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懒洋洋地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工人缺乏热情地说:“我在砌一堵墙。” 第三个工人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高楼!” 听完回答,心理学家判定: 第一个人心中只有砖,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不错了;第二个人眼中只有墙,好好干或许能当一位技术员;而第三个人心中已经立起了一座殿堂,因为他心态乐观,胸怀远大的志向!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认为大象长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觉“一览众山小”;看到大海的人,就会顿感心胸开阔舒畅; 心中没有希望的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心中没有梦想的人,是普天下最平庸的人;目光短浅的人,是最没有希望的人。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的生意。”可见,一个人的心胸和眼光,决定了他志向的短浅或高远;一个人的希望和梦想,决定了他的人生暗淡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