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生活周刊采编工作设想

经济生活周刊采编工作设想

来源:测品娱乐
我若任河北日报经济生活周刊采编

工作之设想

我订三种刊物:《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读者》。订《环球时报》,多因其文辞严谨,资源丰富,多家观点汇聚于此;《南方周末》则因其涉及事物新锐,虽看却断不敢全盘皆收;至于《读者》,则是惯性使然,说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又不免纰漏,算是调剂小品。我未曾与新闻采编打过交道,但却自认为是合格的读者。几年来,读报从单纯看新鲜,到思索编辑的逻辑、发现问题,再到看新闻看到其背后的故事,对新闻报道也算有独到见解。

要成为一个好的新闻采编员,首先要坚守新闻工作者地基本准则,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正确引导社会导向,这毋庸置疑。新闻最终要融入生活。生活做为新闻的最终归宿,如何更加全面、客观、多层次地反映其状态、质量,并给出好的导向,是新闻媒体与生俱来的责任。为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合理调整经济与生活的关系

新闻服务于生活。确定生活的归宿地位,适当调整新闻报道思路,在重新审视经济与生活的从属关系的同时,强调经济与生活的整体观念,以生活为出发点分析经济现象,合理评估经济在生活中的作用,避免脱离社会生活单谈经济,引领积极的社会经济生活导向。

第二,新闻报道应强调思维的辩证

辩证的哲学作为一种客观的理论,规定一个框架让所有的东西在其中运行,存在皆有道理。而新闻采编作为一种涉及多方事物的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恰如其分的梳理、调和各方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全面而真实的报道,辩证思维必不可少。很好地掌握辩证的思维,使我们保有清晰的思路和清醒的头脑,这至关重要;同时,这又让新闻报道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使报道恰如其分。

第三,关注新型福利评价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稀缺程度加剧,原有的以工资、养老、保险、医疗、税收等指标为主的福利评价体系不再符合人们的生活现实要求,因此我们要及时吸纳各个阶段的人类福利研究的最新成果,诸如环境条件、资源易得性、心情等新型福利评价标准,从而为我们更加敏锐地发现经济生活中不为大众所察觉的问题,更全面地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更为准确的解决方式。从而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第四,注重宏观经济思想的运用

生活中很多现象与国家宏观经济相联系,如何将这些现象与国家宏观经济更好地结合,从而克服单篇经济新闻生活报道的思维的局限性,成为进行该类新闻报道必须克服的问题。这就需要新闻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经济功底、哲学素养和灵敏新闻嗅觉,从而准确定位新闻事件,并对其进行准确地分析。注重宏观经济思想的应用,以容易被受众接受的语言进行新闻报道,正确引导新闻受众的行为,同时提高《经济生活周刊》的影响力。

第五,探索更为主动的反馈模式

新闻媒体自始至终都不会是一个单方面的传播者,其取材于社会,施影响于社会,因此必须在意社会的反映,同时对新闻提供者负

责,这对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在弥补的不足同时,还能扩大新闻的来源,这有利于报纸的长远发展。为实现这种循环,需要新闻媒体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及时与新闻提供方进行交流,包括短信告知、免费送读等,以更好地履行新闻媒体的职责。

对新闻采编虽有设想,但是不管怎么说,不得不承认,泛泛的一纸空谈可能远比实际工作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要显得空淡乏味。这就驱使我努力去辩证地思考问题,关注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注重经济基础的培养,好让之前所述云云皆具存在之理由。

我不是一个喜欢做设想的人,但做事情却总会独具一格。我始终坚信,比起把复印机卖给一个渔夫从而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一个公司签一笔订单倒来得更实在。刘震云曾经这样定义幸福:“幸福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又恰好能让我养家糊口。”在没有看到该招贤启事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会在服务期(2011年7月中旬)结束后过“打拼—疲惫—理想”的人生,这不为我所望,但在理想之前又必须有所积累。这则启事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以至于我能摆脱原本现实中的窘境,选择另一种生活。如果能成为《经济生活周刊》的一名采编员,我不甚荣幸。

2011年6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