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班组执行力的重要性
作者:薛红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5年第23期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在管理领域,“执行”的意义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对规划的实施,前提是已经有了规划;其二是完成某种困难的事情或变革。在中国,“执行”本来不是常用的叫法,习惯上叫“落实”。 一、执行力与班组执行力 1.执行力
执行力最早是由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提出的。2003年,在他们的著作《执行》一书中,明确提出执行力,并给出了他们的界定: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门学问,它必须充分融入到一个公司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文化等各个方面。之后,美国资深的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执行力不只是那些能够完成或者不能够被完成的东西,它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它们能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得以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寻求适合我们自己的执行力模式。通过总结,执行力包括个体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个体执行力是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等,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将想法变成行动,将行动变成结果,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组织执行力是指企业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对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能力,也就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 2.班组执行力
班组执行力就是由班组成员组成的团队的执行力。具体是指班组长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的决定、各项规章制度,带领班组成员,完成生产计划,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高效率完成任务,并对各岗位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及纠正在执行过程存在的偏差及执行不力的情况。在企业中,对班组执行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而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比如,一名员工在接受班长任务之后,尽管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但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也不能体现执行的高效性。所谓高效执行,指的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运用科学方法、手段或策略让任务或所应做到的事高质量、高效率的得到运行,并最终达成目标。因此,高效的执行力是通过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科学的工作流程把决策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二、班组执行力的重要性
1.高效执行力是实现班组最终目标的保证
一个班组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做保证的。如果没有高效的执行力,那么即使这个班组有再好的工作目标、再好的管理机制、再细的管理制度,也只能是沙盘上的宏伟蓝图、贴在墙壁上的标语,挂在口边的伟大口号,永远不会实现。一位管理学家说,成功的企业,20%靠策略,8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通过高效的执行,企业的战略和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高效执行力是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保证
如果没有牢固的执行理念和强劲的执行力,决策部署的落实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在工作中加大执行力度,我们的决策部署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才会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只有在工作中加大执行力度,我们的远景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运行,企业成功才能不是梦想。可见,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加大执行力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石油企业的基层班组来说,执行力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3.高效执行力是提升班组工作效率的保证
作为一个班组来说,班组的工作是需要全员配合来完成的,班组就像一个大型机床,班组成员就是这个机床的各个齿轮,只有每个齿轮都运转起来,整个机床才能良性运转。油田企业的制度决定了我们的班组是一群不同工龄、专业、经验及背景的人,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团队。只有班组中每个成员自觉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真正明确和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组的工作效率才会提升。 三、班组执行力的构成要素 1.执行力的动力源泉——工作态度
高效执行的前提是执行个体具有较强的执行动力,主要体现的就是积极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的工作和消极被动的工作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尽一切努力和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并且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可以说,在企业中,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能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的去为企业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否则,拥有再强的技能,而不去执行,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毫无用处的。员工的执行动力来自于对企业,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的判断。因为,作为企业员工来说,如果他的管理者能够让他感受到公平,那么这个员工在这个企业的幸福指数就会比较高,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上级的认同和认可,他会继续按照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去执行。 2.执行力的能力基础——知识技能
企业班组的执行能力包括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无论是班组长还是班组成员,都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技能欠缺的人,不能较好的胜任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在工作
中不断磨练自己和不断提升自己。作为班组长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准确进行角色定位,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指挥本组员工科学有效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作为班组成员,也要具有过硬的技能素质与能力。态度是基础,能力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只有一腔热血,但是欠缺相关技术与技能,同样是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和实现既定的目标。
3.执行力的落实保障——制度保障
在企业中,员工执行好与不好,落实得到位还是不到位,是需要制度来提供保障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机制都要健全。对于企业的制度包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比如监督考核制度、奖惩激励机制等。企业的执行力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的表现形式,并且这种过程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要保持和提高执行力,企业就必须借助于系统的作用,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促使员工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才能实现用制度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企业需要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在现代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由个人来达成,而是由组织来达成。用制度把问题的解决方法固化,有利于企业将战略转化为企业组织能力。强化执行力,必须靠制度作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企业管理者的意志,这种意志带有强迫性和责任感,并要求每一个员工去遵守。
(作者单位: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