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骈文文献整理,夯实骈文研究基础

加强骈文文献整理,夯实骈文研究基础

来源:测品娱乐
形成,从语言形态来说构成了天下文体三分,并一直延续下来,或诗的格式,或散文,或骈文;骈文,说到底是 一种文体,骈文研究离不开文体学研究的规范。吴承学力倡建立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期望继承经典研 其三,骈文学术研究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自骈文产生,就有“骈散之争”,南北朝后期体现为“今 究模式,再“鉴之以西学,助之以科技,考之以制度,证之以实物”,应该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文”“今体”与“法古”之争,唐、宋分别有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清初至中叶,桐城派以 “唐宋家”的正宗自居,为“康、雍、乾之盛”鼓吹;清中叶扬州学派的汪中、凌廷堪等人重视《文选》,颇作骈 文,稍后阮元作《文言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等,试图以“文笔之辨”确立骈文观念的正统合法性,以反 对不讲声律辞藻而风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骈散之争”一直延续晚清,是文学论争的主要话题,刘师培 继起,根本排斥唐宋家于“文”的领域之外。于是,“骈散之争”又涉及“文学”与“非文学”、“文学观”与“泛 文学观”的辨别与争论;因此,晚清的“骈散之争”并非文体之争,而是文风之争,是要不要打破文学 的问题。固然,当今的骈文研究只是突出其学术性,但也突出其复兴传统文化、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意义。 人们提出本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骈文,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提升书面文化表达水平”云云,应该是十分 正确的,就是要把学术研究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就把骈文的某些特点及某些写作手法,与 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由此想到骈文的推广问题,中华古诗词渐成推广普及之势,骈文的基本知 识与基本作法怎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本课题的主要职责是学术研究、是提高,但骈文的普及与运用,也应该 是题中之义。 本课题不仅是任重、道远,且作为课题来说是限期完成的,可谓任重道远时间紧;但课题组的负责人及各 子课题承担者,长期以来在高校都曾从事骈文的教学与研究,有着深厚的学养、丰富的经验与充沛的精力,现 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在学术上走出一条宽广的道路来,获得丰硕的成果! 加强骈文文献整理,夯实骈文研究基础 钟 涛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当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骈文研究逐渐不再是冷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增 长点,日益走向繁荣。但骈文学界对骈文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骈文理论、骈文发展通史、骈文断代史以及部 分作家作品上,对骈文文献系统专门的整理和研究还不充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有学者提出要加强骈文文献资料的整理编纂工作,并且在骈文文献研 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对骈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大都集中在某些文献或某个时期,缺乏对骈文文献 整体全面的观照。在骈文文献内部,研究者比较注重对骈文理论类文献的整理,目前骈文文献中得到较为系 统整理的主要是历代骈文话。继莫道才先生《骈文研究与历代四六话》之后,在《历代文话》和《历代文话续 编》等系统整理文话的著作中,历代重要的骈文话,基本梳理清楚,也是在此基础上,近年骈文理论研究取得 令人瞩目的成绩。骈文总集和别集的研究,则更多集中在清代。据说昝亮博士有《清代骈文文献综录》,系统 叙录清代骈文文献,但一直未刊行,不知详情。洪伟、曹虹《清代骈文总集编纂述要》列举了数十种清代骈文 总集,并对每部书做了提要介绍。近年关于清代骈文研究的论著中,也多有对清代骈文文献的梳理。但就目 前已出版论著来看,骈文文献的整理多集中在部分清代文献,对其他时期骈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很少,通代 和断代骈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论著则几乎没有;即便是清代骈文文献整理工作也仍有很多空白点。而骈文 理论文献,除文话外,散见于经、史、子著作,书、序、记、传等各体文章中的海量文献也尚待发掘。比如说,评 点和注释是骈文批评的重要方式,我目前就搜集到七十多种骈文评注文献,除少数几种外,大多数都还没有 得到整理,有的甚至没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学者在研究骈文时,没有注意到这些文献,没有去发掘这些文献, 不能不说是研究的缺失。就古代骈文研究的现状来看,对历代骈文文献做一个大规模的梳理研究,可以说是 迫在眉睫的工作。事实上,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对骈文文献研究的资助。2o14年批准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 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中,已有对骈文文话和评注文献的关注;2o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 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又专门立项“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支持对骈文文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整理。骈文 文献研究的春天已经到来。 95 对历代骈文作品的系统梳理,是骈文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骈文总集和别集,是汇集骈文作品的渊薮。晚 唐李商隐以“四六”命名其骈文集,宋代至清末,以“四六”、“骈体”、“俪体”等为题,以骈文为收集对象的别集、 总集数量众多,其中还有许多钞本、善本。这些文献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整理,更没有系统的书目提要。现 有研究成果中,对历代骈文集的研究整理,主要体现在骈文史和骈文作家作品研究专书的相关章节和参考文 献中,但因受著作体例和主题的局限,对骈文总集和别集的数量和文献信息都搜罗得很不全面。各时代的骈 文集数量众多,版本复杂,特别是许多别集没有经过系统整理,研究者还无法对历代骈文创作的情况有全面 精确的了解,研究著作评价各代骈文的内容和艺术水平,更多是建立在经典作家作品的基础之上。古代的 经、史、子著作,以及小说、戏曲、诗歌等文学形式,大都有完备的各种各样的书目提要和文献整理,为研究者 提供基本的资料线索和研究路径。骈文研究目前还没有这样系统的书目提要和文献集成出现。2015年国 家古籍整理委员会支持项目、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骈文文献研究”子项目的《历代骈文集叙 录》将弥补这一空白点。我正在完成的这个项目将全面而系统地著录古代的骈文别集、总集。著录以编著者 时代为准,始自唐末,下迄于清宣统三年(1911)。别集以作者时代、总集以编选者时代为序诠次更定。同一 作者若有不同骈文集,则以文献刊刻年代相次第。叙录内容依次包括著者生平、书名卷数、编纂成书、版本存 佚、内容价值等项。考述各书著者和编纂者之生平,依次考辨其生卒年、字号、里居、科第、仕宦、著述等;考述 各书本名异名、卷帙增减分合等;考述各书编纂时间、地点、方式、过程及成书时间等。著录各种版本之抄刻 年代、抄刻地点、抄刻者及版本变异情况等。概述各书基本结构(含序、跋、目录、正文、附录等),介绍各书是 否有评点、注释,并简要说明该书在骈文史上的价值、影响等。《历代骈文文献叙录》对骈文文献整理研究的 意义自不待言,透过对历代骈文集的梳理,我们也能直观地了解骈文在各个时代的创作情况和发展面貌,从 某种程度上,由编选者的喜好,我们也能了解骈文在宋以后的传播接受史。 莫道才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历代骈文研究文献集成”计划对古今中外的骈文文献进 行梳理,完成后将弥补骈文文献研究的缺憾。我希望这个项目的研究,不仅有细致全面的骈文文献资料 的排比罗列,成为从古至今,海内域外骈文文本和研究资料的集成,更有从整个骈文学学科发展的高度对骈 文文献学的理论思考,产生“骈文文献学论”或“骈文文献学史”这样总结性的著作,从而为骈文研究和骈文学 学科奠定坚实的文献学基础。 “骈文文献叙录’’之我见 力 之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中曾说:“就吾国数千年文学史言之,骈俪之文以六朝及赵宋一代为最佳。”①不错, 六朝的确为骈文之黄金时代。问题是,这是后人的看法,六朝人实际上并没有认为后人所说的骈文是一种特 殊的文体。可以说,“系统的问题”与“发生学的问题”的区间之大,无类骈文者。这一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 识。即就骈文总集与骈文理论言,既要在系统的问题与发生学的问题之间划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同时,也要 充分地注意到其因“体”的特殊性所造成之长时间的无总集与理论上的过度滞后留下的“空白”。 就骈文总集言,尽管南朝梁昭明太子编纂的《文选》收有大量的诗作,非纯粹的骈文总集,然正如孙梅所 说,“《选》实骈俪之渊府”(《四六丛话・凡例》);“《选》而不文,非他山之瑜瑾;文而非《选》,岂丽制之渊林?若 乃悬衡百代,扬榷群言,进退师于一心,总持及乎千载,吾于昭明氏见之矣。……《文选》者,骈体之统纪”(《四 六丛话・叙<选)77)。此外,宋初的《文苑英华》,其情况大略也类此。这二种非骈文总集而为此前骈文汇聚之 渊薮者,自然在我们的视野中。当然,李防等人缺乏萧统那样明确的选择主旨等等,而无法使其书也成为一 “学”。此其一。其二,《隋书・经籍志》集部“总集类”小序说:“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 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 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此“总集”即“选集”一端,而具有理论批评之意味。 又,《四库提要77@-一八六“总集类”小序说“总集”:“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 ① 陈寅恪著《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4页。 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