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济市场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韩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我国农村养老沿袭了以家庭保障为主体,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为辅助的传统模式.各类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保障得到了解决。在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保障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形式。随着集体经济弱化所致的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农村人口 老龄化的到来,未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如何解决成为一个现实严峻的问题。本文试图找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困境且分析 其造成的原因,或许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与国外农村相比,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背 景和独特的发展路径,再加上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 展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沿海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发达.而山区 农村则很贫穷。1986年民政部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头等 理和约束,所以往往出现挤占、挪用和挥霍农民养老金的情况, 基金安全性存在隐患。 (5)缺乏国家的扶持。我国目前虽然处于经济飞速发 展时期,但人口多,底子薄,现在又面临人口l老龄化的趋势,城 大事在富裕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以来,已经投人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但鉴于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所以在实际操 镇养老保险制度都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不得不采取延迟退休 的办法来弥补。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给予关注和扶持就更顾不 上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模式遵循“以个人缴费为主.集 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扶持”的原则,现在集体补助没能落 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出。标志着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 保障制度存在了,它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不同,也与 实到位。集体补助有赖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乡镇企业发 展较好的地方,集体补助能落实到位.社会保障的开展不会有 太多障碍,反之则社会保障难以开展。但是,当乡镇企业发展走 国外传统的养老制度相区别,它是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自行摸 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的全新的养老模式,意义深远。毕竟 是尝试,所以在推行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难 免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下坡路或经营亏损时,那么集体补助这一块就会落空,就不能 及时补助保费。如果保费全部由农民个人缴纳,就会失去了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社会”保障的意义。农民凭什么要将自 (1)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层次低。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覆盖面较窄,一般是一个县,与保险的大数法则的数量要求不 己的钱交给一个并不值得自己信赖的机构去管理(农村挪 用保险基金的状况时有发生.况且还要支付一大笔管理费用) 是不值得的,而且曾出现商业保险公司和县民政部门为争保户 符,再加上县级管理机制使得基金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 村养老保险想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把养老负担分摊到不同韵年 龄层,难度是很大的。 而发生纠纷的事情。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两者在保障水 平、保障性质方面应该互补优势.保费完全由农民自己缴费的 保险已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它已经是商业保险了。因为, 世界上的任何社会保险都要求国家或雇主为参加者缴纳一定 比例的保险费。没有任何补贴的社会保险如果要延续下去的 话,唯一的出路就是采取强制性的缴费办法。 (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有限。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渠 道和专门的投资管理人才,现实中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渠 道单一,保值增值很困难,而且在基金筹集与管理使用中存在 严重违规操作。 (3)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收取的管理费过高。根据民政部规 定,机构收取3%的管理费用于开展工作,但这一比例过高,不 仅加大了制度运行成本,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 力,严重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如果这一问题解 决不好,最终将会导致基层保险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4)基金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地方对基金缺乏有效管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养老 保险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既有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执 行中存在的问题,表规为: (1)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立法相对滞后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存在致命的缺陷.即其建 4结语 如今,由于雷电防控不到位而引发的跳闸和事故的频繁发 必要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护措施。 生,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所以,对于架空输电 线路的防雷措施的研究和运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架空 输电线路的特殊性以及雷击现象的种类和原因的简单介绍提 出了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防护的几条有效的措施。综上所述,对 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护工作要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地理条 件、设备差异和天气情况,通过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 参考文献: [1】胡树彬,梁伟放.基于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探讨U].中国新技术 新产品,2o15(叭):183. [2】陆树桂.浅谈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探讨UJ.科技创新与应用,2o14 (33):16o. 【3]徐则波.多雷区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浅析卟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2(06). o 2015年第8期 经 立、撤销、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费的发放,不是按照严格的 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平等的表现之一。 法律程序,而是按地方部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 不是农民与的一种持久性契约.而是随时可能会中途解体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得以继续推广发展下去,国家必须承 担一定的义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给予扶持,更不应该 的非常不稳定的临时措施。养老保险缴费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想要让农民持续稳定地缴费,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农民一直身强力壮,收入稳定,足额缴费,并且对保险基金的管 理者充满信心。可现实的问题是,人不可能不衰老,当农民年老 体弱干不动的时候,希望养老机构支付他们养老金用以安度晚 年。可目前农村各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几乎都无法满足这些。 原因在于,农村是看天吃饭,气候好收入高,气候恶劣收人就欠 缺,造成农民的收入会时高时低,无法按时足额缴费应该是一 从群众所缴纳的保险金中提取管理费。国家应该充分保护保险 基金的运营。如果缺少了国家投入,单纯靠农民自掏腰包,那么 农村养老保险无异于储蓄,农民还有什么积极性来参与呢?因 为理论上现行的保险利率基本低于银行的储蓄利率,他们觉得 钱存银行比购买社会保险更合算。一部风领导和群众对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的性质、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并没有给予足够 的支持和重视,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其它乱收费、乱摊派、乱 集资混为~谈。农民由于保险意识不强,自然行动上不积极,部 分农民还是死守“养儿防老”旧观念.明显缺乏自我保障意识, 再加上部分农村地区确实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怎能拿出余钱来 投保?种种原因,包括宣传力度不够,认识偏差,态度粗暴,使得 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社会 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农民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如何保 障基本生活而实行的利民工程,是为农村20~60周岁,具有劳动 能力,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1:3而设立的,其出发点是积极的。 但要想在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让农民通过投保改变 自己的养老方式是非常艰巨的一项工作。再加上全国各地的农 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难度是极大的。 (3)政事不分,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 制。 《基本方案》规定:县(市)级以上的民政部门为农村社会养 种常态,农民对保险制度所规定的现在缴费将来能否最终兑现 持怀疑态度。就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方管理者也说得看事 情的发展情况而定.更不用说缴费的农民心存疑惧是理所当然 的了。事实上,某些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实难以继续下 去了。有的甚至停办了。 农村养老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和其他 社会保险一样先行立法,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来组织实施。 可现实的情况是自从农村养老保险推出实施以来,虽然基层农 保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制度的推行做了许多艰难 的工作,可效果甚微。特别是管理机构的中途易主,使养老保险 制度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使农民认为农村保险工作是变化比政 策还快,而且制定也不够科学。农村养老保险不是强制性 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事业的持续发展,在参保方式上 是以农民自愿参加和组织引导相结合,虽然缴费方式上坚 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扶持”的原则,可 具体实施时集体补助部分还是因各种原因落了空,进一步降低 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农村养老保险这种长效投资方式,在养 儿防老、土地养老逐渐弱化的情况下。是为农民办的一件 好事。但是当农民眼中还未将农保看作是生活的必需时.农村 还未形成成熟的社会保障市场时.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不可避 免地影响了农民参保积极性。同时也对农保工作的发展提出了 深刻的思考。 (2)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干部、农民思想不一致 老保险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民政局下 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养老保险业 务;各乡镇、事处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所,其开 展业务所需费用按3%的比例从保费中支付。 我们姑且不论此方案的设立是否科学可行,单就其运行机 制和运营方式来看.确实存在着“政事不分、监管不力”的严重 问题。比如.县级农保机构不仅包揽制定实施,还参与基金 的收、发、管,这种大包大揽的运营方式缺乏横向监管和有效制 约,再加上立法滞后,行政干预等,使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根本无 由于特殊的国情,国家将城乡人为分开,将经济发展重心 先行放在城镇。从而以牺牲农村利益来完成了工业化的发展道 路。造成的结果是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农业资本得不到积累, 法对违规操作行为加以制止或实行制裁。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 村地区,农保基金的管理使用更是混乱不堪。 我国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 拖累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二无经济格局下的城乡保障差别形成 了一定的利益落差。城乡劳动者的境遇很不平等。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当城镇居民享受着比农民 相对水平较高、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时,广大农村的农民 却陷入了不得不依靠单一传统家庭保障的困境,特别是1978 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形式上是了生产力,也确实促 进了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可原本农民曾经享受的集体经济 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 权利”。这里的公民当然也包括农民,农民也应当享有该项权 利,国家应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向他们提供社会保障保护。国 家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别忘了曾经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 出过重大牺牲的农村和农民,应当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 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社会保障。唯有如此,和谐社会才 能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保障却丧失了,农民成为自负盈亏的自主的经营个体.实 质上农民的收入风险加大了。尽管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 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保障问题上实际出现了后退,因此有人 将这种牺牲农村发展城镇的经济发展道路从而造成城市人与 农村人待遇的不平等,造成城市与农村养老保险分离的结局。 被认为虽然是无奈的选择,可对农村农民造成的巨大损害也是 …杨良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7). [2]姜守明,耿亮.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Ⅱ】.科学出版社,2002(12). 『31张太英,刘小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 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初探 中国社会发展网,2002(4). 『51延中.如何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卟中国经济时报,2000(7). 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