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绿色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设想

云南绿色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设想

来源:测品娱乐
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第4期

改革与探索云南绿色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设想

茹 毅,张明宇,苏 丹,杨 玺,黄孟阳,朱 琳,赵 煜 

(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599)

摘 要:目前,绿色能源已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正加速向云南支柱产业迈进。在云南绿色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设想中,进一步聚焦绿色能源主业,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切实加大建设和布局力度,发挥省属企业平台功能和主力军作用是关键。关键词:绿色;能源;云南;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F 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68(2019)04-0005-03

1、云南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1.1 绿色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云南风光资源突出,水电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三位。截至目前,水电装机超过6100万千瓦,风电超过800万千瓦,光伏超过20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超过8600万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3%以上,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92%。此外,云南省内可开发的风能800多万千瓦,水能资源尚有3000多万千瓦。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应用方面也有一定潜力。

1.2 能源基建不断加快,能源保障网日益完善

自2013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以来,云南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为依托,加快沿线州市天然气支线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投产13条干支线管道(包含了中石油中缅线一干两支),达1525公里,覆盖全省的能源保障网日益完善。同时,全省电力正形成500千伏环滇中、滇东、滇南地区,并辐射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送出区域,220千

伏覆盖16个州市,110千伏向乡镇和重点企业供电的完整主网架。西电东送已形成“七交五直”的送电通道,西电东送能力3190万千瓦。云电送出范围已达广东、广西、上海,并建成了对越南、老挝、缅甸11条电力贸易通道,国际能源枢纽建设不断加快。

1.3 能源供应水平显著提升,能源结构更加清洁化

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化项目投产,填补了云南无成品油生产能力的空白,云南告别了“缺油少气”的能源供应局面。得益于中缅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全省大规模推广应用天然气成为可能。2017年全省天然气用量共13.67亿方,较“十二五”末期增长超过两倍。其中,缅气用量4.5亿方,占全省天然气消费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全省化石能源供应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省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火电装机比例由2010年的70∶30调整至83∶17,云南作为全国绿色能源大省的地位更加夯实。1.4 能源互联互通建设和能源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不断加

收稿日期:2019-04-12

作者简介:茹 毅(1976-),男,云南富源人,现任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

能高效利用,高性能储能电池和新型氢能源产业链。

5

改革与探索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第4期

快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能源国际合作的地域和领域进一步拓展。目前,云南省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的电力合作不断深入,电力联网扩大,已形成电力进出口并重的贸易格局,截至去年底的进出口贸易电量累计近300亿千瓦时,电力国际贸易位居全国前列。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规划的超(特)高压中云南占有5条(总为13条),具备率先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条件。同时,云南省与孟加拉国签订能源合作协议,与尼泊尔、印尼,以及南美洲、非洲一些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取得突破。

2 云南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1 云南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方向

根据、省的决策部署,云南绿色能源发展将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开拓型转变,由“建设红利”向“改革红利”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产业转变。云南绿色能源发展的定位是,建成“两基地一枢纽”,即:建成国家重要的水电基地、国家石油炼化基地和国际能源枢纽。基于上述“三个转变”的要求,云南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打通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服务、绿色能源应用整条产业链,不断提升绿色能源产业附加值,促进全省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最终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绿色能源产业。2.2 云南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围绕上述发展方向,、省为全省绿色能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火电(含综利用电厂)装机1200万千瓦左右,淘汰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发电能力达到3300亿千瓦时左右。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交流线路总长度超过10万千米,共有±500、±800千伏的直流输电线路通道7条(新

6

建3条)。新能源年发电量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全省新能源利用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中缅管道天然气输送量50亿立方米/年;全省天然气支线管道总里程达到3000千米。全省石道线路力争超过2800千米,总设计输送能力达到53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300万吨/年,成品油生产量达到1500万吨/年;成品油生产能力达到1300万吨左右;成品油商业及国家储备设施总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煤炭产能控制在国家核定产能内,在2018年煤炭产能控制在7000万吨/年以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结构优化。

3 云南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设想

3.1 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省将按照“环保开发、自主开发、有序开发”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思路,争取在2020年前新增水电装机534万千瓦,完成澜沧江上游苗尾、黄登、大华桥、乌弄里、里底水电集群建设;加快推进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争取“十四五”期初实现投产;加快古水、旭龙、奔子栏和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自主开发前期准备,尽快实现开工。完善省内网架,加强薄弱环节,推进西电东送骨干网建设,今年6月份将实现滇西北至深圳±800多段直流工程的投产,推进白鹤滩水电送出,云贵水火互济等前期工作。到2020年,西电东送能力达到4240万千瓦。

3.2 大力发展水电铝/硅材精深加工产业

一是加快工业铝/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充分用好国家电解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争取北方地区火电铝产能置换、转移指标支持,进一步巩固云南水电铝大省地位。二是全力打造全省铝/硅产业体系。依托清洁的水电铝,不断延伸铝材产

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第4期

改革与探索业链,促进全省铝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以稳定低廉电价、工业硅原料就地利用和土地优惠为突破口,加大晶硅项目招商力度,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能力,尽快弥补从工业硅到单晶硅产业链上的“短板缺陷”。持续引进新的多晶硅、单晶硅及硅光伏产业一体化项目,做强做大硅光伏产业链。3.3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一是出台一系列措施。聚焦产业发展用地、用电、审批等,进一步出台《关于加快云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二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重点依托滇中城市群,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推广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龙头企业带头示范建设充电网络,加速在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区域布局充电设施。四是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以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比例为突破口,以优化路权、分时租赁、购车补贴等服务建设为抓手,引导和带动社会购买新能源汽车。3.4 深化能源电力领域的改革开放

一是深化电力改革。做好列入国家试点项目的10个增量配网推进,完善电力市场,扩大交易范围,使一般工商业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二是深化石油、天然气改革。按照(中发〔2017〕15号)文件精神,以 “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原则,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推进省内油气机制创新改革。三是加快培育省内市场。大幅提高工业用电量,扩大城市居民用电和围绕以电以气代柴,深挖农村用电潜力。四是进一步扩大省外市场。将加

快建立与目标市场的沟通协调机制,拓两广、入华中、进华东、联黔渝、融入京津冀,使云南绿色能源在更广的市场配置。五是继续扩大能源国际合作。以今年中老项目联网开工为开篇,推进中老越、中老泰、中缅、中缅孟电力联网工程,使能源成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主要构成,建设能源国际枢纽,深化能源国际合作。3.5 大力推进绿色能源科技创新

一是加快打造三大平台。应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加快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先进服务业发展,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西南电力调度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二是大力发展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发展水电铝材、水电硅材、新能源汽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突破口,加快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发展智能电网,推广生物质液体燃料,实行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加快氢储能产业发展,通过能源技术创新促进绿色能源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瑞青, 白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汽车工业研究, 2015(1):10-13.

[2]陈永贵. 浅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 南方农机,

2017, 48(13):142-143.

[3]王帅, 张绍辉, 张利军, 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展望[J]. 石化技术,

2018(5).

[4]张继周.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福

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6):92-95.

[5]卜祥宇, 刘万康, 朱鹏艳,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J]. 中州煤炭, 2018(2):38-4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