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措施
作者:钱晓燕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9期
摘 要:英语是初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学习的难度。而初高中英语衔接对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将英语学习内容进行融会贯通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苏教版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和提高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综合能力;心理准备;英语教材
加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体的把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提高认知能力的转折点上,因此,初高中英语教师做好衔接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这一要求,初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英语教学中的衔接教学。 一、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初中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是比较低的, 主要是能够听懂教师用英语授课,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即
可,但是,苏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此基础之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要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并且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组织英语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初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跨度极大,这对于刚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学生接触高中英语教材之后,很容易发现高中英语教材与初中英语教材的不同,因为高中英语教材中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仅需要记住更多的英文单词,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和结构,还要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对于许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既要对这些“晦涩难懂”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还要面对教师和家长殷切的希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对英语学习首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这种消极、畏缩的情绪,更增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
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在对初高中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务必要做好英语衔接教学。只有加强英语衔接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将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进行有效的连贯,把握初高中英语之间的联系,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加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1.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要求。因此,初高中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做好学习英语的充分准备。教师也要经常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
另外,高中英语相较于初中英语来说,学习的任务更重,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乐观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时刻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2.找到初高中英语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与初中英语教材之间存在很大的跨度。但是,即使二者之间的跨度再大,也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这些方方面面的联系,进而学好高中英语。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单词量较少,并且单词都是较短、较容易记忆的,而高中教材中单词量极大,会出现许多生僻的、难以记忆的单词。但是,这些单词基本都是在初中教材中的单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可以在记忆初中英语单词的基础上找到高中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便于对这些单词进行记忆。
在语法方面,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法教学内容同样也是在初中语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学生学好了初中教材中的语法知识,会为高中英语语法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加之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初高中英语在语法上的联系,将初高中英语串联起来。 此外,高中英语在基础题型上增添了改错、任务型阅读等新的题型,并且加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相信学生在充分了解初高中英语在单词和语法上的联系,并将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牢固把握、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这些新的题型并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 以上所阐述的苏教版初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的联系,实际上就是指教师进行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找到初高中英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适应这些新的变化,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是对初中英语的延伸和拓展,并且具有很大的跨度,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起初高中英语学习的桥梁,为促进学生对初高中英语的整体学习和把握提供有效途径。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新时期优秀的英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黄成健,夏春燕.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