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东阿县大桥镇第三联办小学教师 路吉山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必经之路,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谓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要全面进行人文教育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反过来,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是与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自身规律,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首先,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掌握任何一种工具,主要依靠实践,法国有一句谚语:“打铁才能成为铁匠”。这话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不会打铁这种活动,是不可能成为铁匠的。即使是会说、会看,不会做也不能成为铁匠。既然一切工具的熟练使用,都必须通过多次的实践,作为一种极为复杂而又要求高度精确的工具的语文,要掌握它,就更须反复实践。掌握准确,熟练操作,从而,成为一种技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自觉中进行活动,要达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必须形成长时间的记忆,还要对有关资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语文实践,说的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性的是读。简长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整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我们的语文教材,尽管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但是总的来看,它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注重了学生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花费大气力,让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在充分的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自己的感悟,在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在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