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简论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利用

简论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测品娱乐
2011年第4期 总第197期 THE SILK R0AD 鱼lI《三鳓 艺术散论I 简论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利用 李 波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与审美内涵的分析,提出“应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的观点,探讨 了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措施,并强调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我国古代艺术设 计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增强传统文化修养。 [关键词]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88-02 一、会馆建筑装饰保护与利用的目的和意义 案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 求,从侧面反映了装饰至善至美的本质。 会馆建筑装饰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 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以龙凤、瑞兽、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凝聚民族情 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 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 同发展的前提。研究会馆建筑装饰及审美思想,合理利用 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正确处理民族艺术 与外来艺术的关系,使民族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豫西南会馆建筑有很多遗存,如社旗山陕会馆、淅川 荆紫关山陕会馆、唐河源潭山陕会馆,还有湖北会馆、福 建会馆等,这些会馆建筑大多都有精美的建筑装饰,是南 云水为母题,取材富于世俗性,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 美结合的艺术形式,从而赋予了建筑装饰更加丰富的含 义。雕刻手法将高浮雕、浅浮雕、透雕、圆雕相结合,装饰 性与实用性相融合,装饰作用与欣赏价值相统一。 三、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 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应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 应用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从而使文化遗产保护和应用 得到加强。应采用保护与挖掘、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加强 阳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设计精 品。因此。对豫西南各个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细 致的探讨和研究,全面整理、归纳和总结出较全面的资 料,并提出保护方案,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应用有 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及运用,努力提高会馆文化遗 产保护和应用的水平,使会馆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二、豫西南会馆的建筑装饰及文化内涵 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它是依附于 根据《文物保》,结合豫西南地区的具体情况,制 定更加完善的会馆建筑装饰遗产保护的可操作性和 措施,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随意、无章可循的混乱 保护模式;加强管理,发现情况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 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建筑艺术的发展和 深化,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风格独 特。建筑装饰部位有照壁、额坊、屋顶、柱础、栏杆、脊饰、 损失。各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 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 瓦饰、檐廊、顶部装饰、内外檐装饰、门、窗等。大量精美细 腻的石雕、繁缛复杂的木雕、少量精巧的砖雕以及富丽堂 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皇的琉璃、色彩华丽的彩绘等,不仅把会馆装扮得雍容华 丽、玲珑剔透,而且多选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题 材,雅俗共赏。使人们在欣赏建筑装饰艺术的同时,细细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在会馆建筑装饰保护的实践中仅仅依靠的力量 是远远不够的,广大民众更应该成为会馆建筑装饰遗产 使广大民众了解豫西南会 品味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达到娱乐身心的效 保护的主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果。这些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吉祥图案。这些吉祥图 馆文化遗产情况和保护知识,将会馆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本文为2010年河南省决策研究招标项目课题,课题立项编号为:EO05。 88 - 0; 深入到民众心中,使会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全社会 的自觉行动。面向社会,建设一切有利于会馆文化保护的 方式,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及文化遗产展示、论 生进行专业教育。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明清时期的 建筑及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把传统艺术设计的中国元 素融合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中去。 (五)编制相关教材 坛、讲座等活动,使群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 涵,变孤立保护为整体保护,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另 外,应与新闻媒体深度合作,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 介绍文化遗产和遗产保护知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弘 扬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化。由此产生城市文化影响力和 知名度。还可以建立志愿者站,积极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志 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 识纳入教学计划,编人教材,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历史文化 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使历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加强专业领域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发掘和展示会 馆建筑装饰遗产的文化内涵,使文化遗产发挥教育职能。 在豫西南艺术类、建筑类大中专院校中针对会馆建筑研 究及保护方面开设相关学科及专业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现状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如 何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历史文化相联系、从中吸取传统 愿者的作用,通过志愿者的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公众、舆 论自觉地参与和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形成历史文 化遗产保护富有个性、不断创新的模式。 (三)打造学术阵地。弘扬会馆文化 充分发挥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等各方面的作用,使其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 办会馆文化学术研讨会,加强对豫西南地域文化的研究 和探索,发表有关明清豫西南会馆学术文化论文,以期取 得国内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改变观念,拓宽文化遗 产保护领域,完善保护体系。 (四)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的营养,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豫西南会馆 建筑装饰中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琉璃等,运用了 大量极具中国设计元素的传统装饰图案,具有深刻的历 史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艺术设计审美思想,是现代艺术设 计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源泉。因此。要结合高等艺术设 计教育所设置的专业,比如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动漫设 计等以及所开设的课程,研究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 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实施会馆装饰研究计划,立足 会馆现状开展会馆建筑装饰文物普查工作,按照会馆装 饰遗存类型、装饰题材、装饰文化内涵等专题展开调查会 利用传统建筑装饰的中国设计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 合的方法,吸取民族的文化精华,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民 族的艺术设计理念,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道路,使中国现 代艺术设计日趋成熟。 四、结语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利用是对传承的可持续发 展。通过对豫西南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整体研究,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看,提出可行的保护方法;从其艺术价值角 度看,以会馆建筑装饰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为切 馆。通过普查.把反映会馆建筑装饰的优秀作品纳入保护 序列,以扩大和延伸文物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使一批重要 的会馆建筑装饰文物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探讨会馆建 筑装饰艺术的科学保护措施,增加科技含量。充分利用豫 西南会馆的知名度,使其变成一张宣传名片,扩大地方知 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与现代 设计,组织企业与与设计单位设计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 系列旅游纪念品,如刺绣、烙画、玉器工艺品等,使艺术和 经济联系起来,利用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改变传统会馆建筑功能、增加服务内容等,赋予会馆 建筑新的活力。如除了将会馆建筑作为旅游景点、展览 馆、博物馆等用途之外,还可以作为教学实验基地,组织 学生参观学习.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 情。还可以对大学生特别是建筑类专业、艺术类专业的学 入点,使其服务于教学,从而得到传承与利用;从其知名 度来看,使它变成一张宣传的名片,扩大地方知名度,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会馆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 不仅要确立切合实际的保护观念,也要积极开拓新的思 路和方法.既要有益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要有益 于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豫西南建筑装饰文 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社旗县文化局编著.社旗山陕会 [4]黄亚峰编著.留住社旗古商镇的记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 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2]庞薰琴.中国历代装饰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萧默著.文化纪念碑的风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社,2005. [5]骆平安.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传统德育内涵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 l《 . l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