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坶 l小手驭子_J 小学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口肖建辉 强调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个十牛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 再次追问“是真的写错了吗・”课堂上出现片刻的沉默,紧接 价值追求。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构建动态生成 着, 生回答:“我认为没错,划船时,湖面会产生许多波纹,但 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价值追求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课 看起来还很平静.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起来。 乎不留一点痕迹,如果用‘划’,就自相矛盾了。”老师赞许地点 一、精心预设是前提 ’点头,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表意见。 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改变过去以 2.在学生“欲说无言”处点拨 教学内容的完成为目的组织的课堂教学,这并不是说不要预 位老师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学到“四周围黑 设,而是要优化预设。优化的预设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本 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时,学生能理解“四周围黑洞 脉络,多角度、多思维地切入文本之中。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 洞的”是指当时社会黑暗,但对“碰壁”虽有所领悟,却找不到 的语言多么精练,教学的环节多么紧凑,关键在于教学的设计 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老师说:“在黑洞洞的房间里,不走动 是否精巧得当。 会碰壁吗?在黑暗的社会里不写文章,反动派会他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没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逐 吗?鲁迅还会常常‘碰壁’吗?”老师的一番话让学生茅塞顿开,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而是抓住关键词“壮”,把学生带入思索 终于明白了:“哦,反动派当然容不得鲁迅反对他们,当 中,引起学生对战士的崇敬与佩服。我在课始时就提出了这样 然要对鲁迅下手,鲁迅写文章要遇到多少挫折啊{”“从这句 的问题:“文题为什么用‘壮士’来形容他们,而不是‘战士’呢? 话看出鲁迅多么富有战斗精神啊1”教师这么一点,学生不但 ‘壮’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个精巧的问题把学生带进对文本 变“无言”为“有言”,而且言而明意,心明眼亮。 的探讨之中,经过认真阅读和激烈讨论,学生得出了结论,感 3.在学生“各执己见”处点拨 受到五位战士的壮烈体现在“接受任务时的义无反顾、与敌人 我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辩题让 交锋时的英勇顽强、走向悬崖绝壁时的气宇轩昂、跳崖牺牲前 大家辩论:“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 的悲壮无畏”。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预设,充分考虑到 石榴那样的人7”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各抒己见。这时,我适时 课文内容的需要,也兼顾了学生情感上的需求,顾及到课堂教 引导: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不计名利、踏 学拓展广阔空间,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信的效果。 实肯干的品质,又要有苹果、石榴那样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 的才华,得到社会认可的意识。这一番话既是对学生观点的概 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问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 括、总结和提升,又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启 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 蒙。 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要用动态生成的 三、巧妙设疑是灵魂 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是——不应当让学 二、适时点拨是关键 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书,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积极发现问题, 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只有教师充满睿智的和 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质 巧妙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用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 疑的机会,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经历了自主质疑和 受、领恬、欣赏文本的内涵,才能让课堂充满智慧,才能让课堂 思考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发现的喜悦和探究 焕发生命的活力。 的兴趣。记得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题目中 1.在学生“一知半解”处点拨 是否应该把‘借’字改为‘骗’字7”针对这个集结了学生的智 《颐和园》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慧和认知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番激烈的讨 面镜子,绿得像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论,分别阐述各自观点的依据和理由,学生在一番唇舌剑 乎不留一点痕迹。”许多学生都能从比喻句中感悟到昆明湖的 后,领悟了“借”字集中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而“骗”则充满 平静和美丽。但这两句话中有一个词用得非常精妙,更能突出 了批评和指责,是贬义词,蕴含着阴险狡诈,用来表现诸葛亮 昆明湖的平静,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恬。这时老师稍微点拨在 完全文不对题。◆(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 这两句话中,作者好像用“错”了一个字。一学生说:“游船、画 口责任编辑:黄婉琼 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里的‘滑’写错了,应该是‘划’ ”教师 为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