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宣抚的词语

宣抚的词语

来源:测品娱乐

宣抚的词语有:宣抚使,抚摸,抚毓。

宣抚的词语有:抚毓,安抚,抚摸。2:繁体是、宣撫。3:注音是、ㄒㄨㄢㄈㄨˇ。4:结构是、宣(上下结构)抚(左右结构)。5:简体是、宣抚。6:拼音是、xuān fǔ。

宣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引《宣和遗事》后集:“徽宗詔童贯復行宣抚云中等路。”《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吴玉章《辛亥》:“而清朝也吓得手忙脚乱,刚调用岑春煊入川宣抚,又下令端方派兵。”

二、词语解释

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宣抚[xuānfǔ]⒈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三、网络解释

宣抚宣抚,读音xuānfǔ,汉语词语,是指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综合释义: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宣和遗事》后集:“徽宗詔童贯復行宣抚云中等路。”《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吴玉章《辛亥》:“而清朝也吓得手忙脚乱,刚调用岑春煊入川宣抚,又下令端方派兵。”宣抚[xuānfǔ]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职官名。宋代逢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明清时改为常设武职,多由边地土人世袭。也称为「宣抚使」。网友释义:宣抚,读音xuānfǔ,汉语词语,是指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汉语大词典: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宣和遗事》后集:“徽宗诏童贯复行宣抚云中等路。”《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吴玉章《辛亥》:“而清朝也吓得手忙脚乱,刚调用岑春煊入川宣抚,又下令端方派兵。”国语辞典: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宣抚[xuānfǔ]⒈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⒉职官名。宋代逢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明清时改为常设武职,多由 边地土人世袭。辞典修订版: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职官名。宋代逢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明清时改为常设武职,多由 边地土人世袭。也称为「宣抚使」。其他释义:1.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关于宣抚的造句

1、那宁宗赵扩因此对赵宗印十分客气,经太师韩侂胄在旁撺掇,便下诏书命此人做了宣抚司参议官兼节制军马,统帅民间义军,策应大军北伐。  

2、合兵一处统一指挥的要求却被否决,身为宣抚的李纲徒有节制诸路大军之名而无节制之实,各路将领都直接听命于远在京城的宋钦宗,各自为政,互不协同。  

3、化及僭帝号,以矩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宣抚大使。  

4、时任四川宣抚使的吴璘急忙调兵遣将,分路抵抗。  

5、尔后,南宋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为中原,挥师北上,连战连捷,收复洛阳至陈、蔡间许多战略要地,形成东西并进,钳击东京金军主力的态势。  

关于宣抚的成语

宣威耀武  五色相宣  扼喉抚背  秘而不宣  宣之使言  抚躬自问  导欲宣淫  大肆宣传  密而不宣  心照不宣  

关于宣抚的诗词

《送郑宣抚·朝路年来似弈棋》  《送郑宣抚三首》  《送李丞相四路宣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