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都察院解释

都察院解释

来源:测品娱乐

都察院的词语解释是:都察院dūucháyuàn。(1)明清时的监察机构。都察院[dūucháyuàn]⒈明清时的监察机构。英thecentralconerolorganizationinMing,Qingdynasties;基础解释:明清时的监察机构。

都察院的词语解释是:都察院dūucháyuàn。(1)明清时的监察机构。都察院[dūucháyuàn]⒈明清时的监察机构。英thecentralconerolorganizationinMing,Qingdynasties;基础解释:明清时的监察机构。 拼音是:dū chá yuàn。 结构是:都(左右结构)察(上下结构)院(左右结构)。 注音是:ㄉㄨㄔㄚˊㄩㄢˋ。

都察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官署名。明洪武年间设置。监察官吏,参与审理重大案件。清因明制。引《红楼梦》第六八回:“张华便得了主意,和旺儿商议定了,写一张状子,次日便往都察院处喊了寃。”清梁章鉅《称谓录·都察院》:“都察院之称,盖始於明,然唐代御史臺三院已有察院之称,其僚曰监察御史,而明又增一都字者,盖合都御史监察御史为一院而称之耳。”

二、网络解释

都察院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综合释义:官署名。明洪武年间设置。监察官吏,参与审理重大案件。清因明制。《红楼梦》第六八回:“张华便得了主意,和旺儿商议定了,写一张状子,次日便往都察院处喊了寃。”清梁章鉅《称谓录·都察院》:“都察院之称,盖始於明,然唐代御史臺三院已有察院之称,其僚曰监察御史,而明又增一都字者,盖合都御史监察御史为一院而称之耳。”汉语大词典:官署名。明洪武年间设置。监察官吏,参与审理重大案件。清因明制。《红楼梦》第六八回:“张华便得了主意,和旺儿商议定了,写一张状子,次日便往都察院处喊了冤。”清梁章钜《称谓录·都察院》:“都察院之称,盖始于明,然唐代御史台三院已有察院之称,其僚曰监察御史,而明又增一都字者,盖合都御史监察御史为一院而称之耳。”其他释义:官署名。明清时的监察机构。1382年明太祖废汉以来的御史台,设都察院。专司巡按州县,考察官吏,整饬风纪。1723年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合称科道。

关于都察院的成语

三宫六院  通邑大都  察察为明  鸿都买第  后院起火  都头异姓  深宅大院  

关于都察院的词语

鸿都买第  冥漠之都  三宫六院  后院起火  大院深宅  清都紫府  通都大邑  深宅大院  清都绛阙  都头异姓  

关于都察院的造句

1、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所修上疏兵部尚书崔呈秀,太仆寺少卿陈殷,巡抚朱童蒙,工部尚书李养德。  

2、他如今贵为正二品的大员,执掌都察院,任职总宪,纠纪天下百官,不可谓不显赫。  

3、工部侍郎刘大人与都察院左副御史王大人于早朝途中,竞马高下,天黑路滑,不慎发生故,幸无一人伤亡。  

4、他的建议得到王玑的支持,后来就成为王门讲学的惯例《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绪山钱君行状》及《中宪大夫都察院佥都御史在庵王公墓表》。  

5、直诉制度自周朝便开始存在,直到清朝所谓的“京控”,即“赴都察院、通政司、步军统领衙门呈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