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就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从试题、学生答卷、努力的方向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八年级数学期中试题共考查了三章,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十二章轴对称、十三章实数,各章在本次测评中所占分值,其中实数部分20分,主要考查知识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计算;全等三角形31分,主要考查全等的判定方法,出题形式比较开放,如:14题添条件判定全等,22题选择条件和结论利用全等判定求证;十二章轴对称49分,等腰、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综合20分,合计69分。主要考查利用轴对称求角、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性质求线段长、求角,结合角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全等求证,总体上本次试题比较容易,但较之往年八年级试题也有一些考查盲区如25题动点问题特别是第二问在我校能完整解答的只有7~8名学生,第23题是原创新课堂期中考试最后一题的原题,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对一般学生本次试题得高分并不容易。
二、学生答卷分析
学生答卷中失分率较高但学生能把握住的的题目有7,9,11,12,19(2)21题。
第7题考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两根的关系及根与被开方数的关系,失分的原因是因为审题不准,把题目理解成求未知数A的值;第9题倍长中线作辅助线判定全等,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确定中线的取值范围,失分原因:本题在全等中是一个探索创新题,虽然在全等周练习中出过,但对于我校学生学情当时在801班我也只是作为培优第11,12题多结论题,考查综合知识,失分原因: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度不够或存在审题不准漏选。
第19题第二小题计算考查根号A的非负性及求代数式的算术平方根,失分原因:大多数学生对根号A的非负性列不等式组求值不会;其次对结论的表示不熟。
第21题利用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求角,本题充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过程可以多策略,对于学生并不默生,但满分率并不高。失分原因:因为是计算,学生对问题前的`推论过程处理不够严密
考查能力的题目23题,25题第二问,第23题是原创新课堂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题,但在图形上作了修改把原有的辅助线删去了,这给学生增加了思考难度,学生通过分析需要添加辅助线,本题本身就是能力训练题,对于一般的学生解题还是有困难的。
第25题全等与动点问题综合,失分原因: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做得较少,问题分析、解题策略不清,学生主要是不明白怎样写步骤,又由于是最后一题,学生有一种畏惧感,再加上时间紧迫,所以这道题的得分率不高,能完整做出来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
三、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减缓学生数学学习的分化,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缩小差生面、
2、重视双基训练、从试卷上发现,学生在解题思路、方法技巧上的水平并不是很低,而常常在一些基本环节上失分、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对学生双基的训练、要把运算的准确性落在实处,把书写规范化的训练落在实处、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有效安排学生的活动和技能训练、
3、积极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善于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反思概括和积累自己的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并逐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智慧,注重群体效益,详细地备好每一节课,突出重点、难点,精讲多练、
5、认真抓好培优补差、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能主动参与,让那些没有上课就能完成作业或上了课却完全听不懂的学生有事可做,并认真做好差生的辅导工作,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