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写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

写给初二女儿的一封信

来源:测品娱乐

  孩子:

  你好!

  这是我第二次给你写信吧。不知不觉,你升初二了。初二,是初中阶段最关键的时候,也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之一。作为“过来人”,作为在初中教书十多年、刚好从初二跟上初三的一线老师,我想坦诚地和你交流一下对一些人事的看法,希望你能平心静气地把它看完,并好好想想,如果我说的合情合理,希望你能接纳。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只是“老生常谈”,你不妨姑妄听听。如果你不以为然,你大可一笑置之。无论你将对我的看法作出怎样评价,这完全是你的权利。你能把我的信看完,就行。

  好,放松心情,以最舒服的姿势坐下来,我们开始有些不着边际地聊聊吧——

  首先,我想进一步说说我因为怎样的触动而为你写这封信。还记得上星期我们仨到你家吗?你那天的表现让我感觉到你和家人的关系似乎有些不对头——你的“”虽然木讷不善言,但对于人情的观察自问还是敏感而准确的。而且你的“”自问是很看重和谐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的作用的。和家庭里每一个成员和睦相处很难,但是也是很重要很关键的。没有了它,一个人的成长必将是有所缺陷的,甚至会导致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的不健康。这是每一个家长绝对不希望出现在自己子女身上的。你说,我这看法对不?

  一直以来,你都给我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舒言面前,我总跟他说要他好好向你学习。不是吗?学习上,你一向都努力,成绩也有目共睹;生活上,你有主见,性也不弱,还会照顾弟妹——别的且不说,上次你们几个一起去会所游泳,你为了照看舒言,一直陪他在浅水区嬉戏就是绝好的证明。我是要好好说声“谢谢”的。艺术上,你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古筝学习,不已小有成绩了吗?在家里,你孝敬长辈,体谅父母的艰辛,少用爸妈担心……这一切,都是你努力的结果,我真为你感到高兴,我真为红姐能有像你这样的贴心女儿感到羡慕,我也真为舒言能有这样的好榜样而感到放心!其实,不仅仅在我心目中,在你身边的其他人内心,都认为你是优秀的——即使他或她并未能很好地把内心的欣赏用言行很好地表达出来。

  还记得你今年生日时我送你的那首律诗吗?

  在我抄给你的简析中,其实有些意思还没有说透。比如“一心”除了“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表面意思外,还可如何理解?第三联又当作怎样的深入理解?借此,我跟你详细说说吧。我从来都反对学生只做个只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学生要是这样,是绝对没出息的。所以我一向强调学生要在学好文化科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多走出课堂,多走出家庭,在社会大学堂中学习、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就我所观察而言,你这方面还是挺不错的,学习、艺术两不误,很好啊!可是,如果从高标准严要求来看,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或多或少仍存在着大可提升的空间?一心,还有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的意思。万事开头难,开了个好头能坚持到底更难。无论是舒言学习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还是你的学习,都是如此。上了初二,更要强调学习的计划性、主动性,为何有些小学、初一成绩辉煌的学生到了初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步?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时间与精力安排的是否有计划与主动,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我先给你提个醒。

  放假了,是要放松,是要休息,是要玩乐,但,作为一个学习压力不轻的中学生来说,查漏补缺、锻炼能力也是缺之不得的。趁有闲时,做好整理,这似乎是枯燥的,但是必要,这是一种积累,一种判断、归纳综合能力的训练,它可以确保你下一步走得更稳健。外国的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似乎没中国的重,那他们课余时间是如何安排呢?据我所知,他们除了确保运动与玩乐之余,都会把自己一定的精力与时间无偿奉献给社会。从“亲自动手”中体验劳动的苦乐,拓展自己的认知眼光,锻炼自己的责任感与社会调查、实践能力。这方面,你做得又如何?因为你父母都在医疗战线工作,你从小自理能力还是不错的,对吧。那现在已十多岁了,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回馈”意识应该要不断增强?

  初二了,是时候自主处事,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圈子了,这是必然的,这是值得高兴的。你完全可以向每一个人豪迈地高呼:我在长大!但是,这个时候,也是一个人最容易偏激的时刻。你还记得我送你的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托夫》吧,不知道你看完没有?小说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足迹,颇值得你好好读读。初二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暴风骤雨”般激进的时期,是一个人否定现有思想与架构最厉害的时期,是一个人努力走出家庭放飞于社会广阔空间的多变时期。这就是成长,这是可喜可贺的!但这急剧多元的.“变”,自己未必就完全适应,父母更不适应。不少父母都感慨于自己的子女一上初二就变了很多:变得不听话了,变得不尊敬父母了,变得对着干了,变得只是追求“自己的一套”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父母有时真的过于紧张了。因此,每当家长在我面前这样说他们的子女时,我总会安慰他们:你们是不是有些过虑了?你想想,家长是不是过虑了?如果是,家长为什么过虑?“过虑”与“不闻不问”,如果非让你选其一,你选哪个?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即使是才几岁的舒言,有时,我们就真不易弄明白他小脑瓜里究竟在想什么。初二了,听了十多年亲友熟悉的唠叨,是会有些厌烦了吧?心里话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愿意跟爸妈说,面对爸妈有时仿佛陷入了无语的尴尬,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你面前?这都是正常的。我和妹相隔只有两年多,思想、言行上就不时仿如两代人。更何况是你和父母?问题是,你如何尽快地走出这样的僵局?心中有不满怎么办?是的,人长大了,就必须学会自己走出去,但伴随着朋友在你心中地位的急剧上升的是父母地位的下降,你如何妥当地处理好这种升降关系?每当你面对父母觉得忿忿然时,你是不是会这样认为:父母总是针对着我获得自由、自主权利的言行;父母总是只看着我的不足之处;父母总是以命令式的言辞、责备式的语气跟我说话;父母的世界似乎与我自己的世界越来越远;父母越来越不理解我……我从来都不认为僵局要由子女一方负全责,甚至有些时候父母更要负更多的责任。

  这我不说,我只想说的,面对这种“亲情的疏离”,作为子女一方可以如何做。所谓“人心隔肚皮”,再好的关系,心灵大概也不能完全相通的。不过,足够的沟通,平等的沟通,却能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的心灵相连,尤其是对彼此之间有爱的人。你说对不?初二了,和父母之间可谈的共同话题是少了,这是人生的必然。但正因为话题少了,我们才应该更注意、更珍惜每一次和父母的交谈。父母应该放下过度的紧张与烦躁,你也应该放下心中的厌烦与反感。尽量冷静地说出你心中所想,异见大可共存,关键先要别人知道你怎么想。此其一。

  其二,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初二阶段都应该好好学学这四个字——换位思考。也就是尽量地做到互相理解,给予尽量多的宽容。作为“前辈”的父母,思想可能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固化,对于新奇与变幻,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排斥,而且还有那由来已久的“家长意识”,对于多变时期的子女的“反常”往往首先是压制多于疏导。这,父母要负起应有的责任。而作为子女,“暴风雨”时,你应该学会如何“避雨”;“暴风雨”后,你应该学会如何拨开浮云见太阳。彼此都后退一步,关系往往就会重新和谐起来了。跟父母闹矛盾时,你能不能给父母一个好榜样:你是先后退一步的人!有时,你想想,你为何对父母的异见如此敏感?父母为何对你的“叛逆”如此敏感?爱之深,恨之切啊——就因为你们彼此都很看重对方!你说我说得对吗?就因为这彼此都很看重的“爱”,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生气时尽量克制自己的怒气,不要把话说绝了,不要在自己盛怒之下作出任何决定——因为这时的决定,没有哪个不是过激的,过激的决定,于事无补,甚至只会更坏事,因为,无论怎么说,你和父母还是一家人,血缘关系是无论如何都割弃不了的!

  或者是读中文的原因吧,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闹矛盾了,有些话面对面不好说,最好而且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写信。这一招,你试过没有?请你坚信一点,即使父母有错,大概也是为了你好;即使父母不说,其实他们在冷静下来后大概也会分析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碍于颜面,未必人人都那么容易向子女道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难道一点点所谓的“面子”就比“两代和谐”重要?无论是谁,人无完人,都应该有容人之量,有接受别人意见之量的。然而这在实际中做起来未必就那么容易,尤其是“前辈”接受“晚辈”的意见。

  但是,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地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说话,我相信父母还是能接受的。不信,你多试试,不要吝啬你的纸和笔,多动手,多动脑,主动走出这一步。当然要切记:心平气和是前提。我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尝到“甜头”的。其实,无论是你,还是你的父母,又何尝会愿意以极端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亲人呢?失落,无奈,无助……这种种的不良情感本不应该出现在你和父母之间的呀!我平时虽话不多,但骨子里却是个暴风骤雨式的“火爆颈”,多少次,当我在家人面前恣意地发泄我的怒气后,我是多么的反悔自己带给家人的伤害——心灵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伤痛更伤人啊!所以我多少次跟自己说要学会“克怨制怒”。我实在不希望你也时时受着这些内疚的煎熬。你还年轻,你应该生活在阳光里!

  最后,谈几句我对生命的感悟。养儿更知父母恩,所以身为人父的我才似乎更多地从父母情感的角度来想问题;成长是美好的,所以作为一个的生命体,我才对你的成长表示由衷的高兴。请记住:放飞不等于放纵,张扬不等于失衡。我在初中曾有过“迷航”,当我高考后回想起父母的无语,我哭了,后悔万分地哭了……我实在不希望这个“后悔”将来也出现在你身上。这是一点。还有,珍爱生命,从善待自己、冷静容人做起。五月我外婆的去世,让我想了很多很多。看着生命一点一点地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地消逝,百感无奈之余,让我第一回如此真切地体会到“珍惜”的分量!学会珍惜不易,做到珍惜更难,但是每个人都必然要去“珍惜”!回忆本就多残酷。如果我们因一时的意气而没有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旦失去之后再回忆必将更让人久久痛苦,甚至愧疚终生啊!

  或者,我把话说得太严重了,请你不要介意。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该停笔了。但愿对你有所启发吧。

  衷心祝愿你

  身心健康快乐,学业艺术齐头并进!

  衷心祝愿你和父母

  和气相伴,快乐相随!

  

  20xx年xx月xx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