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侮辱罪和的区别及造谣罪定义

侮辱罪和的区别及造谣罪定义

来源:测品娱乐


本文介绍了侮辱罪和的定义和区别,包括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和散布虚假事实诽谤他人两种行为方式,前者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并公开扩散,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进行,往往匿名。的立案标准包括犯罪手段和客体要件,犯罪手段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客体要件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法律分析

1. 客观行为差异:侮辱罪: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冒犯他人,通常是在当面进行的;:主要捏造或虚构事实诽谤他人,通常通过言语或图像进行,不涉及当面行为。

2.犯罪手段是不同的:侮辱罪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是公开的,不匿名也无法匿名;而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不当面进行,往往匿名。侮辱罪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一、诽谤污蔑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被害人告发的,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应提起公诉。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结语

本文介绍了侮辱罪和的立案标准和客体要件。侮辱罪是公然冒犯他人,通常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而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进行,通常不涉及当面行为。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之一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