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出自:《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人之初和子不学的意义是什么
人之初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子不学是指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好。这两句都是出自《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是儒家思想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出生时都是好的,是后天的学和习导致了性格的差别。以此强调仁教的重要性。
子不学,断机杼是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该逃学,就割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